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當代服飾中的漢字圖案和文化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索漢字文化的起源以及其發展,具體分析了古代服飾中的漢字紋樣及其寓意,并舉例當代服飾中漢字文化的應用與發展,以及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學術價值。
關鍵詞:漢字;圖案;服飾文化
一、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書并成為世界三大古典文字。隨著二十世紀中期以來考古工作的快速進展和不斷發展,學者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出土陶器上的符號,有的學者提出這些陶器上的刻符就是早期的漢字。郭沫若先生就曾在其《古代文學之辯證發展》一書中指出:“彩陶上的那些刻畫記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漢字作為記錄語言的視覺符號,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裘錫圭先生將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營縣陵陽河等地發現一些屬于大汶口晚期文化的陶器上的符號與商周象形文字進行了仔細的比較,結論認為這些符號“已經不失非文字的圖形,而是原始文字了,它們跟古漢字相似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一脈相承的關系。”據估計,這些陶尊距今約4500年至5000年左右,這意味著漢字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一般的漢字學著作談到漢字的起源時,都認為漢字起源于圖畫,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古文字學家唐蘭的《中國文字學》就認為:“漢字的產生,本就很自然的,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時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當然還存在其他學說,例如結繩說、契刻說、倉頡造字說等。
二、古代服飾上的漢字圖案
《說文解字》:“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顯然,人們用來遮蓋身體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衣服”,就是“衣”字的本義。1980年新疆羅布泊樓蘭故城遺址出土的東漢“長樂明光”錦,而最早的“長樂明光”錦可追溯到1913年斯坦因在樓蘭古城附近地區發現的“長樂明光”錦。1995年,在新疆尼亞遺址考古挖掘出的東漢時期絲織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據《史記·天官書》記載:“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另外,還出土了大量文字圖案織錦,例如:“延年益壽長葆子孫”錦、“討南羌”錦、“登高明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錦等。
在中國傳統服飾圖案中,漢字不僅是用于服飾上的美好裝飾,還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身情愫的表達。
三、當代服飾藝術中的文字表達
早在1951年,喜愛中國元素的克里斯汀·迪奧先生便曾在中國唐朝草書大家張旭的原帖拓本《肚痛貼》中提取靈感,親手設計了一套中國風紋樣的雞尾酒裙。此外,加布麗埃勒·可可·香奈兒女士也曾于1956年設計一件白色斜紋軟綢,黑色漢字圖案印花的連衣裙。
漢字作為圖形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現代設計理論和設計思想的完善,漢字真正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在設計領域不斷發展壯大。諸多設計師們深諳其道,以漢字文化為靈感來源進行設計和創作。英國時裝設計師薇薇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分別于2012年和2018年的服裝設計中融入了中國傳統漢字文化;日本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在其2016年秋冬系列中,將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詩句印于服裝之上;俄羅斯設計師Gosha Rubchinskiy在2015秋冬系列中在服飾中加入了繁體中文“運動”一詞;2008年,法國皮具品牌Longchamp曾推出一款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郵差包;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也曾在2015年推出過繡有“福”字的春節限量圍巾;2019年,Angel Chen在于H&M的合作聯名系列中,“元氣”和“功夫”等中國文字采用豪放硬朗的毛筆書法效果,為系列注入強烈的戲劇張力;2018年紐約時裝周上,LI-NING“悟道”系列更是用實際行動宣揚了中國文化。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漢字源流發展的探析和古代服飾中漢字的運用,收集了國內外與漢字有關的服裝設計案例,對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漢字服裝作品,總結出了漢字紋樣在中西方服裝上的差異。中國源遠流長的服飾文化展現了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隨著中國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漢字文化也將隨著世界服飾潮流發展的浪潮奔涌向前。
參考文獻:
[1]李土生.漢字與漢字文化[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2]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J].考古,1972(3):2-13.
[3]裘錫圭.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J].中國語文,1978(3):166-167.
[4]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漢]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1963.
[6][西漢]司馬遷.史記[M].天官書中華書局,2006.
[7]王霄兵,張明遠.服飾與文化[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
[8]胡雙寶.漢字史話[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9][英]安德魯·博爾頓(Andrew Bolton編著.鏡花水月:西方時尚里的中國風[M].胡楊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
[10]Sir Aurel Stein(斯坦因)著.斯坦因考古記[M].向達譯.中華書局,1936.
[11]潘魯生.中國傳統藝術:漢字裝飾[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12][英]奧雷爾·斯坦因.亞洲腹地考古記[M].巫新華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小靖,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