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羅奕丹 王洪飛
“我們不能再有依賴思想:大小事都要靠幫扶干部幫我們做好,讓我們坐享其成,這只能是暫時脫貧,幫扶干部走了呢,我們又返貧;大家要利用檢察干警職能幫扶我們村的優勢,把我們從思想觀念落后、法制意識淡薄兩大致貧的牢籠里解放出來,從長久產業、合法經營、優惠政策三方面解決我們永久脫貧的大計……”這是筆者最近在余慶縣龍溪鎮平場村老百姓家里聽到的最令人感動的話。
針對近段時間扶貧工作中發現的新問題,余慶縣人民檢察院創新提出,脫貧攻堅必須堅持兩手: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法治。把扶志、扶智與普法教育相結合,改變貧困群眾思想觀念,增強困難群眾法律意識,從而增強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把“暫時脫貧”變為“永久脫貧!”
縣檢察院組織黨員干部走村串戶深入平場村的田間地頭,開展走訪調查。該院幫扶干部利用檢察職能,重點開展對三類人員進行走訪:即上訪戶、刑滿釋放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等重點人員,貧困戶、低保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孤殘人員、軍烈屬等弱勢群體,種植大戶、創業致富農村能人等。幫扶干警認真聽取村支兩委及村民對平場村發展的建議意見,幫助平場村理清產業發展思路,對該村的5家中小型優質苦丁茶和4家綠茶產業進行詳細的摸底,幫助中小型茶企業在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全力幫扶,明確幫扶目標,為企業爭取優惠政策、爭取扶貧資金。由縣檢察院牽頭,協調農口及茶產業辦為該村茶葉大戶解決國家補助資金50余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打造品牌茶葉和包裝上。檢察院牽頭邀請社保局專家免費為上訪戶、刑滿釋放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及困難戶崗前培訓種茶、制茶、殺青、包裝等一系列技能。協調城管、交通兩部門在龍溪街道劃定200個停車位,解決8-10人就業,上述三類人員天天有班上,月月有錢進,為百姓永久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扶貧干警利用檢察職能,實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村居產業建設發展、資金使用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措施。

開展法治扶貧普法宣傳,免費為村民上法制課20余場,重點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三年堅持送法進鄉村、進學校、近村寨,講脫貧政策,引導村民知法、守法、用法,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合理表達訴求。今年以來,協助村支兩委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查處村霸、路霸案件4件,批捕9人。
讓每位村民都能監督資金使用。針對脫貧攻堅項目多、財政資金投入多的情況,建立跟進脫貧攻堅項目資金使用監督機制,為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裝上“過濾器”。為了保證專項資金用在實處,真正惠及貧困戶,檢察干警為村干部及村民組長、村民代表上法治課,對在資金使用時存在優親厚友、克扣截留、虛假冒領,在項目建設中弄虛作假,套取財政資金或貪占群眾自籌資金等提前打預防針,確保專項資金用在實處,真正惠及貧困戶。為了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分別到兼任法治副校長的學校開展法治授課,今年以來共開展10次法治進校園活動。
做實扶貧領域案件的司法救助。緊扣法治扶貧,把國家司法救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被害人1人,發放救助資金8萬元。為長塘組排洪渠項目到水務局協調資金45萬元,為平場村幼兒院建設到農牧局協調資金20萬元,為泡木溪組人畜飲水水池建設到縣團委協調資金3萬元,為長塘組排洪渠土地糾紛解決1.3萬元,為平場村產業扶貧資助資金10萬余元等。實施“雨露計劃”,節約公用經費3.5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圓了貧困學生的大學夢。
加強制度扶貧。為平場村制定村規民約、企業管理措施、資金使用制度,選出監管人員等。同時加強陣地建設。為平場村購買空調、辦公桌、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文件柜等辦公設備。讓村干部全新全意把精力放到抓創新產業發展上下功夫,讓老百姓長期持續增收,把應付上級檢查為目的的“暫時脫貧”變為“永久性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