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恒
摘要:社會主義新時期,國有企業宣傳輿論工作面對著更多的挑戰,把握宣傳輿論主動權成為了企業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時期國有企業宣傳輿論引領工作的基本情況,并闡述了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的重要性,探討了組建一支高素質工作隊伍、積極與有關部門展開合作、充分利用與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以及完善應對媒體危機制度等一系列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國有企業;宣傳輿論;主動權
一、新時期國有企業宣傳輿論引領工作的基本情況分析
現階段,我國社會整體上處于矛盾多發期及并發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的宣傳輿論工作面臨重大挑戰。從整體上看,宣傳輿論引領工作普遍上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例如通過邀請新聞宣傳行業的專家學者進入企業展開講座與培訓,此外設置了新聞宣傳辦公室、新聞宣傳中心等,逐步提升了企業的宣傳輿論引導能力。
正面宣傳輿論引導力度逐漸加大也是當前國有企業宣傳輿論引領工作的成果。現階段,國有企業更加重視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形象,企業宣傳輿論工作對信息傳播方式變化的新特點更為關注。企業的主動宣傳意識與策劃意識不斷提升,正面宣傳、主動引導力度隨之提升。另外,新時期企業對于宣傳輿論引領方法的創新也更為重視,“輿情監測網”、官方微博、紀錄片等手段被更多的應用于企業宣傳輿論引領工作中。誠然,新時期我國企業的宣傳輿論引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依然存在這一些問題,包括工作機制不健全、不適應新媒體的需求、合作關系有待提升、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等等,需要及時解決[1]。
二、新時期企業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的重要意義分析
宣傳輿論引導工作是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客觀需求。我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為國有企業提供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面對極為復雜的輿論環境,企業能否持續穩定發展,宣傳輿論引領工作在其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而言,只有掌握宣傳輿論的主動權,才能夠避免受到復雜輿論環境的負面影響。
同時,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是適應當前社會媒體輿論環境的實際需求。現階段新媒體、互聯網絡、數字報紙等逐漸消解了傳統媒體的邊界,對傳媒領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多,也更為迅速。一些專家學者、名人明星等能夠在新媒體、互聯網等的支持下影響、甚至左右公眾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宣傳輿論工作的難度更大,也更為重要。所以,企業必須要調整工作手段,切實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提升宣傳輿論引導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三、新時期國有企業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的具體方法探究
(一)組建一支高素質工作隊伍
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工作對于國有企業宣傳輿論引領工作極為關鍵。盡管部分企業已建立起相應的宣傳輿論管理機構,但這些機構可能為跨部門的非常設機構,沒有專職人員。機構中人員大多為兼職,宣傳輿論意識尤其是管理、處置技能極為薄弱,亟待提高。針對這些人員,企業應調配一定的資源,做出相應的安排,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培訓。除了必要的理論培訓以外,可以分批次將相關人員派往國內宣傳輿論處置經驗豐富的企業調研學習,也可以與政府相關機構(如新聞辦、應急辦)建立必要的聯系以尋求實戰指導,以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宣傳輿論管理技能。另外,筆者認為,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宣傳輿論引導的“資料庫”,通過購置相關書籍(包括電子書籍)、收集并整理相關案例等,構建起實體或虛擬的“資料庫”,供團隊人員查閱或學習。
(二)積極與有關部門展開合作
1.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宣傳輿論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社會美譽度,同時消除不利于企業的負面輿論及其影響。所以,與新聞媒體保持良好的互動是宣傳輿論管理中的主要環節和重中之重。一是主動。遇突發新聞事件,主動接觸媒體,遵循“4小時黃金準則”,第一時間告知真相,表明態度,消除誤解,并在事件過程中定期發布有關信息,時刻使本企業成為事件最具權威的信息來源,從而牢牢掌握輿論導向的主動權,使事態沿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二是常態化。與媒體打交道,不能僅僅“臨時抱佛腳”,平時也應該“燒燒香”,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當地主要媒體保持日常的工作聯系,讓媒體普遍了解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充分體諒企業在當前形勢下的處境,打破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隔閡,從而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并在媒體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三是態度端正。我們既不應刻意回避、隱瞞事實,也不容媒體歪曲事實、胡編亂造而誤導公眾。輿論引導,應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做到心平氣和、有禮有節、不卑不亢,不能為換取事態的暫時平息而卑躬屈膝或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2.與專業信息企業合作。筆者認為,企業應當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加強與新媒體企業的合作,共同搭建起高效的輿情監測系統。在智能信息處理、互利網信息采集、全文檢索等方面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對境內外的新聞網頁、博客、微博、貼吧、論壇等網絡資源展開監控、定向采集以及智能分析,幫助企業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向,為宣傳輿論引導工作提供有力的參考[2]。通過搭建與利用輿情監測系統,能夠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避免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三)充分利用與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眾所周知,國有企業已在宣傳輿論工作中普遍引入了新媒體形式。但是,受到傳統宣傳輿論引導工作的影響,多數企業的工作方法尚未適應新媒體的要求,特別是在發布新媒體消息時,忽略受眾的特點以及閱讀習慣,造成宣傳沒有感染力、親和力、影響力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企業除充分發揮傳統宣傳手段外,還要基于受眾群體習慣的變化而引入新媒體。
現階段,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人們的閱讀方式更加傾向于碎片化閱讀。因此,企業在發布相關信息時,應避免使用長篇大論的方式,而使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并結合圖片、小視頻,將主要內容直觀的呈現在受眾面前,提升受眾的閱讀效率。人民日報、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等微信公眾號堪稱這一領域的典范。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在發布信息時普遍將重點信息加粗標紅,使得受眾一目了然;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的微信公眾號普遍使用簡短的方式完成信息發布,文章的字數一般在200字左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新媒體在企業宣傳輿論引導工作中的作用,拉近企業與受眾的距離,使國有企業掌握宣傳輿論主導權。
(四)不斷完善媒體危機應急預案及預警制度
如前所述,在建章立制上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已經有所動作且初見成效,具體情況無需贅述。在此我僅特別強調三點。一是在相關標準或制度中進一步完善內部溝通機制(這里所說的“內部”是指應急管理機構內部),以便各相關人員在企業發生可能招致媒體危機事件時立即采取相應的行動。若有意或無意的遮遮掩掩、拖拖拉拉,不僅使事件增添“神秘感”而導致諸多猜測,而且會因相關人員對事件無從知曉而束手無策、貽誤戰機,使事態的發展趨勢難以掌控。二是統一對外口徑,避免多頭“發聲”。這里指的是在企業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經內部充分溝通形成統一的意見,指定專人“一個聲音”向媒體發布信息,比如當下很多企業所建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各說各話而使媒體和公眾無所適從,才能杜絕前言不搭后語而導致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才有可能使事態朝著企業預想的方向發展。三是強化媒體危機預警及處置演練。“業精于勤而毀于疏”,在宣傳輿論危機頻發的背景下,通過精心策劃,一年兩次演練,設定實情實景,模擬各方對壘,逐步增加難度,事后評估成效,并輔以相應的考核手段,對于我們來說是亟需且必要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企業必須要牢牢把握輿論宣傳工作主動權。通過組建一支高素質工作隊伍、積極與有關部門展開合作、充分利用與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同時完善媒體危機應急預案及預警制度,使得宣傳輿論主動權切實掌握在企業的手中,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輿論環境,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永強.淺析國有企業掌握宣傳輿論主動權的途徑與方法[J].人才資源開發,2017 (10):237-239.
[2]王衡,周克梅.用好網絡掌握輿論宣傳主動權[J].中國石油企業,2014 (08):115-116.
[3]本報評論員.牢牢把握輿論宣傳工作主動權[N].衡水日報,2014-03-06 (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