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唯睿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徹底改變了過去“串聯”審批、多頭審批的模式,全面提高審批效能,切實讓參建責任主體享受改革紅利。
“辦理流程一目了然,省下了一大筆打印圖紙開支。”這是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后的真切感受。
而在以往,一個建設項目需要跑十幾個部門蓋上“百圖章”,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的情況頻頻發生。在工程建設項目領域,這樣繁復的審批程序不僅拖慢了項目的建設進度,也影響了地方整體的營商環境。
“全面推開這項改革,要著力推進審批流程再造,規范自由裁量權,理順部門間協同關系,推進信息化和資源共享,讓企業辦事更明白、更方便。”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要確保改革對審批流程全覆蓋。眼下,這項改革在貴州有了實質性進展。
4月30日,貴州出臺的《貴州省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對審批領域的“老大難”問題開刀。
要求今年底力爭將全省工程項目審批壓縮至80個工作日以內;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與全國相互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通過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唱好審改“四部曲”,釋放發展新活力。
貴州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8.7%,建筑業對保持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長期以來,貴州省工程建設項目領域的各種審批過多過雜,“審批迷宮”“材料叢林”現象突出,成為改善營商環境的“卡脖子”環節。
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和關鍵點,是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關鍵一招。此舉也將充分激發建筑業市場發展活力,持續增加建筑業產值,促進建筑業快速發展。
改革后的項目審批究竟有多快呢?
以企業投資開發房地產項目為例,包括從項目備案到開工,以及從竣工驗收到首次不動產登記,全流程審批時間在80個工作日就能完成。從企業拿地后,申報項目備案和設計方案審查開始計算,到完成首次不動產登記,這當中涉及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四個階段,分別為16個工作日、26個工作日、26個工作日、12個工作日。而在過去,整套流程辦完至少需要355個工作日。
以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手續復雜,涉及部門多,審批效率不高。而產生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不規范、不科學、不統一,前置審批、“串聯”審批事項多。
這項改革的提出,改變過去“串聯”審批、多頭審批的模式,打破部門藩籬,重新梳理設計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聯”審批,全面提高審批效能,切實讓參建責任主體享受改革紅利。
“最近半年,經常聽到辦事群眾說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終于不用重復填寫表格之類的話。”貴陽市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說道。
整合“一張藍圖”、搭建“一個系統”、設立“一個窗口”、制定“一張表單”以及形成“一套機制”,作為試點先行城市,貴陽市提出了“五個一”改革建設。
在此基礎上,貴陽市還構建“1+14”窗口服務體系,企業或個人可在全市任意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進行項目審批申報,逐步實現“1+14”窗口可收件、可審批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系。
此舉降低了建設單位、企業的建設成本,通過建立建設單位、企業和政府間的“粘度”,加速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限,加大建設項目成功落地機率,切實增強服務對象的獲得感。
“馬路最好能上個‘拉鏈’,否則供電搞完、供水搞,才把路填平,明天又挖開。”在此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中,這個老百姓的“煩心事”也被納入了解決范疇。
在此項改革中,貴州省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審批,將電力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并聯辦理。將供水、供電、燃氣、通信報裝提前至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完成后辦理,熱力、排水、廣電等市政公用報裝提前至施工圖設計審查完成后辦理。
6月19日,貴州省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作出批示,她指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深刻自我革命。
5年來,“放管服”改革持續發力,為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保障。如今,改革已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全面開展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范圍廣、部門多,且各部門也都設置了各種管理的法律法規、地方規章。
據統計,涉及的各種規章多達220項,涉及各市(州)、貴安新區和發改、自然資源、住建、環保、園林、市政、用水、用電、通訊、電力、熱力等32個省有關部門和單位。這樣的改革,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為此,省政府成立了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住建、發改、自然資源、大數據、政務中心5個單位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并從各市(州)、貴安新區和省有關單位抽調骨干組建工作專班集中辦公。
“切實突出工作重點,有力有序有效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副省長吳強要求,改革內容上“做加法”,提升改革整體性,做到全領域改、全過程改、全事項改、全監管改;在簡政放權上“做減法”,提升改革效能性,做到精簡審批環節、調優審批時序、規范審批事項、分類審批實施;要在協調統一上“做乘法”,在審批階段上,在“多規合一”上,在審圖、驗收、測繪上,在區域評估上,在建設審批管理系統上注重統籌協同,提升改革統籌性;在破解問題上“做除法”,提升改革實效性,確保審批時限縮減到位、審批窗口統一到位、申報材料整合到位、各方面意見建議合理吸收到位。
“預計年底前可實現貴州政務服務網與省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互聯互通,為企業、群眾提供一體化的網辦窗口。”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還將積極指導全省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并為市政公用單位進駐、行政事業性收費“一站式”服務預留空間。

在貴陽市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參建主體正提交項目審批相關材料。(貴陽市住建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