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榮
去醫院看病,醫生會用聽診器給病人檢查身體,但在聽診器還沒有發明的時候,醫生是怎樣看病的呢?

在我國,中醫有望、聞、問、切的療法。古時候,一些官宦人家的女性在看病時,不讓醫生直接診脈,于是就有懸絲診脈的療法:用一根絲線系在女生的手腕上,然后醫生握著絲線的另一頭,來感覺脈象的變化,從而進行診斷。
但在國外,聽診器還沒有發明之前,醫生是直接讓患者脫下衣服,將耳朵附在患者的身體上聽心跳心音來診治。當時,醫生都為男性,這種診治方法只能針對男病人,而對一些女病人就不方便。有一位法國的雷奈克醫生,就因為這種尷尬而發明了聽診器。
當時,雷奈克年紀輕輕,因為天生內向又比較害羞,所以在給女病人看病時,常常會發生讓他面紅耳赤的情況。
有一次,一位年輕漂亮的貴族小姐病了,她面色蒼白,手捂胸口,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憑經驗,雷奈克知道,這位女患者得的是比較嚴重的心臟病,按理說應該進行聽診再確診。可他很害羞,而且女患者也無法接受這種直接的聽診,一時之間,兩人都陷入尷尬之中。可是再害羞也得看病啊。于是,在眾人的勸說下,女患者無奈地接受了雷奈克的直接聽診。
由于這位女患者比較胖,胸部肌肉也比較厚實,雷奈克仔細地聽了很久,也無法聽清楚心音,自然不能確認病情。女患者因此又羞又怒,一氣之下,拿起桌子上的筆記本,卷起來打在雷奈克的身上,以發泄心中的羞憤不滿。雷奈克下意識地躲避,但看到女患者手里卷成筒狀的筆記本,腦海里突然浮現出前幾天他路過廣場時看到的一幕。
那天,雷奈克路過廣場,看到一群孩子在廣場做游戲:有兩個小孩兒拿著一根長長的木條,一個小孩兒把耳朵貼在木條的一端,另一個小孩兒則在木條上用大頭針刮字,然后讓對方猜他刮的字,每次對面的孩子都能準確地猜中,兩個孩子玩兒得很開心。此時雷奈克突然想起這件事,他感覺孩子們玩兒的游戲是利用了聲音的傳播,自己為什么不也利用聲音的傳播給女患者看病呢?于是,他乍著膽子對女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用紙做成聽筒聽她的心臟。女患者也確實身體難受,急于治病,猶豫一下就同意了。
雷奈克把紙卷成聽筒狀,放在女患者的胸前,果然從聽筒里傳來清晰的心臟跳動的聲音。經過雷奈克詳細的診治,確診了女患者的病情,積極地治療后,她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雷奈克發明的紙聽筒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被廣泛運用在臨床上。
后來,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換了多種材料,現在醫生掛在脖子上的聽診器被發明出來。這種聽診器診斷更方便,使用起來更順手,聽診器的聽頭可拆卸,不但能聽心臟還可以聽胸腔,甚至聽胎兒的心音。雷奈克的發明大大方便了醫生對患者的診斷,及時解除了病人的痛苦,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