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明

摘 要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加強各項施工技術管理至關重要,全面加固水利工程,必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確保地基結構的穩定性,按照標準要求科學組裝模板,加強水利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處理好裂縫問題,全面提高混凝土結構灌注質量。本文將綜合探討加強水利施工技術的相關措施,希望能為水利建設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方案。
關鍵詞 加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水利工程建設也進入了新階段,在該項工程施工設計作業中,提高施工技術,結合標準要求做好各項施工作業方能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實用價值。
1確保水利工程地基結構的穩定性
據調查了解,在水利工程施工設計工作中,地基設計問題屢見不鮮,部分設計師會將天然地基的斜面坡度設計成大于1:3的錐體結構,這樣就會導致施工技術人員在后期很難利用振搗器對該結構進行澆注與振搗,如果只用人工振搗方法必然會導致水利工程地基結構密實度不足,進而影響整座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此外,也有部分設計師在設計水利工程地基結構的過程中并未綜合考慮地下水位對該項工程的負面影響,沒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這必然會影響后期的施工進度。對此,必須從多重角度確保水利工程地基結構的穩定性,做好該項環節的施工設計工作,對于天然地基,理應選用階梯形的獨立基礎,同時,在設計水利工程防滲身斜墻結構時必須兼顧土石壩上擴散角內土的負荷能力,適當增加防滲斜墻配筋與混凝土的強度,以此確保斜墻結構具能滿足標準要求。其次,對于地下水位處理問題,應兼顧不同水位線對水利工程的影響,科學設計包絡圖,然后根據包絡圖優化地基上層配筋設計、防水設計與給排水設計。圖一就是水利工程地基結構圖,由圖一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設計中必須精確定位浸潤線,優化防水層、防滲斜墻與土石壩的施工方案[1]。
2科學組裝模板
目前,滑膜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當代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中滑模施工過程,正確組裝模板是必不可缺的,在正式組裝模板之前,要全面清理模板的邊緣區域和板面上的各種雜物,嚴格檢查模板的剛度與韌性,如果模板存在破損問題,就要進行替換與修復。在模板組裝中,施工技術人員首先測量模板的底部標高,然后對比分析測量結果和設計方案中的數據與圖紙,結合實際情況與標準要求適當調整模板的支撐高度,避免出現跑模現象[2]。
3加強水利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
抗震問題是當代水利工程建設工作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在具體施工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與施工技術人員應該從多方面考慮出現抗震問題的誘因,根據分析結果對水利工程結構設計的穩定性效果與抗震性能進行評估,同時,要根據結構類型對水利工程的總體高度、混凝土壩結構、水墜壩結構以及整體結構剛度進行精確考量,控制好水利工程混凝土結構剛度的變化系數和振動系數,不斷加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能力。一般情況下,需要為混凝土壩結構、水墜壩結構和給排水設施組裝區域配用12振型數,從而有效增強水利工程混凝土結構剛度與抗震能力。此外,設計師應重視加強水利工程整體結構的水平受力承載性能與整體框架結構加固效果,采取從各層結構依次到基礎框架結構的加固方式,適當增加各水利工程框架梁的正彎矩以起到加固作用[3]。
4處理好裂縫問題
從微觀視角來看,導致水利工程結構存在裂縫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工程上部結構特別是墻體與框架以及連梁設計不合理,力度布局不均勻,導致某一結構區域因后期受力偏重而出現張裂現象。其次,在水利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中,時常會出現結構裂縫、溫度裂縫、構造裂縫和收縮裂縫。所謂的“結構裂縫”主要是指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澆筑過程中,因為不同構件之間的剛度不盡相同,這種差異很容易導致整個混凝土結構在不同區域出現有差異的剛度薄弱點,最終形成結構裂縫。溫度裂縫是最常見的裂縫問題之一,如果水利工程混凝土結構內部與外在溫度差距過大,或者外界溫差變化幅度較大,均會引發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相比而言,結構裂縫普遍出現在邊角位置。導致構造裂縫的原因主要分為五種,分別是混凝土配置水灰比例失衡;澆筑過程中的振搗力度不足;施工中的模板位置出現了位移變化;水利工程支架發生下沉;脫模時間過早;后期養護工作不到位。而避免水利工程出現結構裂縫,則需要在前期做好混凝土集料的配置工作,在施工階段,必須重視優化澆筑工藝,確保振搗力度能滿足標準要求,避免模板出現較大的位移,確保工程支架的穩固性,切忌過早脫模,并全面做好養護工作。收縮裂縫主要是指水利工程混凝土結構在硬化中會因為化學反應而導致結構內部出現水分流失問題,最終只是混凝土結構在收縮過程中產生裂縫。此外,如果混凝土養護工作中持續出現硬化、脫水和碳化現象,必然會誘發收縮裂縫[4]。
5全面提高混凝土結構灌注質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作業中,混凝土結構灌注是必不可缺的環節,優化水利工程的功能,確保該項工程能夠起到調洪蓄水的作用,則必須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灌注質量,在灌注過程中,首先要做好鉆孔灌漿作業,需要注意的是,鉆孔灌漿施工作業有兩大要素:第一,為水利工程結構鉆孔時需要使鉆頭起落速度一直保持在穩定的狀態中,切忌速度過快,也不能突然減速。與此同時,不能在鉆孔周圍任意堆積出土,必須保證一次成孔,切忌忽然中斷。對于突發性特殊問題,應予以及時處理,確保鉆孔灌漿能符合相對性密度的要求。對于鉆孔過程中所出現的流沙問題,應立刻通過加固泥漿來進行有效解決。如果在鉆孔時發生了結構傾斜與彎曲現象,就需要立刻調整施工角度與位置,清潔鉆機,及時恢復正常工作,這樣方能保證鉆孔位置處于穩定狀態。如果遇到了卡控問題,就不能立刻采用強提方法,而是要適當松動鉆頭,接著進行提起作業。第二,須結合清孔施工標準正確開展灌漿作業,盡可能地降低漿沉降系數,以此加強混凝土結構的承重能力。另一方面,須做好混凝土結構澆筑作業,精選振搗器,充分接著機械振動工藝來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確保振搗器在混凝土內部的深度一直處于標準要求,科學控制振搗時間。一般情況下,如果使用附加振動器,就需要將振動時間控制在15到30秒以內。如果運用的平板振動器,則必須將每個點的停留間隔控制在30秒左右。
6做好最終的滑模拆除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完成滑模混凝土灌注工作后,就需要開展最終的模板拆除工作,在該項環節,必須注意細化拆除流程,做好三步工作:第一,需要依次調出鋼管內部的模板;第二,按照標準要求正確拆除模板上的所有附屬設備,如控制箱、照明設備和控制箱等。第三,正確拆除滑模上的連接螺栓。完成滑膜拆除工作之后,并進行全面檢查,以此確保滑模施工技術質量能滿足標準要求。
7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施工技術人員應不斷加固工程地基,科學組裝模板,處理好各種裂縫問題以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全面改善混凝土灌注質量,做好最終的滑模拆除工作。
參考文獻
[1] 徐國華.我國當前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現狀分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5,(10):127.
[2] 王慧斌,李云鵬.試論水利水電工程中滑模施工中的技術[J].科技傳播,2011,(11):207.
[3] 陳慶豐,陳艷花.淺談如何提高水利施工技術確保工程質量[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9):186.
[4] 李日峰,周國輝.滑模施工在長洲水利樞紐中江泄水閘門槽二期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J].紅水河,2019,(0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