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宇
摘 要 依江而生的城市,水系是城市圍水建城的重要依托,孕育了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如何利用水系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發揮水系護城、航道、防洪抗澇、濱江民俗生態空間的職能。本文通過對南寧市濱水空間邕江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的研究,淺析濱江空間功能分區及布局、建設控制等原則及對策,為城市建設中的濱水空間規劃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邕江綜合整治;控制原則;對策
由于缺乏規范化管理,城市內河水系的漁船活動、采砂作業、濱水空間被市民開發私有化,市民濱水活動呈現單一性,城市濱水景觀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及合理的利用與開發。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如何充分發揮城市水系及濱水空間的功能,成為城市開展濱水空間建設中,貫徹全線、需著重解決的主導問題之一。本文以南寧市邕江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為例,從濱水空間存在問題入手,對開發建設中的控制要求、濱水空間規劃布局、景觀及配套設置等方面進行研究與淺析。
1基本概況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城市,邕江穿城而過,是南寧城市建設、中國水城建設的重要構成,也是重要的城市空間及發展脈絡。自2012年以來,南寧市開始推進邕江兩岸的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組織編制了不少規劃,但偏重于水利工程治理和研究,在江城一體和功能景觀打造、帶動城市發展方面還有待提高。2015年,南寧市重新啟動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工作,通過制定濱江開發控制原則,指導濱江項目建設實施。
1.1 區位
邕江由西向東流經南寧中心城區中心位置,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控制規劃范圍為西起老口水利樞紐、東至六律大橋邕江兩岸,邕江常水位至兩岸防洪堤(道路)之間的用地。全長約85公里,面積2273.68公頃。
1.2 控制分區
根據兩岸發展依托要素及功能景觀結構,分為七大分區,分別為水綠澤國生態段、綠岸花海游樂段、科教產業花園段、邕城生活核心段、雙灣城市過渡段、五象青秀新區段、綠野歡歌綠城段。
2規劃前的濱水空間問題
2.1 城市安全問題
邕江既是取水水源地,也是城市排污口,市民飲水安全存在威脅;隨著老口樞紐和邕寧水利樞紐的建成,水位提升,邕江內河水利工程及排澇排水需明確新要求,需制定遠期引水策略。
2.2 交通組織問題
南寧市城市發展衍生江-灘涂-堤-路-城的建設格局,高差起伏大,增加交通聯系難度;城-江之間聯系交通口數量不足,分布不均,堤內缺少交通組織,各個公園之間缺少交通聯系;城市交通與堤內灘涂交通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停車、換乘、水上交通設施薄弱。
2.3 灘涂利用問題
灘涂用地自然生長,形象較差,地形復雜狹長,用地雜亂,侵占嚴重;駁岸及灘涂缺乏層次性不易親水、近水。
2.4 江城關系問題
邕江南北兩岸內聚,南寧擁江不見江,江城割裂,觀江視線阻隔,市民臨江不見江,親江性不足;由于未能合理定位濱江用地功能,邕江整治前,缺少濱江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及活動空間。
2.5 景觀環境問題
由于原始植被自然生長和農業侵占,綠植種類單一,缺乏層次;現狀水土流失嚴重;濱江景觀缺乏形象,城市界面缺乏標志性節點,景觀環境活力不足。
2.6 文化傳承問題
邕江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文化資源的挖掘不足,導致濱江空間缺乏特色,濱江文化分區特色不明確。
3綜合整治的核心指標
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圍繞“城市雙修、生態修補”理念、“治水、建城、為民”目標,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先,在不影響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發揮景觀效益,使城市濱水空間整治后的水環境質量得以提高,實現市民濱水空間活動多樣化。
4濱水空間整治對策
結合濱水空間存在問題,邕江綜合整治確定控制原則時充分針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4.1 落實治水內容
在城市行洪安全、水環境安全、防澇安全、人身安全方面,規劃完善了城市水網體系,明確提出了內河水系控制要求,提升防洪設施建設、保護并改善邕江水環境的具體措施建議等。
4.2 提出濱水空間建設控制
在全面梳理、分析沿江用地的基礎上,結合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及人文要素,制定了兩岸規劃界面控制、通廊控制、建筑風貌控制、城市天際線控制、文化主題控制原則,提出了邕江兩岸公園的邊界及定位要求,指導下一階段沿江公園規劃設計。
4.3 提出落實“為民”理念的要求
(1)通過開展邕江兩岸居民問卷調查,剖析邕江與市民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在了解市民對邕江濱水活動及濱江景觀需求的基礎上,尊重市民生產、生活習慣和規律,全面細化落實為民策略,因地制宜,提出充分利用可利用地規劃設置休閑、運動、文化及游樂等配套基礎設施,銜接周邊用地,實現灘涂用地的串聯貫通。
(2)充分挖掘南寧歷史文化符號及要素,確定了最能代表南寧城市記憶的歷史節點及文化定位,指導規劃設計階段重現南寧人文歷史環境,同時,根據全線濱江文化分區控制要求,明確了各濱江公園的文化定位及主題,深化公園文化設計,如打造洋關碼頭、冬泳亭、亭子濱江、南寧港等文化亮點,以體現南寧市厚重、經典的歷史文化內涵。
(3)以服務于民為核心,明確了沿江灘涂綠地及公園體系構建策略,結合城市建筑背景,通過提出綠化景觀控制原則,體現綠化的創新性及層次感;根據濱江交通特點,制定濱江交通體系及控制原則,加強江、灘、堤、路、城間交通聯系,確保規劃滿足市民近水、親水需求。
5結束語
城市濱水空間的建設,是推動城市旅游、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本文通過南寧市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建設的研究分析發現:
(1)濱水空間的綜合整治開發,是充分基于現狀生態環境、交通組織,受行洪、水位限制,著眼于市民需求,考慮空間景觀塑造與城市建筑背景的層次關系基礎上實現的建設落地。政府層面,建設工程涉及水利、防洪、環境、航運、景觀以及兩岸的城市設計、重點項目安排、招商引資、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等問題,是多部門協調、配合的綜合性項目。
(2)邕江綜合整治開發建設,涉及全線十七個公園項目,規劃不僅限于以上整體大方向的控制。建設子項方面,為統籌全線設計把控,南寧市還組織編制了項目建筑、景觀橋梁、座椅及垃圾桶等通用設施、夜景亮化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對建構筑物體量、色彩、風格、樣式、主題等方面進行了細化,把控沿江整體效果。
(3)為打造精品工程,發揮示范作用,以示范建設為例,先行推進的南北兩岸示范段項目,尤其注重工程中對濱水交通、活動空間、綠化景觀選取對落實控制主題及定位要求的把關,也為其他項目提供了具象指導。
(4)為保證建設效果,南寧市注重加強規劃設計方案到建設實施階段(包括施工圖)編制的把控,調配技術力量復核圖紙,通過多次現場指導整改,確保規劃效果的精準實施。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通知[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