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摘要:本文重點研究了現在舞蹈教育教學中要融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時存在的問題。像只有理論而顯得空洞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育面、死板的教育形式和嚴峻的社會形勢都是目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本文在基礎的教學方法上,結合多位舞蹈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分析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舞蹈教學;融合;對策
一、引言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本身有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所以是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因為政治、經濟等原因文化不斷碰撞,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五十六個民族,于是我們有了獨特的民族民間舞蹈。將民族民間舞蹈與現在的舞蹈教育教學融合,增加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同時,也有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更好傳承。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只有理論的教學內容
大部分教師沒有真正認識到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內涵,所以在舞蹈教學時參考教科書和一些教科資料就直接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對于課堂有關的背景和知識點進行拓展和補充,也很難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講解。這就導致了有少數老師在教學時將一些不相關內容、甚至是錯誤的內容穿插其中,脫離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本義。民族民間舞蹈源于生活,有日常的生活片段,更有強烈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教育教學不僅導致了教育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效果差,更導致了民間舞蹈失去了其代表的文化內涵。
(二)單一的教育面
經過調查發現,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不盡相同的問題。這些問題中共同存在點是教育面比較單一。部分地區大部分舞蹈教育都是同一個模式,教師們選擇的教學舞蹈沒有代表性,舞蹈風格沒有民族特征。開展教學活動時更是按著課本和教案照搬照抄,沒有絲毫特色和創新。學生們普遍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就更不會主動學習課外知識。
(三)死板的教育形式
民族民間舞蹈有豐富的類型,但是在我國關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教育教材在所有舞蹈教材上分配到的比例不足15%。教師只能靠自己的舞蹈經驗進行授課。往往講授的內容過于分散,無法創新,也沒有系統性。只能重視學生基本功的練習,無法進行更深一步的發展。這就導致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形式死板。
(四)民族民間舞蹈的實際現狀
由于時代在不斷發展,互聯網向我們展示了許多外來的舞蹈。很多學生都對街舞或者是拉丁舞更感興趣,因此對于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就沒有主動性,越來越少的人去學習民族民間舞蹈,也導致了民族民間舞蹈的專業人才更加稀少,形成惡性循環。
三、分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的相應對策
(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要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名優秀的舞蹈老師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舞蹈知識,指導學生的形體訓練,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學生感悟不同的文化,來加深自己對民族文化、中華文化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理解民族舞蹈文化的內涵。可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等為里面的老人表演自己所擅長的民族民間舞蹈。這樣學生不僅得到了向觀眾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奉獻了自己的愛心,得到成就感。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反復的舞蹈練習,不僅得到了技術上的提升,還加深了自己對民族舞蹈的理解。
(二)增加知識傳授面
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眾多文化之一的民族舞蹈,蘊含了先人們無窮的智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培養審美。民族民間舞蹈是一種藝術,不僅需要舞蹈形式美,更需要滿足觀眾的審美。學生還要掌握最基礎的音樂知識,培養樂感,這樣才能正確把握節奏感。小到一個眼神,大到一個動作,都包含了舞者向觀眾傳遞的信息。所以,審美和樂感缺一不可。
其次,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層次的了解舞蹈內涵。這就要求老師需要向學生介紹民族舞蹈的背景和民族舞蹈所具備的民族特色。比如:蒙古族舞蹈中常有馬的形象,傣族舞蹈中常有孔雀的形象,朝鮮族舞蹈中常有鶴的形象……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差異所決定的。所以,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不僅需要糾正學生的舞蹈動作,還需要向學生講述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這樣學生才能在舞蹈過程中加以自己的創新,發揮民族舞蹈自身的獨特韻味。只有結合各種教育形式,學生才能更好地表現出民族舞蹈的精髓,加以創新,賦予民族舞蹈新的生命力。
最后,實施分類教學。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不同學生由于家庭等因素,性格特點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所以他們跳舞風格也有很大差異。作為教師應該時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性格,方便在教學時因材施教。
(三)豐富的教育形式
合理的課程安排能更好的使舞蹈教學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融合。不僅要大幅提升基礎知識在民間舞蹈文化教育課程上的比例,還需要給不同風格的不同學生安排與之相適宜的教學內容。另外,教師應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現代科技的應用,給學生展示和欣賞民歌舞蹈片段、圖片等找出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圍繞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論學習。
(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這就需要教師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新鮮感。例如:當學生練習傣族舞時,將教室氛圍利用投影儀布置成熱帶雨林氣氛,讓學生穿上傣族傳統服飾,感受傣族人民的熱情,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舞蹈中。只有越來越多人感受到民族民間舞蹈的美好,才能營造社會重視民族民間舞蹈的氛圍,吸引更多專業人才。發揚民族民間舞蹈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融入民族舞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學習民族民間傳統舞蹈,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進而加深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理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曹曉娟.中國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的交融思考——評《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J].大學教育科學,2017(4):10.
[2]羅春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9):208.
[3]李曉君.淺談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陜西教育(高教),2014(1):45-46.
[4]王敏.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大舞臺,201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