齊佳 周紅燕



摘要:文章主要是對SiC改性鋁基復合材料的組織和性能進行研究,為了得到體積分數不同的SiC改性鋁基復合材料,借助粉末擠壓法來參與本次試驗。著重分析了復合材料本身硬度、在顯微鏡下的形狀外貌、摩擦系數和磨損程度受體積分數不同的SiC的影響。結果發現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中SiC顆粒體積分數與復合材料硬度呈正比,前者增加,后者硬度也增大。但當0.7-0.8為平均摩擦系數時,出現減小的是磨損體積、短軸寬度、磨痕長軸寬度以及表面磨痕深度。橢球面狀為所形成的磨損形貌。
關鍵詞:體育器械;SiC;復合材料;耐磨性能;磨損形貌
中圖分類號:TQ05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9)08-0024-04
體育器械以輕便為佳,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體育器械的創新。體育器械正向著高密度和高強度的方向轉變。比如合金類的體育器械。近年來鋁合金在體育器械中使用率不斷攀升[1]。為了提高促進體育器械的進一步發展,國內外開始向鋁基復合材料方向研究。以下就是筆者借助試驗的方式對SiC改性鋁基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分析情況。
l 試驗材料分析
本次試驗所用材料為2024鋁合金粉末(粒徑在45μm)、SiC顆粒。其中構成鋁合金粉末的成分主要是4.2%的Cu、1.3%的Mg、0.56%的Mn、0.1%的Fe、0.13%的Si、0.05%的Zn,剩下的為Al。SiC顆粒外觀缺少規則性,平均出尺寸在15.25μm之間,3.2g/cm3為SiC顆粒的密度。
2 試驗方法分析
為了獲取體積分數不一樣的SiC鋁基復合材料,采用粉末熱擠壓方法。規格如表l所示。
砂紙打磨體積分數不一樣的鋁基復合材料,砂紙型號為60-2000#,后行拋光處理,工具為金剛石研磨膏。隨后行腐蝕處理,試劑為Keller,觀察時借助光學顯微鏡。行硬度測試時需要借助的設備為HB-3000型布氏硬度計,加載荷載和保持荷載時間在一定范圍內,分別為62.5kg、30s[2]。隨后行磨損試驗,妥善設置荷載、頻率、振幅和對磨時間。磨損外形測量采用表面形貌儀,型號為Form Talysurf PGI 800。
3 試驗結果分析
體積分數不一樣的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的金相組織如圖1所示。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黑灰色SiC顆粒出現最多的情況是在SiC體積分數為10時,此時SiC顆粒呈現出相對均勻的分布特點,顯微空隙沒有被發現[3]。顯微空隙呈現增加的情況是在SiC體積分數增加到15%時,顯微空隙出現在SiC顆粒團聚位置(上圖箭頭所指位置)。當SiC顆粒體積分數不斷增加時,原有的顯微空隙數量和SiC顆粒團聚數量也呈現增加趨勢。SiC顆粒體積分數為25%時,顯微空隙和SiC顆粒團聚數量增加到最大。
硬度測試結果如圖2所示。
由上圖2可以發現,硬度是86HB時,此時鋁基材料中沒有添加SiC顆粒。經過處理后,不同SiC體積分數對應的硬度如表2所示。
上述表格可見,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中SiC顆粒體積分數與復合材料硬度呈正比,前者增加,后者硬度也增大。其原因在于增加了SiC顆粒體積分數,材料抗局部形變能力提升,硬度提升。
圖3為不同體積分數下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的摩擦系數。
上圖發現不同梯度的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所保持的摩擦系數均在0.7-08之間,變化不明顯。這對有關文獻顯示鋁基復合材料硬度增加時,摩擦系數出現明顯變化存在一定差異性,只是發生了較小變化,呈現出硬度增加,摩擦系數相對減少的趨勢[4]。但是伴隨不斷增多的SiC顆粒數量,整體的摩擦系數表現出來的變化幅度不明顯。
統計體積分數不同下的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的磨損體積,發現總體的磨損體積呈現逐漸減小的變化,其原因在于復合材料硬質SiC相在體積分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含量也不斷增加,鋁基體和SiC顆粒在不斷增大的界面面積下,對磨損力的抵抗作用越來越強[5]。
圖4為體積分數不一樣的數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的磨損寬度和深度情況。
上圖4發現SiC顆粒體積分數與磨損寬度和深度成負相關關系,前者增大,后者會出現降低。并且當SiC顆粒體積分數同15%增加到20%時,期間磨痕深度減小的程度稍稍變緩。其磨痕深度變化與磨損體積的變化存在相似性,都與SiC顆粒體積分數變化相一致。
觀察不同體積分數下鋁基復合材料的磨損外貌,結果發現橢球面狀是不同體積分數下鋁基復合材料的主要磨損外貌。其中根據形態好顏色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區域[6]。其中磨痕中心部位的區域I,該區域成黑色塊狀突起狀,外表光滑,可能與塑性變形和重復性碾壓有關。區域I的附近就是區域Ⅱ,其該區域表面是不平滑的,并且有小凹坑存在。兩側磨痕位置為區域Ⅲ,出現犁溝,呈平行方向分布。分析其原因與刮擦和犁削有關。如圖5所示。
4 結語
綜上所述,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中SiC顆粒體積分數與復合材料硬度呈正比,前者增加,后者硬度也增大;SiC/2024鋁基復合材料中SiC顆粒體積分數的增加,呈現出來的磨損體積不斷減小,且不同體積分數下的鋁基復合材料,摩擦系數均保持在0.7~0.8[7],在SiC顆粒體積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出現減小的不僅是磨損體積,還有短軸寬度、磨痕長軸寬度以及表面磨痕深度。此外最終所形成的磨損外模為橢球面狀。
參考文獻
[1]江偉,張敏,體育器械用SiC改性鋁基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研究[J].鑄造技術,2018,39(1):163-165+169.
[2]童慧,胡正飛,張振,等.SiC改性及其在鋁基復合材料中的應用[J].金屬功能材料,2015,22(1):53-60.
[3]王小紅,葉宇,汪姝,等.鉆桿用鋁基復合材料中SiC/Al界面潤濕性研究進展[J].新技術新工藝,2017,(4):1—6.
[4]吳星平,石錦罡,吳昊,等,真空攪拌鑄造制備SiC顆粒增強ADC12鋁基復合材料及其力學性能表征[J].材料工程,2014,(1):6-11.
[5]劉君,唐鑫,胡坤,等.A206鋁基復合材料鎢極惰氣保護焊接研究[J].熱加工工藝,2018,47(2):162-165,169.
[6]李勛,柏帆,付余,等.高體積比鋁基SiC復合材料的銑磨試驗研究[J].航空制造技術,2017,( 1):24-28.
[7]梁星海,李曉謙,黎正華,等.SiCp/7085復合材料制備工藝及實驗研究[J].熱加工工藝,2016,45(4):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