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軍
在南美大陸流淌的亞馬孫河被譽為“河流之王”,它孕育的“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有60%地處巴西境內。2019年,亞馬孫森林火災頻發,其中,巴西、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亞馬孫地區為火災重災區,集中位于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馬托格羅索州和亞馬孫州以及玻利維亞境內。不管是因為人為開荒伐木毀林,還是干燥高溫釀成天災,“地球之肺”都已嚴重“上火”。

素有“地球之肺”美稱的亞馬孫雨林面積達550萬平方千米,橫跨南美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約60%位于巴西境內。按照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巴西人常說的“亞馬孫地區”涉及阿克里州、阿馬帕州、亞馬孫州、帕拉州、朗多尼亞州、羅賴馬州、托坎廷斯州、馬托格羅索州和馬拉尼昂州9個州,約占巴西總面積的40%。這9個州的人口約2 400萬,超過巴西總人口的1/10。
有資料顯示,亞馬孫雨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當于全球所有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3,對全球生態及氣候平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些環保組織稱,亞馬孫雨林如果被破壞,會令世界上許多地方更加頻繁地出現極端天氣,甚至四季交替現象也會消失。此外,亞馬孫雨林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巴西人把該地區稱為“生態王國”。美國《科學》雜志稱,亞馬孫雨林對人類研究生命的起源至關重要。
巴西是農業大國,它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第四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這背后,也有亞馬孫地區的巨大貢獻。巴西北部的阿馬帕州位于亞馬孫河的最下游,有“陸地孤島”之稱。該州73%的面積位于亞馬孫雨林,沒有州際公路與其他地方相連,與外界交通只能依靠航運和空運。當地農民主要以漁業和采集阿薩伊漿果為生。

亞馬孫雨林還是巴西吸引國際游客的一張王牌。根據巴西官方的數據,訪巴西的日本游客中,有65.7%的人主要目的就是生態游,而這一比例在中國游客當中為71.2%。巴西旅游業者擔心眼下的大火對亞馬孫地區乃至全國的旅游業造成打擊。
由于亞馬孫地區交通條件相對落后,發展水平遠低于巴西的全國水平,如何用好亞馬孫雨林已經考驗了巴西數十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正值巴西軍事獨裁時期,當時的政府在發展國家經濟時,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不夠。1966年,巴西設立亞馬孫地區開發管理局,正式開啟了“亞馬孫大開發”的時代。此后,巴西政府在亞馬孫大規模修建公路、航運等基礎設施,組織移民開荒發展農業和畜牧業,還通過開發旅游景點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等。但在開荒的過程中,也直接導致森林砍伐率增長和土地大量浪費。
今年的亞馬孫雨林大火并非史上之最。 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1998年開始記錄發生在亞馬孫雨林的火情,而當年也是亞馬孫地區有史以來火災非常嚴重的一個年份。1998年,羅賴馬州有3.3萬平方千米的雨林被燒毀。
到21世紀初,巴西環保意識增強,在反思的同時加強了有關保護“地球之肺”的立法工作。2003年,巴西環境部頒布的第303號法令,對亞馬孫農村地區砍伐許可環境證書進行了規定。2006年,巴西頒布《亞馬孫地區生態保護法》。聯邦政府對雨林的管理和砍伐權實行全國統一管理,實施可持續性砍伐,所有雨林地區砍伐作業都必須有環保部門的許可證書。
衛星數據顯示,當前,亞馬孫雨林每分鐘流失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區域。僅今年6月,亞馬孫雨林消失近千平方千米,接近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的面積。
亞馬孫雨林大火讓全球驚呼,“地球之肺”正受到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