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天柱
摘要:陶器是中國的最早發明之一。在原始社會,陶器就已經出現?,F階段,中國的陶瓷已經成了一項藝術寶典,開始向全世界展示陶器獨有的藝術魅力。釉下彩瓷作為主要的陶瓷釉彩裝飾之一,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論述了釉下彩瓷的發展歷程,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主題性美術創作;新徽派版畫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釉下彩瓷的發展又有了飛躍的進步。隨著更多瓷器企業的興起,釉下彩瓷突破了傳統的技藝手段,采用了全新的科學手段,加速了釉下彩瓷的發展,為國家傳統文化的發展抹上了一絲鮮艷的色彩。
二、瓷器的發展
中國是瓷器生產的主要國家之一。據一些資料記載。中國也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因此,在英語中,英語單詞“china”也有瓷器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對于中國瓷器的認可。在中國的原始社會,瓷器就已經開始出現。在一些史實資料上記錄了商周時期的釉陶,這也屬于原始的瓷器。在三國時期,釉陶已經完全地發展成了瓷器。除此之外,釉陶也有著自己的特點。因而,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變化,陶器并沒有丟失,反而不斷的進行更替,著名的唐三彩就是陶器的一種類型。因此,在陶瓷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不斷的突破和創新,中國才有了現階段聞名世界瓷器之國的美稱。
釉其實是硅酸鹽的一種,一般而言,陶瓷上所使用的釉是由特定的原料進行的燒制的,主要是黏土、石英石等。這些材料要不斷地進行打磨、研制而成粉末狀。之后,再在粉末狀中加水,將其涂在表面即可。這樣,在經歷高溫燒制之后,表面就變成了一種玻璃層,瓷器也會變得更加美觀,打理起來也會更容易。
三、釉下彩瓷的發展歷程
(一)青花瓷
青花瓷是現階段主流的瓷器之一。在原料上,青花瓷選用的是含有氧化鈷的鈷礦,以此作為陶瓷的坯體。然后再在坯體上進行團的繪制,繪制完成后再在表面罩上一層透明的釉。之后放入窯中燒制即可,燒制的溫度要比較高,一次燒制就可以。因為金屬鈷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會發出藍色,再加之坯體是透亮的。因此被稱為青花瓷,深受全國各地不同人們的喜歡。青花瓷在發明之后,所用的青花料就來源于浙江等地區,一直到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之后,在國外的一些地區也帶了蘇麻離青,這種青色相較于之前的色彩,更加的明艷動人。因為在明朝,許多國家需要朝貢于明朝,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用這種料來進行御用的燒制的。除此之外,在云南等地區又發現了朱明青,這種青色的顏色也很濃烈,之后燒制的青花瓷中,大多又開始采用這種朱明青。據考察,晚唐時期就開始出現青花瓷,但是在那元代,是青花瓷出現的輝煌時期,這可能與元代的發展有關。
(二)釉里紅
元代時期,不光光是青花瓷盛產的巔峰時期,釉里紅也是在元代進行生產的。釉里紅的生產方式是和青花瓷比較相似的。到那時釉里紅主要是將銅元素作為色彩劑繪制于坯體表面的,同樣也是繪制完成后進行涂抹透明的釉罩在上面,最后再一次燒制即可完成。盡管釉里紅發源于元代,但是那時候的色彩并不濃艷。眾所周知,不同的溫度,可能會對銅離子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如果在燒制過程中,溫度較低,那么瓷器就會成為黑紅色或者灰色。如果火候稍過,納悶銅離子便會逸出,顏色就會退掉,繪制的圖案便會不連貫。在元代,很多燒制瓷器的官窯中嗎,都對溫度和火候難以把控,缺少科學的計量儀器,都是憑借燒制瓷器師傅的經驗進行的。因此,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大批量的進行生產。因此,直到明朝,釉里紅才真正地開始流行起來。不論是顏色、光亮度都比元代有了更好地提升。但盡管這樣,所出現的釉里紅依然是一種灰紅色。直到清朝時期,釉里紅才真正意義上達到了高潮階段,顏色也變得鮮艷起來。
(三)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將三種顏色繪制在瓷器的表面,主要出現在清朝時期。在坯體上將藍色、紅色、豆青這三種顏色進行圖案的繪制,然后在在表面上一層白釉,將其放入窯中進行一次燒制。藍色和青花瓷一樣,主要是以鈷作為著色劑。紅色也是和釉里紅一樣,利用銅作為著色劑。豆青是以鐵作為著色劑進行繪制的。正是因為這三種顏色的燒制難度大,因此深受人們的追捧。
(四)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是利用低溫先進行燒制,在燒制過程中形成素坯。其次,再在素坯上進行彩飾,之后在進行二次燒制。最后再將石灰釉蓋在上面,在高溫中進行氧化還原就可以燒制而成。這種燒制的色彩鮮艷明亮,質感上晶瑩剔透。哪怕經歷很長的時間,依然不會褪色。釉上五彩出現在清朝的晚期,這種色彩盡管艷麗,但是并不會讓人感到俗氣。
四、繼承和發展
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遵守自然的美感,來發展釉下彩瓷,讓其得到快速地變化歷程。
(一)紋樣
陶瓷除了色澤、造型之外,有一個重要的欣賞地方,就是紋樣。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紋樣也有著一定的模式。滿地滿花、邊花等不同的模式,對瓷器的形狀有著不一樣的審美需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外界的宣傳與溝通。不斷尋找著各種機會。既要傳承傳統,又要打破禁錮,實現創新化的發展。
(二)借鑒
借鑒不是抄襲,借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在欣賞別人的設計作品的時候,要根據別人的設計理念反思自己的設計,將別人處理作品的方式進行思考,敢于創新,提出不同的觀點。其次,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作品中的神韻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將其他形式的藝術之美設計在瓷器作品中,展現設計的表達方式。
(三)追求個性
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表達的是一個藝術家的思維個性。很多藝術家也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自己的魅力。眾所周知,藝術不能一味地模仿跟風,設計出平凡的大眾化作品對于藝術家來說,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因此,在陶器設計的時候,如果盲目地跟風,泯然于眾人。那么就會難以跟上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實際設計的時候,就要敢于打破規則,設計不一樣的產品,加速釉下彩瓷的發展歷程。
五、結語
釉下彩瓷經歷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與創作模式,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要想釉下彩瓷占據世界之林,融入傳統的藝術風格的同時,還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引領釉下彩瓷摒棄傳統的觀念,注入更深的中國內涵,走出中國,走出世界。
參考文獻:
[1]李紹斌,陳永.三國東吳釉下彩瓷——改寫中國陶瓷發展史的發現——青瓷釉下彩繪的宗教色彩[J].東方收藏,2018(5):4-9.
[2]第五麗群.淺析釉下彩結合釉上彩技術在陶瓷壁畫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17):65.
[3]程建軍,方毅.淺談國畫技法在陶瓷釉上新彩裝飾中的運用[J].景德鎮陶瓷,2009(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