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在我國,癲癇發病率較高,而且多數癲癇患者都是在幼兒階段發病。但由于我們對癲癇疾病存有一定的誤解,以致大部分癲癇患兒難以被照顧好,或是在患兒癲癇疾病發作的時候,由于搶救欠科學,造成意外。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小兒癲癇發作時,應如何緊急處理。
小兒癲癇疾病的發作一般有相應的預兆,其主要包含前驅癥狀以及先兆癥狀。
前驅癥狀指的是在癲癇疾病發作之前的幾個小時或者是幾天里,患者的全身出現不適感,表現為非常容易焦躁、煩惱以及不安等,并且易抱怨以及挑剔其他人。先兆癥狀主要指的是在患者癲癇疾病發作之前的幾秒中,患者經常出現幻覺、錯覺以及局部位置痙攣等情況。
在癲癇小兒發生前驅癥狀的時候,家長要加強癲癇患兒的心理護理,穩定他們的情緒,避免患兒過度哭鬧。與此同時,增加抗癲癇藥物的實際服用劑量,或者是在此基礎上附加其他藥物(藥物加量或加其他藥時需要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可更好地預防癲癇疾病的發作。
針對預兆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可保障患兒在癲癇疾病發作的時候不會傷害自己。
癲癇疾病忽然發作是非常危險的,患兒身邊的人們會不知如何應對。此時,我們要牢記“鎮靜”原則,沉著應對可更好地保護孩子。
防咬舌,將筷子用布條纏好伸入口中 ? 患兒在發病的時候會忽然倒地、喪失意識,甚至會出現口吐血沫。此時,我們不可以強制將患兒的嘴巴撬開,這樣可能會將患兒的牙齒撬掉,易致患兒誤吞。此時,我們也不可以使用手指摳患兒的嘴,這樣非常容易被患兒咬傷。我們可以用布條將筷子纏起來,尋機將筷子伸入到患兒的口中,防止患兒咬舌。
痙攣時要防誤操作 ? 患兒在癲癇疾病發作的時候,其身體會痙攣幾十秒,還會出現脖子后仰,四肢僵硬的情況。此時,人們經常將患兒折曲為盤腿坐著,之后拍打患兒,呼叫他們的姓名。事實上,這樣做并不會對癲癇發作起到任何作用,還易導致患兒發生脫臼以及骨折。此時正確的操作是,將患兒衣領以及扣帶松開,將其放置在床鋪上,讓其平躺,防止患兒出現痙攣抽動導致身體出現損傷。在患兒痙攣幾十秒之后會變成陣攣,也就是一下一下地進行抽動。在患兒身體抽動時,屏氣能夠緩解癥狀,但在患兒在屏氣的時候,不要進行人工呼吸,特別不能夠對患兒的胸部進行擠壓,防止患兒的胸部與肋骨出現損傷。此時也不能夠掐患兒的人中以及刺十宣等穴位,這樣一方面并不會讓痙攣得以緩解,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出血感染。在患兒陣攣抽動的時候,應及時讓患兒把頭放在一側,避免分泌物被患兒誤吸入到呼吸道當中,造成窒息或者導致肺炎。
防呼吸道受壓 ? 家長要將患兒下頜托起,避免其舌頭出現后綴現象,保證患兒呼吸的暢通性。此時,家長要將患兒的口部與咽部存有的異物去除,讓患兒可以暢快地呼吸。在患兒首次發作之后,家長要準備好相應的吸痰設備,這樣在下次患兒發作時可以使用。
恢復期要讓患兒安靜休息 ? 陣攣會維持幾分鐘,之后抽動會不斷變輕,最終停止,然而,患兒恢復知覺需要將近30分鐘。在患兒恢復期,我們要做好清潔工作,將患兒濕透的衣服更換掉,讓患兒可以安靜休息。癲癇疾病的發作會消耗較多能量,應及時給患兒補充營養以及水分。
總而言之,小兒癲癇發病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以及生存質量產生很大影響,家長需要做好緊急處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盡量讓小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