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是一項專業性以及復雜性都相對較強的長期工程,涉及的范圍相對較廣,是不能夠一蹴而就的。本文基于淺談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意義與路徑展開論述。
關鍵詞:數字文化館;建設;意義與路徑
一、引言
數字文化館建設立足基礎、面向未來,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的頂層設計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導向,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標準統一、兼容開放、社會參與數字文化館總平臺、總樞紐、主陣地、主渠道。
二、數字文化館建設思路
數字文化館應加強現代數字技術的使用,實現在線和離線交互的完美結合,從網絡營銷模式中尋找靈感,提高人們的體驗,為人們提供現代服務質量。在線平臺可以包括互聯網云平臺、數字體驗系統、在線管理系統、在線信息發布和通信交互平臺,從而提高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率,實現藝術的大眾化、教育和展示,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要以傳統文化館的設備、設施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提高數字文化館功能性所帶來的成本節約。
三、意義
(一)數字文化館是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
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隨著圖書館、博物館大力推動數字化建設,在示范、引領、推動行業在“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頂層設計著手,開展數字文化館建設,是推動文化館數字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信息瀏覽的必然要求
很長一段時間,每個地區的文化館都習慣于相對簡單地向觀眾展示文化作品,人們花很多時間欣賞和瀏覽,這種瀏覽方式浪費了很多能量,瀏覽效果相對一般。在時代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數字文化館,將數字技術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了相對龐大的網絡系統。瀏覽者輸入關鍵詞,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資料。
(三)數字文化館是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有力抓手
建設數字文化館應著力實現“政府端菜+群眾點菜”向“政府端菜+群眾點菜+群眾做菜”供給側轉型,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供給與自創相結合的群眾文化資源動態機制,搭建基于互聯網的群眾文化活動平臺,更好地發揮文化館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服務大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作用。
四、數字文化館建設的主要內容
數字文化建設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建設數字化的管理平臺。與傳統的文化館服務模式相比,數字文化館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直接借助網絡平臺接收與享受文化資源,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第二,開展數字化的教育與培訓工作。數字文化館建成以后,人們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體驗文化館提供的教育服務,包括視頻教學、在線課堂等,并且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文化需求進行自由選擇。第三,各種藝術形式的網絡化。在傳統的文化館建設中,藝術多是以實體的形式展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術的普及與發展。在數字文化館時代,人們利用各種媒體客戶端和網絡平臺,可以進行模擬情景下的藝術活動傳播。同時,人們還能夠通過各種網絡傳播渠道上傳各種藝術活動視頻,實現信息共享與傳播。
五、相關建設措施
文化館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機構,是文化活動接地氣、參與度高的場所,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建設數字文化館為群眾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是一項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服務新方式,是對傳統服務模式的改革,也是未來文化館建設的新方向,文化館的未來必將是在新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支撐下,具有豐富資源和強大服務能力以及更加服務輻射更加寬廣的公共文化空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數字文化館建設中,我們文化館人一定要轉變思想、創新思維,認真學習領會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政策文件,深刻認識數字文化館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機遇。定期組織外出考察,觀摩具有示范性的國家級數字文化館試點單位,如寧波市文化館、馬鞍山文化館等,吸收先進經驗。科學制訂數字文化館建設資金投入計劃,將文化館免費開放資金合理分配,預留出用于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必要資金,提高免費開放的檔次水平。加快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一是吸納及培養專兼職人才,增設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相關專業崗位,建立數字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定期組織數字化業務培訓,培養一支既具備較高技術素質和專業知識,又具備實際技能的人才隊伍。二是以文化志愿者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建設開放型人才體系,以滿足日益繁榮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的需要。
六、結束語
數字時代文化館的建設也要利用數字技術來滿足對文化的需求,創造更加開放先進的現代文化館。如何以大數據、現代溝通和基礎構建數字文化館,提高文化館的承載能力,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務,是各文化館需要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冷小嚴.新時代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54-55.
[2]張建鑫.數字文化館服務質量的評價指標研究[D].河北大學,2018.
作者簡介:章云燕,臺州市路橋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