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程 湯浩
摘要:設計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和市場的需求。從以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設計,到以美國工業設計運動為代表的商業性設計,是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的轉變,同樣也是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自我革新。在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時期盛行的流線型風格,就鮮明地反映了消費者對不同產品設計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轉變。當下,面對信息化的新時代,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也正在發生著新的轉變,這種轉變是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過程,同樣也是推進設計發展進步的動力。
關鍵詞: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產品設計;流線型風格;信息化的時代
一、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時期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轉變的過程
(一)消費者自身需求的轉變
美國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之后,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普遍的增強,已不再僅僅追求包豪斯式的理性設計產品,除了購買經久耐用的和日常所需的必需品外,還有他們內心喜愛和渴望的物品,購買行為甚至不再是緣于“需要”,而是緣于“渴望”。同時因為工業化的進程加快,生產技術和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得消費者能夠輕松得到質優、價廉的產品,此時的大型百貨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為消費者提供了眾多的商品選擇,過去單純的日用品,經過設計,也附上了“標志”的意義,變成個人身份、地位、個性的象征,再加上購物場所美輪美奐的裝潢設計,不僅是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讓購物變成了流行的休閑活動。因此,這一時期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和消費已經不僅是一個實用性的行為,而且帶上娛樂和炫耀性色彩,人們對于設計風格有了日益明顯的要求,個性化的、外觀新穎的產品成為新寵,能夠表現身份和社會地位的物品比單純講究功能的產品更受追捧。
(二)產品設計自身的革新
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本身并沒有多少學術味道,從一開始起,就充滿了實用主義的商業氣息,在美國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上,設計所遵循的原則其實是“形式追隨市場”,一改沙利文早期提出的“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對于產品的生產者來說,能否促進銷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面對激烈的商業競爭,大多數生產者為迎合市場的需求來改變產品的設計形式,在市場定位和產品造型上做了新的改變。例如美國這一時期興起的流線型風格設計,流線型一開始被采用是基于動力學的原因,主要應用于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的設計上,但是由于具有美國現代設計的鮮明個性視覺語言而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隨著這種風格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在30年代的許多歐洲汽車上都應用了流線型的設計風格,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捷克的塔特拉87型八缸轎車(如圖一),還有克萊斯勒公司1934年推出的氣流汽車(如圖二)。
流線型作為一種時髦的設計形式,其實許多并不需要流線型設計的產品也運用了這種風格,像面包烤箱、電冰箱等,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奧羅·赫勒爾在1936年設計的流線型訂書機(如圖三),對于這類靜止的產品而言,流線型與功能并沒有任何關系,是一個完全形式主義的設計,只是為了追求流行風格和時代感,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而改變了產品的外觀。
二、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時期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轉變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的轉變從美國工業設計運動來看,是緣于兩個歷史機緣。一個歷史機緣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獲取了巨大利益,大量軍工產品的需要對于美國的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美國的經濟也借機發展快速,過去只是王公貴族享用得起的產品,隨著工業化生產帶來的成本下降、產量上升、品種增多,普通百姓也有機會擁有和使用,消費市場也因而急劇擴大。同時也隨著消費者的購買力越來越強,他們對于制造業的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生產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成為企業的指導性原則。因此企業不得不提供形式多樣的產品和各色新穎的包裝樣式去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銷售。
(二)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影響
另一個歷史機緣是由于經濟危機,大蕭條的來臨讓美國的生產乏力,消費萎縮。為了度過產品銷售慘淡的窘境,生產廠家希望設計師對產品外貌進行再設計,來更加有力地吸引消費者,過去的只能體現產品功能和效率的外觀已經引不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美觀才是商業競爭的新利器。因此這時出現的流線型風格設計,以其充滿活力的裝飾線條,將嚴肅理性的技術浪漫化,使產品更加富有魅力,令消費者感到親近,成為新的消費流行趨勢,大大促進了產品銷售。
三、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時期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轉變的態度
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轉變的態度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主動體現在消費者在自身經濟實力提高后,從對經久耐用的、嚴肅理性產品的單一需求到對形式多樣、技術新穎、流線型設計的追捧;被動體現在產品生產者在激烈的競爭中,想要脫穎而出,促進銷售,產品設計朝著流行多樣的形式轉變,用較為個性、華麗、新穎的產品吸引消費者購買,從而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
美國設計師貝莉·科根認為,“好的設計必須讓消費者快樂,讓生產者盈利”。1935年科根為特利克朗公司設計的7F63型“嘎嘎”電鬧鐘,形如一只色彩鮮艷的可愛小鴨子,當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連續生產了4年之久,現在更是成為收藏家們搜尋珍藏的目標。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生產者、產品和消費者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轉變的態度也是隨著消費者和產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的,生產者為了促進銷售,極力生產外觀新穎、流行的產品吸引消費者被動消費,同時消費者的主動需求也成為企業設計生產的指導方向。
四、消費者對產品設計的需求在信息化時代的新轉變
(一)信息化時代下的產品設計新方向
美國設計師布魯克斯·斯蒂文斯認為:一個好的設計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再好的設計也有更新、提高的余地,隨著技術手段和科學知識的不斷更新,總有更好、更新的設計和產品會涌現出來;而且,消費者的要求和味口也在變化中,設計師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迎合他們的味口才能讓產品獲得較大的利益。因此,產品生產者為了適應消費者的各種個性化選擇就必須對產品定位、產品品質、產品種類甚至供貨渠道等進行新的變革,最大限度滿足適應消費者在信息時代下的消費觀。因此,產品的實用性和外包裝的美觀性已經不能最大化的吸引消費者,交互式的體驗設計成為產品設計新的方向和流行趨勢,通過讓產品與消費者產生互動,讓消費者沉浸其中而去主動購買。
電子商務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淘寶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淘寶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足不出戶的全球性購物平臺,消費者幾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商品,并且樂于其中,淘寶雖然是一個商務平臺,但其本身也是一款app產品,淘寶基于消費者的瀏覽數據而反饋相關的信息和主動推送一些消費者可能購買的產品,這樣的交互性銷售方式,不僅使消費者能便捷的選擇各種產品,掌握購買的主動性,同時也讓商家精確地向消費者推送合適的產品,大大地節省了宣傳費用,促進了銷售。
(二)信息化時代下的消費者對產品設計的新需求
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的轉變從未停止過,在美國工業設計時期是一個明顯的轉變,如今,在信息化時代的當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和越來越全面的應用程序,使得每個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訴求而選擇不同的消費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選擇產品的渠道更加多元,購買商品的方式愈加豐富,消費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判斷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適合自己,消費者把購物消費作為一種消遣和娛樂,更注重的是對產品應用的體驗。所以帶有互動式的、能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并能讓消費者沉浸其中的產品設計成了消費者的新需求。
五、結束語
無論是在美國工業設計運動時期,還是在互聯網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始終是消費者需求轉變的基礎,因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設計需求的轉變態度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需求轉變的過程從強調實用性、功能性的優質產品到喜愛形式多樣、技術新穎、流線型的設計風格的潮流產品,再到如今創新式的交互式設計、跨媒體的設計,注重的是消費者的親身感受和體驗度。隨著經濟和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伴隨著的是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的設計也必將隨著消費者需求和市場消費趨勢不斷發生新的轉變,是既能滿足需求,也能引領新的消費潮流。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2]楊浩.淺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工業設計運動[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04):34-35.
[3]李振中.互聯網語境下的消費觀[N].消費日報,2019-08-20(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