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彥婕
石膏板是一種以建筑石膏為主要原料的輕質建筑材料,具備形薄、質輕、高強度、絕熱、防火等特性。我國是石膏儲量大國,但同時也是缺乏優質石膏儲量的國家。截至2017 年我國已探明的各類石膏總儲量約985 億噸,根據《石膏礦床的工業類型及礦產分布》,儲量超過10 億噸的地區有山東、內蒙古、青海、湖南、湖北等地。其中,山東石膏儲量最為豐富。
地產行業作為石膏板下游需求的重要支撐,目前面臨國家調控、融資困難等問題,房屋竣工面積及銷售面積增速雙雙下滑,導致近年來石膏板需求承壓。但當前石膏板滲透率較低,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普及、老舊房屋二次裝修的需求,未來石膏板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石膏板作為裝修材料屬于地產后周期產業,其下游需求與地產竣工數據息息相關。隨著2000 年以來基建和地產的投資快速發展,以及石膏板生產技術的提高,我國石膏板行業經歷2002-2014 年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石膏板產量從2002 年的1.73 億平方米增長至2014 年的34.44 億平方米,年復合增速達28.3%。
自2015 年起,房屋竣工面積增速的逐漸放緩,石膏板產量也隨之減少,2015 年1-10 月,石膏板產量同比增速僅有3.4%。2015 年11 月開始,統計局已不再公布石膏板行業數據,但從地產數據來看,自2016 年起我國房屋竣工面積、房屋銷售面積增速均已連續兩年下滑,倚靠下游房地產規模擴張帶動石膏板需求增長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1-7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6%,環比回落0.3 個百分點,且各大區域開發投資增速均呈現下滑態勢。同時,1-7 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長9.5%,增速環比下降0.6 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1.3%,降幅環比縮窄。由于竣工增速受政策調控、地產企業資金緊張而延長工期的壓制,盡管2018 年及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較為強勁,但傳導到竣工端仍需較長的時間,因此可以推測近年來石膏板需求端存在一定壓力。從龍頭銷量的表現也可為之佐證,天風證券數據顯示,2018 年龍牌、泰山石膏板銷量增速也由上年的兩位數下降為4.1%、1.2%。
7 月30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第一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表明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控的決心。在此背景下,石膏板需求是否“見頂”?
從市場空間上看,根據北京歐立信調研中心,我國目前石膏板住宅領域需求占比約3-4 成,非住宅領域需求占比在6-7 成左右,其中石膏板吊頂占比超過70%,不到30%用于隔墻,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根據華泰證券調研信息顯示,目前如果建筑使用吊頂,則石膏板吊頂使用面積和竣工面積可以達到1:1(工業建筑基本全部用,住宅臥室不一定用),但如果隔墻采用輕鋼龍骨架構,則石膏板使用面積和竣工面積可以達到接近2:1 的比例,若采用雙層,用量可翻倍,且隔板用石膏板多為12mm 甚至以上厚度的厚板。
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內陸續出臺多項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文件,如《“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規劃:到2020 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 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達到30%。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 年我國裝配式建筑面積約1.5 億平方米,占當年新開工房屋面積比例只有8.4%。要達到政策規劃目標,可以推斷接下來幾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將迎來高速增長期,對于所需的石膏板行業來說,則有望受益,石膏板滲透率或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地產行業對住宅二次裝修周期一般預估為8-12 年,公用建筑更新周期在6-8 年左右,這也意味著2010 年之后的住宅房屋有望迎來二次裝修,或將帶動石膏板更新替換的需求。另一方面,近期國常會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有券商測算2020 年二手房對消費建材拉動規模有望達到3.5 萬億元,可見未來我國石膏板仍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同時,參照美日石膏板行業的發展經驗,美國、日本石膏板滲透率的峰值較新房開工戶數峰值出現的時間分別滯后約17 年、24 年。日本石膏板需求峰值較新房開工延后約24年,美國則長達34 年。即使我國房屋竣工面積或已在2014 年達到峰值,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石膏板的需求見頂,石膏板滲透率可能還有接近20 年的提升時間。
從國外經驗來看,成熟的石膏板市場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呈現寡頭壟斷競爭格局。日本石膏板市場僅有2 家企業;美國石膏板行業從上世紀90 年代的13 家左右通過并購驅動,如今剩下7 家主要企業;從歐洲石膏板產能分布看,圣戈班、可耐福、以色列ETEX 產能占比分別為42%、33%、20%,三者合計占比達95%,其他企業合計約5%。
目前,我國石膏板行業基本形成了以北新建材及其子公司泰山石膏、外資企業、中小廠商組成的格局,其中北新建材(000786)一家獨大,在國內市占率已超過60%。中小廠商市占率在30%左右,而這部分廠商生產的多數是中低端產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1000 萬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板生產線認定為淘汰,3000 萬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板生產線認定為限制類,這意味著技術落后、產品質量較差的中小廠商面臨著淘汰出局的情況,未來石膏板行業競爭結構還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圖為:2016年我國石膏板行業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