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園春 顧凌文
隨著女性職場地位的提升和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一些男性開始回歸家庭,成為承擔孩子主要養育責任的全職奶爸。區別于媽媽細心、周到的養育方式,爸爸更容易教會孩子勇敢、有擔當。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了一項相關調查。

家住重慶的李杰(化名)有一個4歲的女兒。李杰開了一家咖啡館,時間比較自由,孩子基本都是他一個人帶。“現在孩子大了,我還有時間看看書,生活節奏比較慢,也別有一番趣味。”
調查中,47.6%的受訪已婚青年稱家中育兒責任是夫妻雙方共同承擔,35.8%的人表示主要由妻子承擔,16.7%的人表示主要由丈夫承擔。
寧波大學本科生穆秋(化名)說,她鄰居家的孩子高中時要去外地讀書,孩子的父親因此做了全職奶爸。“當時,孩子的母親在公立幼兒園做園長,父親經營著一家五金店,考慮到工作的靈活性,父親盤出了店面,全職照顧孩子。”穆秋說,但對于她鄰居家主要由父親帶孩子的狀況,小區的居民們偶爾會說閑話。
調查中,43%的受訪已婚青年贊成男性成為全職奶爸,26.3%的人不贊成,30.7%的人表示不好說。對于丈夫成為全職奶爸,男性贊成的比例(52.4%)高于女性(45.8%)。
調查中,56.0%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12.8%的人認為不是,還有31.3%的人表示說不好。51.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體現出了一種建立在平等觀念上的自我價值認同。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父親角色的回歸首先說明了這么做的男性重視家庭,也體現了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理念在逐漸淡化,說明社會生活、家庭教育、價值觀念越來越多樣化。
“現在大家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從前,這是夫妻一方完全回歸家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張寶義分析,“如今全職爸爸、全職媽媽都在不斷增多。至于夫妻哪一方完全回歸家庭,就應看資源如何組合更有優勢。家庭模式需要根據實際經濟情況與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來調整。”
浙江寧波某進口貨運代理公司的進口關務賴明(化名),有一對3歲的雙胞胎女兒。在賴明看來,男性和女性的性格差異、行為差異,導致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不同:“爸爸更樂于陪孩子玩耍,培養孩子的情商、處世態度,但在看護方面通常不如媽媽細心、有耐心。養育孩子的責任應該由夫妻共同承擔,這樣對孩子更好。”
調查中,54.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爸爸的陪伴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54%的人認為爸爸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會更冷靜、更有技巧。
張寶義表示,男性做全職奶爸一方面照顧了家庭,一方面也解放了配偶,妻子因此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工作。“很多人認為,無論賺多少錢,最根本的還是把下一代培養好,把金錢轉為孩子教育的優勢。從這個角度看,全職奶爸的價值更加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認。這也是現代家庭的一種模式。”他認為,父母在家庭中應是平等的,都有教育孩子的權利。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教育不同,父母要注意調整各自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