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 程巖
摘要: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但在改革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嚴重時會影響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如何消除這些穩定問題成為了國有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企業在處理維穩信訪問題時必須要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的資源力量才能妥善化解各類矛盾,實現企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和諧穩定
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建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在這里,聚集了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的老國有企業,在國家快速發展進程中,國有企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機制體制改革和管理調整。毋庸置疑,在改革過程中必定會積累一些深層次矛盾,遺留一些歷史問題。
特別是在進入本世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大,涉及群體多,面對情況復雜,穩定壓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新政策不斷出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企業員工、涉事群眾對于薪酬待遇、醫療保障、住房改善等民生熱點問題訴求比較強烈。
如何破解維穩難題,消除穩定風險,為國有企業和社會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對企業是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企業在嚴格執行黨中央、省市政府對維穩工作部署和要求的同時,更要解放思想解決問題,多措并舉,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大力支持,解決各類維穩信訪難題。
一、堅持事要解決,突出矛盾逐步化解
國有企業的政治責任就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盡最大努力為職工創造最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為職工排憂解難,才能從根源上消除維穩風險隱患。企業要在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特別是改善職工食堂、建設職工文體活動場所、設立老年活動站、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上下功夫,要能夠滿足廣大員工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要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職工基本待遇方面爭取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保證企業職工利益最大化;要與社區、街道共同建立員工困難幫扶機制,解決企業困難人員吃飯、養老、就業、子女上學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堅持維護利益,助力企業深化改革
因歷史原因,老國有企業既是一個企業,同時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企業除自身生產裝置外,學校、醫院、公安、賓館等一應俱全,在當時這些社會職能為企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進入21世紀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教育、醫療、司法等體制改革,企業的社會職能發生了轉變,有的必須移交政府,有的企業已經沒有能力管理。有的企業已經完成了這些職能的移交,但還有很多企業在移交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在當前的“三供一業”移交過程中阻力較大,這時就需要企業與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取得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保證順利移交的過程中,更要讓職工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
三、堅持交流互動,管理思維高度融合
國有企業要堅持與地方黨委政府思想與思路保持一致,努力把企業的發展思路和管理模式與地方政府的發展思路和管理思維妥善融合,不斷地加強交流與溝通。國有企業要把干部到地方掛職鍛煉作為干部培養的重要內容,既要有科級干部也要有處級干部,既要有政工干部、也要有技術干部,通過掛職鍛煉學習地方政府先進經驗做法。
四、堅持緊密配合,解決問題合理合法
受當前社會環境許多不良因素影響,維穩是個敏感話題,個別信訪人以訪造影響,給企業政府施加壓力,始終是難以破解的難題,要積極推進企業、政府、屬地三方配合聯動,才能在維穩信訪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效果。在處理信訪事項時,企業應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組織召開的“信訪事項聽證會”,有效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各方資源,為信訪事項處理、定性、案件終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政府召開的“信訪事項聽證會”可以確保信訪問題處理過程中公平、公正、公開,既維護了信訪人合理訴求,又確保了企業在處理信訪問題過程中合法合規。確保在解決信訪問題時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的工作原則。
五、結束語
綜上可見,只有處理好國有企業與地方關系,才能為企業與地方共同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企業求發展,地方也求發展,發展是企業與政府永遠不變的主題和目標。企業發展能夠帶動地方經濟建設,企業發展更需要地方及政府的支持,清楚企業自身定位,清楚自身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活動中的位置,主動擔當,才能與地方建立良好的關系。非一朝一夕,要有長遠規劃,要尊重歷史的積淀,更需要當下的努力。在維穩工作上,企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處理信訪事項、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依法維護穩定政府職能不可替代,只有企業地方做好配合,形成企地合力,才能筑牢維穩防線,才能為共同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