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我國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各種“文藝下基層”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促使了我國基層的在精神領域的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各種成果也是十分喜人。在著力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審美水平,豐富精神內涵的過程中,同樣存在著急需文藝工作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的文藝培訓進展情況進行討論,提出對于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合理解決方法。旨在更有效地推進基層群眾文藝培訓工作,供文藝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藝培訓;現狀及對策
一、前言
隨著我國建設步入新時代,人們不但對物質要求有所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須有同樣也是。創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不僅能使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滿足,還能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化素養,從而提高全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由此可見,創造群眾文化對于社會精神層面的建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二、現階段為什么要大力開展對基層群眾的文藝培訓
在創造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對群眾進行文藝培訓。群眾文化取材于群眾生活,服務于人民大眾,拓寬了人民群眾的視野,把人與人之間的生活串聯起來。可以說,群眾文化因其受眾之大,影響之廣,逐漸受到各個文化部門的重視。雖然現在的群眾文化發展總體上是蓬勃向上的,但是在有些落后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與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相悖的愚昧思想。因此,開展文藝培訓工作對消除這些落后思想,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意識有著重要作用。公益性的文化組織和機構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外界進行專門知識的科普。其所面對的受眾大多是基層群眾。如何更有效地掌握這些晦澀的知識,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消除愚昧,實現人民精神層面的飛躍,就需要文藝培訓工作來完成。
不但在培育科學文化知識方面,在促進社會教育方面,文藝培訓工作也發揮著其不可比擬的作用。群眾文化由于其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對社會生的個人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嗎,屬于社會教育的一種。對于社會精神面貌的展示有著一定的體現,同時對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起著一定的指引作用。開展積極的基層群眾文藝培訓,有助于群眾文化向著先進的方向邁進,能夠矯正群眾文化中不良的一方面,充分發揮其優勢,從而使得全社會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因此,基層群眾文藝培訓有利于在群眾接受社會教育時對群眾文化做出篩選和評判。
除了在先進文化的學習和發揚上基層群眾文藝培訓體現了其優勢,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上,基層群眾文藝培訓也發揮著它的作用。當今社會許多優秀的文化都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傳承。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群眾賦予這些文化以眾多新的形式和內涵,這些傳統文化文化的變體也越來越多。只有通過進行基層群眾的文藝培訓,才能保證更好地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集成發揚下去,同時對于其中的糟粕加以摒棄,從而為人民群眾未來改革創新傳統文化提供新的思路,有力地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現階段在對基層群眾的文藝培訓中存在的不足
(一)地區之間文藝培訓水平存在差異
在我國,有開展群眾文藝培訓工作的地方多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且城市地區多于鄉村。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基層群眾在滿足自身物質需求之后,更多地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開展各種文藝活動。而文藝培訓的存在更有助于他們開展相關活動。但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為滿足自身物質條件的需求,無暇顧及文藝方面的活動,文藝培訓也就得不到展開,造成了地區之間文藝培訓水平存在差異。
(二)文藝人才的青黃不接
在許多文藝工作中,年長者的數量居多,且擔任主要位置,雖然他們有著相關經驗,但難免故步自封,難以把握時代熱點。而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又不屑于參與文藝工作的管理和建設中,造成了文藝人才的青黃不接。
四、針對基層群眾文藝培訓的不足,可采取的方法
(一)為文藝工作提供適宜的開展環境
文藝工作的開展需要適宜的工作環境。這里的環境既包括內部也包括外部。對外應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如科技館、展覽館等的建設,使其對人民群眾更具吸引力。對內要加強文藝部門的制度管理改革,使制度適應新時代文化發展要求,更能吸引文化人才加入進來。
(二)增強我國文藝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提高文藝工作者的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包括對科學文化的專業素養,以及對文化發展方向的具體看法,這樣才能保證文化培訓工作在開展中不會走偏道路。除此之外,還要增強文藝工作者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得文藝工作者開展的工作始終圍繞群眾進行,成果由群眾共享。
五、結語
通過以上對我國當前基層群眾文藝培訓的狀況分析以及對相關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不難看出現階段基層群眾文藝培訓仍然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每一個文化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把把握文化發展的脈絡,提高自身水平,做好文藝培訓工作。同時,文藝工作也離不開良好的土壤,相關部門也要做到相對應的幫扶工作。
參考文獻:
[1]歐華.新時期基層群眾文藝培訓現狀及發展對策淺析[J].大眾文藝,2017(10):28.
[2]羅璟.創新群眾文藝輔導形態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中華傳奇,2019(11):69-70.
[3]裴詩贇.發揮專業培訓優勢 激發民藝創作活力[N].中國藝術報,2020-01-17(008).
作者簡介:張麗娜,秦皇島市文化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