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獨特的風味,珍珠奶茶在美國市場異軍突起,成為飲品界新寵。《紐約時報》自然不會錯過這一社會熱點,刊發了題為《你的茶里有污點?那就對了》的文章,作者以曼哈頓一家奶茶連鎖店為切入點,介紹了奶茶的前世今生。可沒想到的是,這篇蹭熱點的報道,惹了麻煩。文章刊登不久,就有人打電話給《紐約時報》,這位怒氣沖沖的讀者指責文章的標題把他喜愛的珍珠奶茶的形象毀掉了,“把奶茶里的芋圓比喻成污點,簡直令人大倒胃口,無法容忍。”接下來的幾天,《紐約時報》又收到了大量投訴,人們紛紛指責《紐約時報》對珍珠奶茶存有偏見,細心的讀者甚至找出了文中一些涉嫌“種族歧視”的句子。
報社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隨后,《紐約時報》發文解釋說該文作者只是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用一種比較輕松、調侃的語氣吸引讀者閱讀而已,并無冒犯之意。而對此解釋,人們并不買賬,紛紛舉出文中“一種來自遠東的古怪混合物……在幾年前被沖上了美國海岸”,以及“這股異國潮流,正在挫敗美國主流”之類的句子,尖銳地指出,作者戴著“有色眼鏡”暗指美國本土的才是正宗和主流,這是無法容忍的。
在這些不容置辯的證據面前,《紐約時報》不得不承認自己“畫風走偏”。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道歉聲明。總裁湯普森在總結這次教訓時告誡員工:“在這個多元化時代,每個人都要學會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一個民族,乃至每一種飲食文化。”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