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裘
摘 ?要 ?政務微信是官方權威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標題是提高政務信息點擊率和傳播效果的關鍵。政務微信通過巧用嘆號、問號和省略號,有效地突出語意重點,傳達思想感情,增強心理互動,設置懸念伏筆,啟發聯想思考,以達到吸引受眾注意力的作用。
關鍵詞 ?政務微信;標題;標點符號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7-0035-04
1 ?政務微信標題標點符號研究的意義
政務微信,是指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內設機構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注冊并實名認證的微信公眾賬號,發布政務信息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自2012年8月騰訊推出微信公眾平臺以來,黨政機關等相關單位紛紛試水政務微信。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共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了政務微信,涵蓋從中央部委到省(區、市),從地縣到鄉鎮的所有行政級別,累計用戶數達5.7億,占網民總規模的69%。政務微信成為繼政府網站、政務微博之后又一個官方權威信息發布平臺。
發布的政務信息能否引起受眾的關注,標題是關鍵。很多情況下,受眾往往看標題來決定是否看信息的正文。政務微信在標題的編輯上可謂是下足功夫,巧用標點符號是常用的手段,即通過嘆號、問號、省略號等標點符號來賦予標題特殊的意義,以此吸引受眾眼球。以“珠海發布”(珠海政府政務微信)為主要語料來源,統計2019年1月1日—3月31日發布的信息發現,“珠海發布”推送信息381條,標題使用嘆號524個、問號60個,省略號104個。(“珠海發布”是地級市的政務微信,且多次上榜廣東政務微信傳播力、影響力榜單,選用其為語料來源,更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標點符號的使用,原則上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4-2011)。該文件對句子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并在“附錄B”的最后一點(B.4)特別提到“文章標題的標點用法”,提出“文章標題的末尾通常不用標點符號,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問號、嘆號或省略號”。標題指的是“標明文章、作品等內容的簡短語句”,在標點符號的使用上跟自然句子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該文件對“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問號、嘆號、省略號,什么情況下不可以使用”等問題,未做出具體解釋。因此,研究政務微信標題標點符號的用法及功能是十分有實際意義的。
2 ?政務微信標題廣泛使用標點符號的原因
2.1 ?長標題趨勢的影響
政務微信推送的信息,以標題折疊的形式顯示在微信公眾號消息列表里,受眾主要通過瀏覽消息列表中的標題判斷該信息的可讀性,從而決定是否點擊標題閱讀全文。信息的折疊化,加上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導致注意力資源愈發稀缺。與其被動地等受眾打開,不如直接把信息展示在入口上讓人一看便知。因此,新媒體環境下,政務微信發布信息的標題越寫越長。這是一種“信息前置”現象,就是將主要內容、關鍵字、核心數據等盡可能地體現在標題上,以便受眾在短時間內快速、直觀地了解信息,從而提高標題打開率。
例如,“簽約!拱北這個城中村即將啟動改造!珠海還有這么多地塊已列入‘三舊改造!”(3月16日),這個標題共36個字符。而且,標題不是通常所見到的詞語、單句或復句,而是一個句群。為理清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層次結構和邏輯關系,長標題就會用到句末點號。句末點號是標點符號的一種,包括句號、問號、嘆號,表示句末停頓和句子的語氣。標題不用句號,這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也是標題區別于普通句子的一個標記。所以,研究者的重心在問號和嘆號上。省略號不屬于句末點號,而是標號,主要標示某些成分的特定性質和作用,但由于可以直接放在句末而無需添加其他標點符號,所以往往會將其放與問號和嘆號一起討論。
2.2 ?情緒化表達的影響
微信寫作不同于傳統寫作的是,它需要喚起受眾的互動行為。于是,創作者從標題開始就要去關注受眾的情感需求和利益要求。就標題的吸引力而言,帶有情緒色彩的標題被選擇閱讀的幾率更大一些。情緒化標題的設置已成微信公眾號博取受眾關注的一種普遍策略。
標題情緒的展現除了遣詞造句,更多的是靠語氣語調來傳達。標點符號則是表示語氣的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嘆號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嘆語氣,有時也可表示強烈的祈使語氣、反問語氣等;問號主要表示句子的疑問語氣;省略號如果放在句末表示語氣的延續。這些標點符號被廣泛地運用于政務微信標題,成為頗受歡迎的情緒符號。
3 ?嘆號的用法與功能
根據語料統計,嘆號使用頻次最多,平均每個標題使用1.4個嘆號。單日出現最多的是1月24日,當天推送信息6條,標題使用嘆號12個。單條標題使用嘆號最多的是“暴雨!晚高峰!一個半鐘抵達!珠海的心已在廣州跳動!為愛點贊!”(3月30日),連用5個。可見,以嘆號作為強調形式在政務微信的標題里十分普遍。嘆號在標題中起到三個作用:
一是深化主題信息,突出強調某個事物,引起注意。
為了突出標題的語意重點,凸顯內容的重要性,使受眾在極短暫的一瞥中,獲得重要信息,并留下深刻印象,嘆號被大量使用。例如:
1)暴雨!晚高峰!一個半鐘抵達!珠海的心已在廣州跳動!為愛點贊!(3月30日)
2)下學期又有新學校投入使用!珠海這些地方的學區將要調整!(3月26日)
3)晚上也能看專家門診!珠海這家醫院熱門科室新開設夜診服務!(3月21日)
例1)講述的是一位來自珠海的腦死亡患者將自己的心臟捐獻給一位來自廣州的心肌病患者,心臟移植手術對時間的要求非常苛刻,心臟離體后越早進入受體,移植效果越好。這里間歇式連用5個嘆號,第一和第二個嘆號分別突出了心臟在運送過程中遇到的惡劣天氣和嚴峻的交通狀況。但護送團隊在多地交警的接力護送下,一個半小時就從珠海醫院將心臟送達廣州醫院,為手術贏得寶貴時間,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心臟開始重新跳動,第三和第四個嘆號強調了花時之少和事件結果,第五個嘆號點明主題。這一個個嘆號強化了這條信息所要凸顯的內容,使人仿佛身臨當時緊張的場面。例2)和例3)則更明顯、直白地將學校的新變化、學區的新調整、醫院的新政策等新鮮事實呈現出來,使受眾一下就明了內容重點。
二是表達強烈的情緒,諸如表達贊頌、喜悅、憤怒、驚訝、傷感等。
報道具有震撼力的消息或者事件的時候,借助嘆號便于情緒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使標題多一份感染力。例如:
1)珠海這個小朋友太厲害了!將出演央視這個大IP!快圍觀!(2月20日)
2)好吃到流口水!還能幫人!一大波怒江山珍正趕往珠海!想買的要趕緊預定!(2月15日)
3)過年胖8斤?學好這10個動作,從頭到腳讓你美!美!美!(2月11日)
這三條信息的標題,用嘆號把創作者對所報道的消息或者事件的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并引導受眾去體驗和理解這份情感。例1)表達了對珠海小朋友得以出演中央電視臺動畫大IP——真人版《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贊嘆,特別容易將這種贊譽之情傳導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勾起他們對“誰家小孩那么厲害”這個問題的了解欲望。例2)表達了對怒江州(珠海對口幫扶地區)的特產羊肚菌——一種珍稀食用菌的喜歡和期待,讓受眾有種“不買就虧了”的感覺。例3)一字一頓,逐漸加強對進行這些運動后所達到的減脂效果的驚訝,多個嘆號連用在屏幕上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能帶動受眾進入嘆號營造的情感氛圍。
三是構建心理暗示,獲取受眾的認可。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將有刺激強度和感染力的詞語置于標題開頭并加上嘆號,能讓受眾形成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例如:
1)痛心!用錯急救方法,母親眼看6歲兒子因一粒花生米窒息而亡(1月8日)
2)喜報!2262年可以過兩個春節!(1月13日)
3)擴散!今天起,珠海啟用三條新的公交專用道!(1月19日)
4)警惕!假個稅App正在搶你的錢!(1月6日)
“痛心!”“喜報!”是獨詞感嘆句,即一詞成句的感嘆句;“擴散!”“警惕!”是獨詞祈使句,即一詞成句的祈使句。獨詞感嘆句與獨詞祈使句放于標題開頭,能在第一時間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加上它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效應,引起受眾的共鳴和呼應,吸引受眾跟著創作者的感覺、行為去體會、去行動。
嘆號的廣泛使用,賦予標題更多的感情色彩,但要避免過度的情緒表達,更不能違背語法規則。例如,“還有機會!百余張‘日月貝演出門票免!費!送!”(1月18日)。嘆號的使用不取決于語句的長短,但每一處停頓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語段。“免費送”是一個偏正結構的動詞短語,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里只能用末尾的一個嘆號。何況,“免”和“費”只是構詞語素,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單獨使用。
4 ?問號的用法和功能
政務微信推送的信息同樣具有新聞的特性,其功能在于告訴受眾新近發生的事情,標題把信息要點揭示出來,直截了當地傳播給受眾。但在新媒體時代,政務微信在編輯標題時,會改變以往的直接式標題,有意識地把某事件設計成問題提出,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問號在標題末尾,標題只問不答,形成一般疑問句。
例如:
1)珠海這245家學校食堂被評為優秀!快看有沒你娃吃的?(3月26日)
2)珠海新一波招聘崗位上線!知名國企招牛人,敢挑戰嗎?(3月24日)
3)他們建議恢復五一長假,你怎么看?(3月13日)
新媒體注重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極力追求面對面交往的效果。那么政務微信就要從受眾立場出發,以刺激受眾互動為切入點設計標題。“快看有沒你娃吃的?”“敢挑戰嗎?”“你怎么看?”,從標題開始引出話題,而且語言表達口語化,仿佛創作者(“我”)正與受眾(“你”)圍繞某個話題在聊天,啟發受眾思考并參與討論。這三個例子用疑問句構建對話式標題,讀起來自然親切,使受眾產生很強的代入感,從而點擊標題。這是一種與受眾互動的有效方式。
另一種是問號在標題中間,標題先問后答,形成設問句。
例如:
1)“回復TD退訂”的短信,到底要不要回?回復你就上當了!(2月27日)
2)過完年找工作?市人社局剛公布,在珠海干這行工資最高!(2月12日)
3)你的醫保賬戶10日可能扣款190元!想退款?有三種方式(1月5日)
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用設問做標題主要是提示話題的主題,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使表達的重點更加顯豁。“‘回復TD退訂的短信,到底要不要回?”“過完年找工作?”“想退款?”,這些問題有的是人們在發生某事件后覺得迷惑或特別想了解的,有的是在某個時間節點特別想關注的,因此用問號能引起受眾對所報道的消息的強烈關注,接著將問題答案的要點簡要概括出來,從而更好地喚起受眾心目當中對于某個事物或事件的探知欲望,使他們帶著尋找答案的心態點擊閱讀。
5 ?省略號的用法和功能
具有懸念的標題,往往能激活受眾的期待心理和閱讀熱情,使其閱讀興趣不斷向前延伸。而標題設置懸念的重要手段就是發揮省略號的作用。語料統計結果顯示,省略號的使用頻次僅次于嘆號,位置多見于標題末尾,少部分在標題中間,其常見用法如下。
5.1 ?標示列舉或重復詞語的省略
例如:
1)珠海這家新國企大量招人!辦公室、企劃、創作、人力資源、財務……(3月27日)
2)4月減增值稅,5月降社保費率……剛剛,李克強總理宣布了這些重磅利好!(3月15日)
3)豬年首個暴雨預警!香洲港航班停航!珠海未來一周雨雨雨……(2月18日)
例1)和例2)是標明列舉的省略,列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項目后,其他的用省略號標記,其語用目的主要在于引發受眾據此聯想省略的內容,引起讀者的關注。例3)是標明重復詞語的省略,先是疊用三個“雨”,表示雨多,然后再用省略號代替,雨天連綿不斷的嚴重程度進一步加強,起到強調和警醒的作用。
5.2 ?標示某些單句成分的省略
例如:
1)時間表已確定,景山公園就要拆了!它將變成……(2月27日)
2)2月22日起,這些稅務事項暫停辦理,恢復時間在……(2月14日)
3)三波冷空氣接踵而至?春節珠海的天氣將……(1月28日)
例1)和例2)中,省略號是賓語缺失的標記,這也是最常用的。例3)中,省略號是謂語缺失的標記。賓語和謂語都是句子的主體部分,承載著句子的語意重點。標題提示相關背景后,“景山公園拆后將建成什么”“稅務事項恢復辦理時間是什么時候”“珠海的天氣有什么新變化”等重點內容,用省略號代替,有點“欲知后事如何,請閱讀原文”的效果,勾起受眾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5.3 ?標示某些復句成分的省略
例如:
1)重要通知!珠海多條路段明天將實施交通管制,因為……(2月16日)
2)新一波冷空氣又安排上了!珠海溫度驟降,但……(1月14日)
例1)是“因果復句”的省略,前一分句說明了結果,后一分句用關聯詞“因為”提示,然后省略了具體的原因,給受眾留下想象空間,使之發出“到底怎么回事”的思考。例2)是“轉折復句”的省略,轉折復句前后兩個分句語意相反或相對,重心在轉折的后面,而標題中一般省略的正是轉折后的內容,這樣就給人造成懸念,關切究竟會發生什么事情,從而吸引受眾閱讀原文。
5.4 ?標示未盡語意的省略
例如:
1)首次!國家智庫對珠海法治發展發布藍皮書……(3月28日)
2)471萬元!這碗珠海史上“最貴的面”驚動了法官……(3月20日)
3)元宵佳節,所有珠海人都收到了這份特產……(2月19日)
4)珠海交警今天啟動最嚴執法!直到過年!這些行為將被嚴查……(1月24日)
省略號一般是標示語段中某些內容的省略,而以上四個例子中,標題形式上已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卻在末尾加上省略號。這需要分兩種情況看,例1)、例2)屬于一種類型,這類往往講述的是一件比較重要或緊急的事件,例1)講述的是國家最高法學研究機構首次為一個經濟特區編寫發布法治藍皮書,省略號的語義目的是揭示這事件的意味深長,讓人深思;例2)講述的是一個登山者因在山上生火煮面導致嚴重森林火災,法院判賠471萬元,省略號的語義目的是揭示這事件的懸疑、意想不到,扣人心弦。例3)、例4)屬于一種類型,這類往往帶有指代性或指示性較強的成分(“這份”“這些”),而 “這份特產”“這些行為”具體是什么,標題“一省了之”,用語義留白的方式讓該說的內容留在正文里說,起到吸引受眾的作用。
關于省略號的形式,《標點符號用法》已做出明確規定,統一是六連點“……”,但在標示詩行、段落的省略時,可連用兩個省略號“…………”(相當于十二連點),并未提到可用半個省略號“…”。然而,在政務微信標題中,這種三連點的形式并不少見(語料統計有20多個,占省略號使用總數的20%),例如,“今年9月起,香洲區學區將大調整,涉及這些學校…”(3月21日)。經分析,它們的用法與前面的用法并無差異,它們所在標題也未超過微信標題可顯示字數的上限,所以,使用時還應遵循國家標準,不應盲目標新立異。
總之,標題使用嘆號、問號、省略號,有其特定的語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突出語意重點,傳達思想感情,增強心理互動,設置懸念伏筆,啟發聯想思考,最終達到吸引受眾注意,提高點擊率的效果。但政務微信作為“特殊的媒體”,鑒于其特殊的“政府”身份,即便是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應承擔起引導語言健康發展的重任,發揮語言示范效應。
參考文獻
[1]黃伯榮,李煒.現代漢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韓延展.新聞標題中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趙剛健.標點符號在標題中的活用[J].新聞記者,2008(4):38-39.
[4]韋茂繁,李勝蘭.微博語言中變異標點符號芻議[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66-171.
[5]曹運波.主觀觀點下官方類微信標題標點符號連用的修辭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