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涵
摘要:中國網絡漫畫市場與日漫市場雖然存在差異,但是參考日漫市場的教育模式化以及對作品與市場的協調,我們可以從更加成熟的日漫市場中,獲得同中國網絡商業漫畫的發展有關的啟發。
關鍵詞:日漫市場;商業漫畫;網絡漫畫
一、緒論
隨著中國漫畫產業化的不斷完善,網絡商業漫畫的推廣為中國漫畫市場輸入了巨大的力量,如何保證網絡漫畫的光芒不被其他網絡文化形式取代?成熟的日漫市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又有啟發性的學習經驗。
二、中國網絡漫畫市場與日漫市場的對比
從豐子愷到張樂平,再到四大名著、紅色經典的連環畫小人書,中國在尋找方向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但早在20世紀80年代,盜版的日本漫畫長驅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市場,輕而易舉地培養出鐵桿讀者,并塑造了其欣賞與審美習慣,導致本土漫畫還沒開始發展就收到了打壓,這也是中國的漫畫市場的發展相較日本是落后很多的原因之一。在不斷的學習中,工作室成立、漫畫雜志高速發展,中國漫畫呈多元化發展態勢,雖然漫畫市場仍是經濟社會的“新生兒”。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放下了手中的書本,將目光轉移到了電子屏幕。2014年后,卡布漫畫、有妖氣、快看漫畫等App的相繼出現,中國當代漫畫也迎來了網絡漫畫的發展形式,受眾群體因而轉向了全網全年齡層的讀者。網絡商業漫畫擁有可以作為文字、廣告等輔助功能的身份,使得原創IP的出現成為了可能,大大增加了其商業價值,網絡商業漫畫逐步成為網絡漫畫市場的熱點。
日本的漫畫行業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不斷發展,到了90年代的鼎盛時期,漫畫出版物幾乎占圖書出版總量的一半,迄今仍保持三分之一的高比例。日本的漫畫大部分一直依賴紙本媒體傳播,即使在網絡更加受歡迎的當今社會中,漫畫雜志期刊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市場發展的有許多可學習的成熟經驗。
三、日漫市場的教育模式化
日本高度成熟的漫畫行業使日本的傳統漫畫職業教育催生為專科教育乃至大學教育,設立了許多專業課程,并與企業合作,完善了學生的實習條件,為市場需求提供了更多樣的人才,這種高度模式化的人才培養也使得日本的漫畫行業可以平穩發展。這樣系統科學的模式使教育教學與商業運營有機結合起來,對于中國當代網絡漫畫的教育是具有指導意義的。但是一味的模式化也使日本漫畫的市場逐漸呈現出新生命力的匱乏。
高度成熟的模式可以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連載作品,但一旦長篇的高質量作品完結,就會迎來空白期。比如《死神》與《火影忍者》,這兩部作品的相繼完結之后的日本漫畫市場在短期內找不到一個足夠優秀的作品來填補市場,即使有以《鬼滅之刃》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優秀的作品出現,甚至JUMP企圖將《鬼滅之刃》提到了繼《死神》、《火影忍者》、《海賊王》之后的新的“三臺柱”的高度,但商業噱頭并不足以證明作品的真實地位,短時間內想要達到曾經的高度依然需要市場與時間的考驗,因此高度商業化模式化的創作的周期性是作品質量的保證的同時,也是造成市場低迷的原因。當學生們成為了流水線上的一環,作品產品性提升的同時,風格影響力也就下降了,而一旦長期缺乏新的有個性的領軍作品,那么影響力降低,讀者不滿,市場萎縮,整個產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中國網絡商業漫畫市場現階段的發展并不成熟,監管機制并不完善,對于網絡漫畫的教育問題連高校們也都還在討論摸索之中,這樣一來網絡上以網課形式進行漫畫教授的眾多課程就顯得用力過猛。很多培訓班打出了“零基礎入門”等具有吸引力的廣告,利用短期或長期的培訓讓網絡漫畫這個畫種可以被更多人掌握,雖然培養出了很多可以進行網絡漫畫繪制的畫手,但能夠進行獨立創作的漫畫創作者少之又少,網絡漫畫的獨立創作依然是很難被攻克的問題。
中國漫畫人才的教育培養并沒有出現日本的高度模式化,我們需要模式化來進一步鞏固中國網絡商業漫畫的市場地位,同時也需要學生的創造力來為網絡商業漫畫提供發展的突破點,以面對網絡市場的逐步完善帶來的競爭壓力。
四、日漫市場對作品質量與商業利益的協調
由于紙本漫畫對統一性的高度要求,日本簽約漫畫創作者的工作大部分是呆在工作室中完成的,因為這樣可以進行很好的交流溝通,完成團隊協作,進而使作品更加完美。紙本漫畫的不同于網絡漫畫,需要更精細地繪制,包括符號的統一與鏡頭的使用,這就要求創作團隊中的人員要相互學習,通過溝通共享角色的設定,進一步體會作品的風格,將自己的世界觀與作品的風格相統一,然后進行加工。這聽起來是一個技術勞動的過程,但實際上這種作品的風格,并不是某一個人單獨的“靈魂”,而是具有多元性、集合了各個漫畫創作參與者風格的、更立體的風格,這也是使角色更加立體完整的途徑。
對于宮島禮吏一天的紀錄片很好的展示了日本漫畫工作室的工作環境與漫畫創作者的工作狀態,他為了專注于工作便沒有與妻子孩子住在一起,清晨五點多起床,六點到達工作室,整個工作期間,雖作為“老板”,宮島禮吏依然同其他漫畫家在同一個空間內進行著漫畫的創作與加工,一起交流討論,相比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宮島禮吏與工作室的成員們更像是一家人,即使是休息時間大家也依然可以熱情高漲的進行創作。當這樣的不似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工作狀態成為了一種常態,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產出的漫畫作品自然有很高的完成度:風格上是統一的,角色上是立體的,情節上的完整的。由于中國網絡漫畫市場的要求,大部分漫畫創作者是居家辦公的,這就導致了工作環境影響下作者風格的單一性,也因為缺少交流,作品上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個人化,進而與市場產生一定的距離,即使與編輯進行了溝通也依然很難把握好作品的商業價值。
日本漫畫市場發展高度成熟,奉行讀者至上原則,因此相比漫畫創作者,編輯的工作的成功與否更能決定一部漫畫的商業價值的高與低。漫畫前期需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目標市場,在漫畫更新的過程中,編輯也需要不停的對作品內容提出修改意見以更貼合市場要求。因此在日本漫畫市場,對與編輯的培養工作一直都是十分受重視的,目前的日本漫畫出版主要是以編輯為主在進行漫畫出版工作,無論是作品的更新,正在策劃的新項目,都是以編輯為中心進行的。雖然這樣的一個編輯工作在中國網絡漫畫市場中也有體現,但受限于各種不成熟的管理條例,編輯中間人身份的有效性并不高,而且編輯協調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即使是當今的日本也存在著問題。以《死神》為例,雖然這樣一部高質量的作品創造出了很高的商業價值,但正是由于編輯考慮到作品極高的商業價值,因此又新增了半年的更新才迎來了最終的完結,由于劇情及設定已經飽和,創作者在處理新內容上無法進行高質量的創作,進而使得這樣一部本應該擁有很高風評的漫畫作品用這多半年的更新獲得了商業上的收益卻損失了質量上的保證。
五、結語
中國網絡商業漫畫正在網絡市場中發揮著自己的巨大潛力,但隨著網絡市場的逐漸完善,網絡漫畫需要維持自身的優越性就需要參考其他優秀經驗,本文認為日本漫畫市場雖然是紙本主導,日本的漫畫市場同中國網絡漫畫的市場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但其規模化的發展以及對作品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協調上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其中的優秀經驗是值得為我們所用的。
參考文獻:
[1]徐海龍,張文樂.從“編創一體化”到“工作室”——中日兩國現代漫畫創意和出版模式對比[J].出版廣角,2013(1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