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水平不斷加快,且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一過程中,美術館發揮了公共教育的作用,其功能優勢越發突出。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實現策略進行分析,闡述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實現
基層公共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化館中包含許多類型的場館,其中的美術館無疑是重中之重,美術館不僅是繪畫場所,同時也具備公共教育功能,可以達到良好的美術教育效果,在美育與德育之間相互滲透、互為作用,美術館可對群眾產生藝術美方面的影響,主要可將其公共教育功能分為以下兩類。一方面可實施有效的美育教育,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創新能力,帶動群眾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使群眾自覺接受多方教育,進而突出教育的本質。
一、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特點
美術館是重要的公共教育平臺,群眾是其主要受眾群體,美術館相關管理者結合群眾的公共藝術欣賞需求,針對性的布置并統籌美術館教育活動,使得教育活動有效開展,并積極滲透正面、積極的思想觀念,促使群眾積極參與,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僅如此,美術館還要積極發揮美術教育功能,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有必要搜集典型的藝術作品,確保藝術作品可為群眾所接受,進而達到良好的藝術渲染效果,防止文化館與公共教育方向矛盾,使兩者融為一體,突出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優勢。對其公共教育的特點進行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具備良好的教育環境,群眾隨時隨地參與美術館所組織的美術實踐活動,并且可進入美術館中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
其次,服務水平較高。美術館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務的過程中,具備較高的服務水平,美術館內的工作人員素質較高,同時所提供的作品展覽質量達標,符合群眾的觀賞需求,可起到基礎教育的效果[1]。
最后,美術館與群眾有效銜接。美術館與群眾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有助于激發群眾的藝術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并發揮公共教育功能上的優勢,提供學習上的方向指導,真正做到與群眾緊密銜接。
二、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實現策略
(一)創設教育主題
美術館在公共教育功能的實踐過程中,需要結合群眾的藝術欣賞需求,并根據現階段我國文化體系的發展趨勢,創設多元化的教育主題,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主動參與公共教育活動,確保美術館公共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并逐步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培養群眾審美觀。
譬如,節假日期間,組織以慶節日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吸引兒童、成年人、老年人等參與其中,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在參與美術展覽活動的過程中,群眾將會受之吸引,并意識到自身文化層次的不足,從而愿意接受美術館所提供的藝術指導,逐步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2]。
(二)組織公益講座
美術館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共教育效果,有必要舉辦社會公益性質講座,提高群眾對于美術館的藝術認知,使之更加了解美術館的性質,從而為美術館藝術實踐活動的組織提供有力的外在條件。社會公益性講座的組織,可使得美術館德育美育功能得以凸顯,從而給大眾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大眾的審美能力。不僅如此,社會公益類講座的組織同樣有助于聯系公共教育,將公共教育作為主題,有效開展講座,有助于突出公共教育的功能優勢,并且可使得教育內容更具深度與廣度,間接的實施道德理論傳輸與滲透,是群眾意識到美術館的藝術底蘊,進而獲取群眾的支持與認可,調動其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3]。
(三)加大活動宣傳力度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越發依賴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借助網絡平臺,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達到了更好地溝通效果。基于此,美術館同樣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加大公共教育活動的宣傳力度,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使之參與美術館所組織的公共教育實踐活動。在信息宣傳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群眾的藝術欣賞需求,確保與群眾的興趣愛好緊密銜接,在宣傳工作中,同樣要從多維度入手,不僅要有效運用新媒體以及新型網絡平臺,還要發動傳統媒體,借助傳統媒體的宣傳力度,使不同年齡的群眾參與進來,進而形成多元化的藝術風尚,切實提高群眾的審美能力,發揮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實現對策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本文所做分析可為有關的研究人士帶來借鑒,提高對于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方面的重視,通過彰顯公共教育的優勢,對美術館的發展提供方向指導,同時,逐步提高群眾的藝術鑒賞能力以及文化欣賞水平,滿足現階段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劉玉霞.傳承視角下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及實施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5(16):36-53.
[2]石野飛.展示之墻與傳播空間——試論美術館當代藝術公共教育功能[J].商情,2019,20(8):206-207.
[3]楊曉影,李彬.情感空間與情境體驗——談美術館空間的情感建構與公共教育[J].藝術評論,2019,31(4):93-102.
作者簡介:吳平,江西省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