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摘 ? 要: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與科學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的大背景下,農業機械化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創新性的農業技術與機械設備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這也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現代農業要求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打破傳統模式中人力勞動為主的落后生產方式,將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推廣到基層農業的日常生產中去,充分激發機械化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作用,為我國第一產業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入手,重點分析了農業機械化對于現代農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促進作用
1 ?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國的農業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水平,受傳統小農經濟觀念及鐵犁牛耕技術的影響,農業生產對于人力勞動的依托性較強,且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使得農業生產處于一個弱勢化的狀態,在農業生產中更是很難發現農業機械化的跡象。近年來,農業作為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第一產業,國家為了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的基本問題,針對農業產業給予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的起步。在這一階段,農業機械化集中于國營大型農場、林場,尚未實現對日常生產的有效滲透。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以來,農業合作化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在此基礎上也助推了農業機械化的廣泛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進程的持續加快,我國的農業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單一的國營農業體制被打破,民營經濟形式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也完成了由傳統的國有經濟體制主導到多種所有制共同協調發展的轉變。特別是在家庭生產承包責任制推廣之后,農業機械化的市場化傾向逐漸加深。這一進程使得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進程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基礎性的農業機械如農用拖拉機等成為農村生產的必備品,大型的農機設備如聯合收割機在技術水平與持有數量方面也取得了極大的突破,這使得農業機械化邁向了發展的快車道。新時期,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加之以農業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促進作用持續提升。
2 ? 農業機械化對于現代農業的促進作用
如前所述,農業機械化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在農業產業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也對于現代農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綜合來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 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土地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新時期在我國城市化進程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土地資源也呈現出日益緊張的狀況,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優化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為農業生產創造了豐富的條件。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中人力勞動為主導的形態相比,農業機械化替代了機械重復的人力勞動,在土地利用、產量提高方面占據著絕對優勢[1]。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集體企業或農場均引入了大型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并通過土地流轉與集中土地利用等措施,充分發揮了農業機械化的推動作用,打破了小農經濟思維的桎梏,優化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2.2 ? 提高農產品的基本質量
農業機械化進程的發展伴隨著大量創新科技的應用,為大量的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條件。化肥使用技術、農藥使用技術、種子改良技術及現代化灌溉技術大量運用到了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去,使得農產品的基本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以農業生產中最常見的播種作業為例,農業機械化的引入,使得播種過程中的距離、深度、次數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復雜或是煩瑣的工序如施肥、套管、鎮壓工作也都以依托農機設備來完成,大大提高了農業作業的效率,也從根本上保障了種苗的生產,為提供更加優質的農產品創造了條件。
2.3 ? 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
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也是新時期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向。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加快打破了傳統粗放式的生產模式,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特別是農機設備集約化的生產條件,使得農村的環境保護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農業機械化設備可以實現對農業資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了農業生產區域的清潔程度,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進程。
總之,農業機械化是全世界范圍內農業生產發展的大形勢,也為我國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培養新時期農民、推動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農業機械化的輔助作用下,新型農民從繁雜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得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精細化及科技化程度大大提升。新時期,要繼續發揮農業機械化的強大作用,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入融合,加快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 1 ] 陳素芬.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動力與阻力[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8):200-201.
(收稿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