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莉 楊琦
“醫生,醫生!快來看看我家孩子怎么了!”一位家長在醫院門診四樓體檢科門口大聲疾呼。醫護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發現孩子臉色蒼白、滿頭大汗,無力地癱倒在墻角。醫生檢查他的生命體征,讓孩子平躺在地,頭部放低,為其松解領扣和腰帶,然后捏壓孩子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醫生一邊操作一邊向孩子家長了解發病情況。家長介紹:“孩子剛在一樓做完結核菌素試驗(一種診斷結核病的方式,醫學上簡稱為PPD皮試),護士囑咐孩子休息半小時后再離開。為了早點結束體檢,我們就來四樓,打算先體檢別的項目。沒想到孩子就出現了這樣的癥狀。”
結合簡單檢查和家長對發病情況的描述,醫生判斷孩子為做PPD皮試所致的不良反應。待孩子稍好轉時,醫生讓他喝了些開水并囑咐大家保持安靜。“幸虧還在醫院,要不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辦。”家長看到孩子好轉,心有余悸地說。
學校是人群聚集場所,人群密集度高,加上學習緊張、營養不足、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期等因素,中小學生受到結核菌感染后危害性更大。每年秋季開學,全國各大醫院都會迎來大規模的開學體檢篩查。
對于早期潛伏感染的高危人群,可通過做PPD皮試,早期采取干預措施,防止結核病的發病和傳播。為了進一步加強結核病防治工作,學校已將PPD皮試作為新生入學的檢查項目。
PPD皮試一般選用1毫升注射器在左前臂掌側中下三分之一處,避開瘢痕、血管和褶皺皮膚做。
做PPD皮試,極少數人會發生全身不良反應。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做PPD皮試后出現的全身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PPD皮試時,極個別受試者會出現頭暈、心慌、臉色蒼白、出冷汗,甚至突然暈倒,失去知覺等癥狀。這些癥狀一般在注射后6~10分鐘出現。此類不良反應大多由于各種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恐懼等)致精神受到刺激,通過神經反射發生的急性一過性腦缺血所引起,為血管神經性暈厥。發生該不良反應后,患者短期內可自然恢復,好轉后不留任何癥狀。該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性別上有差異,主要為女性,男性少見。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勞累、體質衰弱、睡眠不足、室內通風不足等常易導致受試者發生暈厥。受試者接種前應避免上述情況,并調節好精神情緒。
處理方法:此時應讓受試者躺下,頭部放低,松解領扣及腰帶,保持環境安靜,注意保暖。可同時捏壓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待稍好轉時可喝些開水或糖水。同時要特別注意受試者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判明是否為過敏性休克。如果是一般不良反應,不需特殊處理,在短時間內受試者即可恢復正常。
過敏反應可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部分患者可出現皮疹,極少數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反應。
處理方法:全身皮膚瘙癢和起皮疹可以服用抗組胺藥對癥處理。如果發生過敏性休克,需要按照過敏性休克程序及時處理,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1.0毫升。
一般發生在注射后12~24小時內發生,多發生于過敏體質者。
處理方法:首先需要與其他引起發熱的疾病鑒別。如確為PPD皮試所致,輕度發熱無須特殊處理;中度和重度發熱者要進行對癥治療,并做好病情觀察,直到發熱改善。
做PPD皮試后一般出現局部紅腫、硬結,不需處理,這些癥狀七天左右可自行消退。局部出現水皰、潰瘍、壞死及淋巴管炎等強烈反應時,應做適當處理。
注射部位出現小水皰后應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出現大水皰后應用消毒過的空針將皰內液體抽出,保持局部清潔,用消毒紗布包扎,以免污染。
保持注射部位清潔,涂擦0.05%濃度的地塞米松或0.025%濃度的氟輕松軟膏,并覆蓋無菌紗布,以防感染。
出現淋巴管炎時,患肢應限制活動,早期可通過熱敷緩解癥狀。
個別肺結核患者做PPD皮試后會出現肺部病灶周圍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浸潤滲出增多,發生反應性病灶周圍炎。出現這些病灶反應是,一般不必特殊處理,隨診觀察,一周內多可自行消退。
局部紅腫一般于皮內注射后8~12小時開始出現,48~72小時達到高峰,局部甚至會出現硬結。
孩子出生后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的有效措施之一。
平時,人們需要增強體質,加強營養,保證足夠的睡眠,進行適量的戶外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保證對疾病的免疫力,從而起到預防感染結核菌的作用。
有結核病患者的家庭應注意養成良好的家庭衛生習慣,患者宜獨立居住。結核病患者的痰液須正確處理,在大聲談笑、咳嗽、噴嚏的時候,患者須捂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房間定時開窗通風,減少病菌在空氣中傳播。有條件的常進行空氣消毒,個人物品及被褥衣物定期消毒。
不僅僅是中小學新生入學體檢,結核密切接觸者、痰中帶血者、低熱咳嗽超過2~3周者,也需要常規做PPD皮試,以便根據檢查情況進一步做胸部照片或抽血檢查。及時發現結核菌感染,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和結核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