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澳大利亞的90后的菲利普,在中國西南大學工作期間,不幸身染重病,學生們來看他。他說今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就是沒有游歷完中國,沒有去黃山,也沒去過泰山。一個女學生說,老師,你會好起來的,如有不測,你可以把眼角膜捐獻給喜歡旅游者,讓他帶你去看看。
菲利普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捐獻器官不僅能讓患者受益,自己的器官還能復活,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他在病床上立下遺囑,要把身體能利用的器官捐獻出來。他的父母尊重他的意愿,在他去世后,捐獻出他的1枚肝臟、2枚腎臟、1對眼角膜。肝臟和腎臟都捐了出去,受贈者得到重生,只有角膜還沒找到受贈者。按照遺囑,角膜的受贈者要愛好旅游,還要有愛心。
時隔數日,終于找到兩位受贈者,一位受贈者是大學畢業在山區支教的老師,一次旅游中,眼角膜損壞;另一位受贈者,是一位農民企業家,他在一次救助落水的兒童中,眼角膜被水中樹根扎壞。菲利普捐獻的角膜也移植成功。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轉告給遠在澳大利亞的菲利普的父母。菲利普的父母聽到兒子捐獻的器官都在患者身上得到了延續,感到非常欣慰,立即動身來到兒子的墓碑前,把這一好消息告訴兒子。菲利普就安葬在重慶壁山。
菲利普應該放心了,他的目光留在了中國。他的角膜受贈者將會先去黃山,再去泰山,來完成他生前的心愿。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