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佳零
在非洲,有一種外貌奇特的鳥:它體高近1米,嘴似鷹,腿似鷺;羽毛為黑白兩色,仿佛一位穿著白襯衫、黑西裝的“紳士”。這就是蛇鷲。
蛇鷲屬鳥綱、隼形目、蛇鷲科,是一種大型陸棲猛禽。蛇鷲的腿像鶴腿一樣修長挺拔,上半部長著黑色的短絨毛,小腿和腳的表面有著很厚的角質鱗片,看起來就好像穿著一條西褲。平時,蛇鷲就這樣邁著自己纖細的長腿優雅地在非洲草原上走來走去——它那優雅的風度和獨特的模樣在猛禽家庭中獨樹一幟。

有些鳥類學家曾同蛇鷲做過這樣的“游戲”:當他們騎在馬上追趕蛇鷲時,蛇鷲就會邁開雙腿奔跑。蛇鷲的奔跑速度極快,連奔馬也追不上。可是,奔馬沖來時,蛇鷲為什么不飛呢?難道它們不會飛嗎?鳥類學家發現,蛇鷲不僅會飛,而且飛得很快。飛行時,蛇鷲的脖頸向前伸直,長腿向后并攏,長長的尾羽飄帶般地飛舞,姿態漂亮極了。只不過蛇鷲好像不愿飛行,被奔馬追趕時,它們寧愿在地上快跑。時至今日,鳥類學家仍對蛇鷲“不愿飛行”的行為感到疑惑不解。


蛇鷲的另一個特點在于它們擅長捕蛇。許多年前,一位鳥類學家聲稱:一只蛇鷲捕食了一條長達6米的蛇。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很多人開始觀察蛇鷲的捕食行為。但人們發現,蛇鷲最常吃的是小鼠和昆蟲,甚至有人看見它們捕食烏龜,就是沒人看到過它們捕蛇。于是,人們開始懷疑蛇鷲是否真能捕食蛇類。
后來,自然學家索莫倫博士報道了他的驚人發現,又一次證實了蛇鷲能捕蛇。一天,博士正在觀察蛇鷲。突然,一條1.2米長的眼鏡蛇爬向蛇鷲。蛇鷲發現眼鏡蛇后,開始移動腳步,同時頻頻扇動雙翅,就像一位步法靈活的拳擊手。跳動一段時間后,蛇鷲突然用爪抓住眼鏡蛇,同時用嘴飛快地咬住了眼鏡蛇的要害部位。眼鏡蛇翻卷掙扎,而蛇鷲頻頻扇動雙翅與眼鏡蛇對抗。最終,蛇鷲大獲全勝,一條毒蛇葬身鳥腹。在索莫倫博士的《同鳥類在一起的日子》一書中,記述了很多蛇鷲捕蛇的情景,這些記述表明,蛇鷲確實能捕蛇為食。有時,蛇鷲捕獵的蛇太大,它就會叼起蛇飛向天空,在高空松開嘴,把蛇摔死。鳥類學家認為,蛇鷲的腳部長著角質鱗片,這是防備毒蛇利齒的最好“鎧甲”。而且蛇鷲的腿很長,很難被蛇纏住身體。這些都是蛇鷲捕蛇的有利條件。


蛇鷲的行動也很靈活。一位攝影師曾在東非的一條公路旁偶然發現一只蛇鷲在做“空翻”動作,他拍下了這組珍貴的鏡頭。這只蛇鷲在做什么呢?原來,這只落在地上的蛇鷲正把一個草團拋向空中,接著它騰空而起,在空中翻了一個漂亮的筋斗,然后雙足落地,挺直身體。起初,這位攝影師以為這是雄蛇鷲在向雌蛇鷲炫耀求愛。可是,除了這只蛇鷲外,周圍并無其他蛇鷲,并且書籍中也沒有記載蛇鷲會用“舞蹈”的形式“求愛”。攝影師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帶著照片請教了當地的鳥類學家。鳥類學家認為,照片上記錄的這只蛇鷲,當時可能是在躲避草團中一條沒被抓牢的蛇。
蛇鷲是“一夫一妻”制,雌雄蛇鷲從配對到死亡很少分開。每到繁殖季節,雌雄蛇鷲交配后便共同在低矮、平頂的樹上筑巢。它們特別喜歡阿拉伯橡膠樹,因為這種樹葉小、枝密、樹冠平坦,極適于筑巢。蛇鷲的巢很大,直徑約1.8米,深0.3米。雌鳥每次產卵2~3枚。
有趣的是,蛇鷲產卵時正逢雨季,食物豐富;但雛鳥出生時卻在旱季,食物相對較少。起初,鳥類學家對此感到疑惑不解,但經過仔細研究他們發現:在旱季,蛇鷲生活的非洲草原上常發生荒火,荒火過后,那些被燒死、燒傷的動物便成了小蛇鷲的口糧。小蛇鷲出生后,在巢內大約要停留3個月。待它們飛出巢時,全身已披上了同它們父母一樣的羽衣。就這樣,新一代的蛇鷲又在非洲大草原上開始了它們神秘而奇特的生活。


關于蛇鷲你應該有所了解了吧,下面的問題你能回答出來嗎?
1.蛇鷲一般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A。沙漠
B。草原
C。海邊
2。蛇鷲屬于什么目的鳥類?
A。雁形目
B。隼形目
C。鶴形目
3.蛇鷲破殼后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獨立生存?
A。3個月
B.6個月
C.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