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讀物,把繪本引入課堂,開展創意讀寫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品質,促進學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一是貼近心靈。選入課程的繪本以及繪本的讀寫活動設計,以貼近兒童的心靈,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在活動中打開心扉,產生言說的興趣和沖動為出發點。
二是快樂參與。繪本創意讀寫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從兒童的角度設計讀寫活動,讓每個兒童都享受讀寫的快樂。
三是尊重差異。每個兒童對作品的理解和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要尊重兒童讀寫表現的差異,認同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走進故事,走進自己。
四是創意表達。引導兒童從多維度、多路徑進入繪本的世界,主動與文本對話,與故事里的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獲得生命和情感體驗,觸發創意讀寫活動的開展。
繪本創意讀寫中的“讀”。學生在享受閱讀快樂的同時,掌握基本的繪本閱讀策略,形成基本的閱讀技能,構建屬于自己的故事意義。例如學生從圖文中獲取信息,根據信息進行推論、聯結和整合等,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和經驗。“讀”,重在喚醒與發現。
繪本創意讀寫中的“寫”。繪本創意讀寫課程中的“寫”,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文字書寫”,而是廣義上的多元表述,是兒童把自己閱讀繪本故事后的體驗、感悟、聯想、想象等,通過身體器官以說、寫、演、畫等形式展現出來。“寫”是兒童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內涵,進入故事深處的一種路徑。“寫”,重在表現與存在。
繪本創意讀寫。繪本創意讀寫是借助經典繪本,開展創意讀寫的一種學習活動。兒童在此活動中,學習繪本閱讀策略,形成基本的繪本閱讀能力,并能借助身體,采用各種表現形式,把自己閱讀繪本故事后的體會、感悟、聯想、想象等表達出來,達成閱讀力、表達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的有效發展。
低年級繪本創意讀寫課程。低年級繪本創意讀寫課程是立足低年級兒童,以“繪本”為載體,以“創意讀寫”為表現形式,以“讀寫能力的發展”為目標構建的拓展性課程。此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共16 個主題單元,每個單元至少四冊繪本,采用不同的讀寫策略組織課堂活動,用適宜的評價體系推動兒童讀寫能力的持續發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從課程理論角度看,繪本創意讀寫課程體系可以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要素展開探索。這四大要素的內容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課程實施的推進不斷修改調整、不斷豐富完善的。
“創意讀寫”課程的目標可從“讀”“寫”兩個維度展開設計。
1.“讀”的維度,從三個方面漸次提升。
閱讀興趣。對繪本閱讀產生興趣;愿意參加繪本閱讀活動,將繪本閱讀作為較穩定持久的興趣。
閱讀策略。圖畫閱讀策略:初步學習觀察繪本圖像,初步學習發現繪本畫面細節中的“秘密”;學習觀察繪本圖像,能發現繪本畫面細節中的“秘密”,初步感受畫面中不同色彩、不同線條、不同形狀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文字閱讀策略:學習傾聽教師講述故事,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猜想、聯結故事情節;能自覺傾聽教師講述故事,樂意運用推測、聯結、圖像化、統整等閱讀策略閱讀繪本。
閱讀理解。通過畫畫、演演、做做、評評、議議等方式理解故事的旨趣;借助繪本群書比較讀寫等方式,通過畫畫、演演、做做、評評、議議等方式理解繪本故事的旨趣。
2.“寫”的維度,從兩個方面漸次提升。
“寫”的興趣。對繪本‘寫’話產生興趣,愿意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寫”的方法與能力。學習用畫畫、演演、做做、說說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在繪本閱讀中的發現、感受、體會等,自由說說、寫寫由繪本引發的聯想或想象;通過畫畫、演演、評評、議議等多種形式,用幾句語意完整的話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發現、猜測、想象、感受等,創編屬于自己的故事情節片段;開展群書閱讀,能在比較中發現異同,發表自己的閱讀觀點,開展與文本相契合的讀寫遷移活動,能夠獨立創編一個小故事。
教學材料的挑選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低年級繪本創意讀寫課程,遵循“雙線并進”的原則,圍繞“故事主題”與“讀寫能力”,緊扣各冊讀寫目標來選取教學內容(見下頁表1、表2)。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人文主題,教學可以根據讀寫目標選取適宜的繪本。
課程實施主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第一,教學實施必須以助推學習進程為目的。第二,繪本創意讀寫技能應是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學生自主習得的。教師可遵循這兩個原則開展教學。
1.入學初期的讀寫活動。
入學初期的繪本讀寫活動主要以讀、說、演、講等口頭語言表達形式為主。例如:創意讀寫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發展入學適應性”,其中的《和甘伯伯去游河》一課中“翻船”這一情節,就可以用口頭語言講述。教師用正常語速講第一句“一開始,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剛過一小會兒——”教師轉變講述節奏,用四四拍節奏朗讀:山羊亂踢/牛踩東西/雞扇翅膀/綿羊咩咩叫/豬來回晃/狗招惹了貓/貓去追兔子/兔子亂蹦亂跳/小孩大吵大鬧/船就翻了……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節奏,理解故事的內涵。

表1 繪本創意讀寫必修課程

表2 繪本創意讀寫選修課程
2.拼音學完后的讀寫活動。
拼音學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讀、寫、繪的形式,借助拼音、文字、符號,用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學繪本創意讀寫課程第一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逃家小兔》的“小兔逃,媽媽追”部分后,就可以設計一個“超級變變變”的創意讀寫活動,讓學生思考“如果小兔還想繼續逃、繼續變,兔媽媽又會怎么追、怎么變?”其中一個學生畫了一只“老虎兔子”:老虎的身體,兔子的頭。他寫道:“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老虎,跑得遠遠的。”小兔說。“如果你變成老虎跑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森林,讓你怎么跑也跑不出我的懷抱。”兔媽媽說。
3.二年級的讀寫要突出重點情節。
繪本含有豐富優質的讀寫資源,教師可以借助圖畫中的張力、特有的語言圖式、創作者有意設置的懸念、情節的補充、換一個角度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學生寫一個或幾個情節片段。
例如:繪本教材第三冊“圖畫里的故事”單元中《母雞蘿絲去散步》一課,原文50 多個字,簡單的文字和圖片互相呼應,讓故事充滿趣味。如繪本中“母雞蘿絲繞過池塘”這兩個畫面,有同學這樣描述:
母雞蘿絲抬著頭,挺著胸,繞過池塘,一點兒也沒有發現身后有一只狐貍一直跟著她。狐貍想:“哈哈,機會來了,肥母雞,你跑不了了。要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吃到雞蛋呢!真是一舉兩得啊!”于是,狐貍縱身一躍,猛撲過去。石頭上的兩只青蛙看見了,連連擺手:“狐貍小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是掉進池塘,你會淹死的。”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狐貍“撲通”一聲,栽進了池塘,水花四濺。青蛙、蝴蝶、小鳥都給嚇跑了。母雞蘿絲呢?還是抬著頭,挺著胸,不緊不慢地向前走去。
經典的繪本故事加上恰當的教學設計,往往能喚醒學生的言說潛能。首先,以生動的圖畫表述故事內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促進學生把圖畫語言轉化成文字語言;其次,繪本“動詞加名詞”的短句語言特色,為學生做出示范;最后,課堂上的師生對演,讓學生對動詞產生準確的理解。
4.二年級獨立創編的讀寫活動。
到了二年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由創編或續編等方式編寫屬于學生自己的繪本小故事。具體可以這么做:
第一步,回憶生活、閱讀中的趣事,把自己想分享的故事列出來,通過比較分析確定最想分享的那一個故事。第二步,讓學生把自己最想分享的故事用口頭語言記錄下來。第三步,用軟件把語音轉化成文字,修改語句使故事表達完整、清楚。第四步,對書面的故事語句進行構思分段,并設計圖畫來輔助表達。第五步,創作繪本,構圖、繪畫、上色,書寫文字。第六步,在全班推介繪本。這種圖文并茂的寫作方式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
繪本創意讀寫課程的評價,可以從“參與程度和合作態度”“技能表現和思維發展”兩個維度,分“合格”和“優秀”兩個檔次進行評價。例如,對一年級上冊的繪本課程可以制定如表3所示的評價標準。

表3 一年級上冊的繪本課程評價標準
評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觀察評價。評價主體是教師和同學,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在“參與程度和合作態度”“技能表現和思維發展”兩個維度的表現作出評價。
成長記錄。采用“展示型”和“過程型”相結合的方式,記錄每個學生繪本創意讀寫的成長過程。
展覽展示。在一次繪本讀寫活動后或在學期結束時,學生選出自己的成果進行展覽或展示,由同學和教師作出評價。評價應指向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提升讀寫能力。
繪本創意讀寫課程,讓創意成為一種追求,讓讀寫變成了一件好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