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著男裝”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字面看,是指女性穿著男性服飾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傳統服飾和創新服飾之間相互碰撞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研究女著男裝可以探討中國服飾的發展變革。
關鍵詞:唐代;“女著男裝”;審美風尚;服裝設計
一、唐代服飾的歷史背景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的高峰,政治開明,經濟發達,這為服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唐代幅員遼闊,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發展國家經濟,出臺一系列政策,緩和社會矛盾,為唐帝國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政治環境的安定,為唐代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代的文化繁榮與當時所處的地區貿易脫離不了聯系。唐帝國不斷地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文化、貿易往來,隨著經歷文化的互相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唐帝國的紡織業、手工業的繁榮。自南北朝始,隨著民族融合的不斷加速,唐代對于外來文化,秉承著包容的態度。胡漢文化相融合,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思想的進步,孕育出非常多的藝術瑰寶。唐朝對于文化的開放性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并且更具深厚的內涵,服飾文化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同樣有了深刻的改變與進步。
二、唐代女性服飾中的女著男裝
在唐代,女性喜歡穿著男性的服裝,其中主要的體現,既戎裝與半臂。戎裝,我們現在統稱為軍裝;而半臂呢,既是我們現在夏季穿的中袖或短袖。這兩種款式都是在唐代時尚女性中非常流行的款式。這種元素的產生,并不僅僅是一蹴而就的,恰恰是因為唐代的貿易文化交流的繁榮而引起了新的社會氛圍。據《新唐書·五行志》中記載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巾,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以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唐高宗和武則天看見女兒太平公主身穿男子才會穿的衣服,并沒有像其他朝代一樣強調什么倫理風化,而僅僅是當作了一個家庭聚會上的玩笑而已,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默許。看來在當時的普遍社會環境中,身為女子而穿著男裝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唐代女著男裝與現代服裝中性化
唐代女著男裝或者胡服的現象,在初唐非常普遍。盛唐時期,中晚唐以后則日趨減少。并且通過逐步發現的歷史文物資料,逐漸解密的敦煌壁畫。可以發現女性身著男裝的形象,雖然前后變化不大,但不同時期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自從中國進入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的不斷侵略,社會動蕩,人們的思想開始思變,對當時的服飾進行了大規模的篩選和改變,甚至對具有性別特征的服飾都加以清除,只有中山裝,學生裝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生存了下來。自民國以來,中國文化受到了來自西方思想的震蕩,中性化服裝出現了。近代女裝中性化是中國服裝發展史的轉折點,打破了自古以來對于女性的封建枷鎖。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的終結,也標志著中國服飾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開始穿西裝。諸如衫、袍、裘、靴、裙擺脫了傳統倫理的束縛,涌現出了大量的新生款式。
四、唐代服飾對現代服飾的影響
(一)色彩
在當代的服裝設計中,唐代服飾對于現當代服飾設計留下了相當多的財產,在配飾方面提供了大量巧奪天工的設計方案;在色彩上,唐代流行的大紅、酒紅、暗紅等也被許多的設計工作者大量地采用。
(二)圖案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中唐代服飾是不可多得的財富,其端莊典雅、五彩繽紛、巧奪天工等特征,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將大量的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內容結合在一起,往往具有招福迎祥、驅邪賑災的寓意。
(三)服飾元素
“無領”,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沒有領子。選擇領口低開的無領服裝,就可以將鎖骨露出,使脖子顯得修長,從而凸顯女性特有的青春與性感氣質。在現代女裝中,抹胸運用無領的設計,女性上半身胸部以上全部裸露,使人們的視線轉移到脖子及肩部,不僅能展現完美的肩背線條,還能將優雅與性感的氣質展現出來。
五、結論
唐代文化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文化高峰,尤其在唐朝時期出現的女著男裝現象,是中國服裝史上一個轉折點,具有非常特殊的時代價值。中性現象是當今社會上非常流行的潮流趨勢,唐代女著男裝客觀上推動了當時服飾的創新,促進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對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認同程度。當代中國人開始越來越多的著漢服,穿唐衣。這是對我國的傳統服飾文化的重新認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總書記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今日之中國,在世界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場合上起到越來越多的作用,為了保持我國特有的文化精神,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學習與實踐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文化從哪來,到哪去,是我們每一個藝術工作者都要認識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卓林.從《簪花仕女圖》談唐代服飾的構成形式美[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21-23.
[2]郝蕾.淺析唐代服飾藝術與風貌對現代設計的啟示[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0(10X):238-240.
[3]李超德.唐代服飾的風格特征[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9(6):24-27.
[4]王霄兵,張明遠著.服飾與文化[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
[5]袁杰英.中國歷代服飾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牛蕊婷,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