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玉
【摘 要】產后抑郁的誘發因素有許多,其主要包括產婦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以及家庭、社會角色的轉變等。產婦出現產后抑郁后,不僅會讓心理出現較大的負面情緒,影響家庭和睦,也會影響產婦的恢復;另外,如果產后抑郁得不到排解,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產婦自殺、殺嬰等惡劣事件。為了產婦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的和諧,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必須做好對產后抑郁癥的治療工作。本次就是對護理干預具體臨床應用價值的討論,指出其對產后抑郁癥干預效果。
【關鍵詞】產婦;產后抑郁;產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9-0128-01
產婦在分娩后,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現,這種臨床表現被稱為產后抑郁,其是一種在婦產科常見的精神類綜合征。有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將護理干預運用到對產婦產后抑郁的護理工作之中,有利于幫助產婦調節抑郁的負面情緒,消除負面心理狀態,讓產婦可以盡快恢復并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
根據作者的臨床經驗,產后抑郁常出現在產婦分娩后的第14-15天,而隨著抑郁癥的發展,在第30-45天后會出現明顯的情緒癥狀,產后半年一些產婦產后抑郁癥狀才能得到緩慢的緩解。通常產生產后抑郁的產婦,有2/3的產婦可以通過1年左右的自我調節來恢復;而另外1/3的產婦必須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這部分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狀往往較重。
產后抑郁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者會出現心情低落、情感淡漠,產生抑郁的產婦對平時喜歡的事物會喪失興趣,同時,其創造性思維會受到限制,在行為上也缺乏主動性。同時,產后抑郁的產婦更容易出現自暴自棄、易怒等負面情緒,睡眠質量及性欲也有降低的表現。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還總結出了一套產后抑郁發生的規律,產后抑郁的誘發因素有多重,其主要包括產婦生理方面的變化、心理方面的變化、身份的轉變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下面來具體分析下。
2.1生理方面
一些產婦因為體質較差,對疼痛的耐受能力較低,在分娩前期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焦慮情緒。
2.2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的變化也是產后抑郁的重要誘發因素,產婦及家屬沒有做好養育子女的準備,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日后生活的迷茫都會讓產婦出現較大的心理負擔。
2.3身份、社會角色的轉變
多數產婦在未生育前,均有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習慣,在日常行為方面比較自由,當有了子女后,其行為會被子女限制,同時,可能失去原有工作。這就讓產婦出現了極大的不適感,失去工作的產婦可能還出現經濟負擔,這些問題都會給產婦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引發產后抑郁。
研究組產婦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了對產婦的心理輔導,根據產婦的產后抑郁狀況,加強與產婦之間的溝通,通過勸解、鼓勵的方式讓產婦及家屬不要過于看中嬰兒的性別,不要因經濟問題造成過大的壓力,通過與產婦、家屬的溝通,幫助產婦消除負面心理狀態。在護理中,為產婦播放舒緩、輕柔的輕音樂,輔導產婦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豐富產婦恢復期的生活,讓產婦的注意力得到分散,防止產婦無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加強對正確生育觀的宣傳工作,及時為產婦解答相關疑問,讓產婦及家屬轉變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量。做好對病房的清潔工作,保證病房內部的通風換氣,增加無刺激性的花卉布置,做好對濕度、溫度的調控,讓產婦擁有較佳的恢復環境。
綜上所述,產后抑郁會讓產婦出現嚴重的負面心理,產婦因為生理、心理的變化以及社會家庭角色的轉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現,不能及時排解,就會給產婦健康帶來影響。加強對產婦負面情緒的排解工作,有利于更好的幫助產婦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更好的面對日后生活,這在臨床上的應用意義是極為重大的,應該加強對護理干預的臨床推廣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宇,王荔紅. 產婦產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07):143-144.
[2]閆楠. 產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2):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