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粵劇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劇種,同時粵劇還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吸引了很多人的喜愛。高胡這種樂器的音色很清脆,而且高音和低音的區分度也很高,高胡的低音區更加圓潤,高音區則使人感覺很明亮,讓人聽了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高胡作為領奏樂器用于粵劇藝術當中。不僅如此,在粵劇中應用高胡,演奏人往往會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來表現不同的情感,能夠體現出鮮明的地方音樂特色,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粵劇風味。本文主要論述了高胡在粵劇音樂演奏中的主要技法,以及它在粵劇中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粵劇;高胡;伴奏樂器;演奏技法
高胡也就是高音二胡,它實際上是二胡的一種,在二胡的基礎上把絲弦改成鋼絲弦就是高胡,高胡的演奏也與二胡不同,需要演奏人用兩膝夾住琴筒演奏,高胡聲音清脆、明亮、穿透力強,能夠引發人的共鳴,在粵劇中是主要的演奏樂器。不僅如此,高胡也是演奏廣東音樂的主要樂器。我們都知道,粵劇能夠吸引這么多人的喜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粵劇的音樂很迷人,不僅有很強的地方特色、風格獨特,而且還有很強的藝術特色,表現形式鮮明,高胡作為粵劇中主要的演奏樂器自然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高胡對于粵劇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分析好高胡在粵劇中的演奏技法,把高胡和粵劇發揚光大。
一、高胡在粵劇音樂演奏中的主要技法
(一)滑音演奏技法
滑音是高胡的一種主要演奏技法,經常用在粵劇演奏中或者是廣東音樂中,滑音的應用能夠烘托粵劇音樂演員的唱腔,能夠豐富音樂的風格,還有利于美化粵劇的情節和劇情,能夠體現出濃厚的粵劇風味。因此滑音對于演奏好粵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加入滑音必須要以音樂內容為依據,要妥善安排,不能隨意亂加,滑音不是越多越好,滑音過多會顯得音樂過于圓滑,如果過少又不能體現出它的特色,所以應用滑音這個技法時要有所選擇、有所準備,做到每個滑音都必須依據音樂內容來選擇,給人新穎明亮的感覺,在讓人感受到粵劇傳統韻味的同時,也能增加一些清新的時代感。
(二)加花技法
加花演奏技法能夠把音樂的地方風格凸出得更加明顯,根據高胡性能,在旋律較慢、較長的音符之間適當地加入一些符合粵劇特點的音樂詞匯,根據樂器不同的性能進行填充即興加花。加花在粵劇的演奏過程中能夠潤飾音樂的旋律,適當的加入一些加花可以豐富粵劇的唱腔,讓單調、簡單、呆板的音樂增加新的花色,讓粵劇更加豐富生動、華麗流暢、韻味濃厚,對粵劇來說也是增強其表現力的一種重要演奏技法。
二、高胡技法在粵劇音樂中的作用
高胡在粵劇中的應用除了能夠凸出粵劇的地方特色以外,還能在音樂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高超技法的運用能夠把演員的演出深刻到觀眾的內心,通過音樂的演奏讓觀眾感受到演員的情緒從而產生共鳴,通過高胡的技法演奏深入刻畫劇中人物的感情,讓人物形象更飽滿,剛柔結合充分展示出粵劇的意境,豐富粵劇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三、高胡演奏技法在粵劇中的具體應用
(一)“頭架”必須密切配合演員的演出
首先,在粵劇中頭架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對襯托演員唱做方面有重要作用,一個好的頭架必須要做到熟識粵劇中的各種板腔、牌子、小曲、鑼鼓,不僅如此,還要了解演員的運腔特點和節奏特點,同時對于演員扮演的人物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密切配合演員的演出行為。除了與演員的合作外,頭架還要配合下架和掌板,讓伴奏的效果達到最佳。
其次,頭架在入板前的先鋒指也有講究,演奏必須干凈明確,能夠讓演員和下架音樂聽清聽準預備拍速度,給演員在演唱前更好的提示,讓演員有安全感,避免因為聽不清音樂造成的失誤,影響演出的順利進行。
(二)頭架也要與樂隊默契配合
頭架在樂隊中是領弦者,是樂隊音準、節奏、變化一致的重要因素,要實現這些一致,頭架就必須與樂隊默契配合。首先一個就是掌板,因為掌板也是樂隊的指揮,是舞臺節奏和音樂氛圍效果的掌握者,如果頭架和掌板不能默契配合想要達到一致是不可能的。其次,就是頭架和下架也要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音準要清晰明了,節奏感也要強,在伴奏唱腔和襯音時要讓下架音樂明白頭架的意圖,尤其是在演出中的銜接處,達到有條不紊、整齊劃一的目的。
綜上所述,高胡在粵劇中的應用對促進粵劇的發展有很大地好處,對于粵劇的蓬勃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揚和傳承粵劇,我們必須要正確掌握高胡的各種演奏技法,合理靈活的運用到粵劇的演奏中去,要做到這一點并不簡單,需要我們不斷苦練,增強自己的演奏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自我提升。同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要有文化自信,要敢于創新,把好的、合適的新東西加入演奏中去,讓高胡和粵劇藝術能夠長久的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傅小健.談談高胡在粵劇(曲)伴奏中的技巧運用[J].南國紅豆,2005(05):20-22.
[2]關家鴻.廣東粵劇中的高胡藝術[J].廣東藝術,2003(02):60-61.
[3]張文海.淺談調弦在瓊劇音樂中伴腔演奏的能動性[J].大眾文藝,2016(20):182.
作者簡介:朱偉平(1975-),男,廣東省臺山市,專科,二級演奏員,廣東粵劇院,高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