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 曾仁書
摘 要 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節約了土地,但施工測量難度變大。編制施工測量方案,應包括工程概況、測量參數、儀器和人員、施工控制網的設置、定位和放線、變形觀測等方面。施工測量的實施應從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建立、軸線的投測和標高的傳遞逐步開展。平面控制、標高控制的精度均應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的要求,保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關鍵詞 高層建筑;施工測量;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建筑科技的發展,工程設計水平和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出現得越來越多。這些建筑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住宅和其他建筑。由于高度較高,結構更為復雜,使用壽命較長,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對施工要求更為嚴格。工程測量是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工作,其中施工測量則是保證建筑施工正常進行,安全使用的關鍵工作。
1施工測量方案的編制
施工測量方案屬于施工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施工測量是將設計圖紙轉化為實體建筑的第一工作,編制好施工測量方案對整個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都十分重要,對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更是如此。
1.1 工程概況
著重介紹與施工測量有關的各種平面或高程控制點起始數據,工程附近建筑物及環境情況,建筑物結構類型、占地面積、地上地下結構層數,建筑物平面布置形狀及特點、建筑物總高度等。
1.2 測量參數
應明確已知導線點的坐標和高程,紅線樁的坐標與高程,起始水準點高程等,應是進行了校核或修正后的正確數據。
1.3 測量儀器和人員配置情況
測量儀器應根據工程復雜程度配置,明確種類、精度和數量,高層建筑應包括全站儀、自動安平水準儀、鋼卷尺、鋁合金塔,激光垂準儀及其他相關配件等。人員配置一般3~5人一組,施工繁忙時可分成2個小組同時進行。
1.4 施工控制網的布設
施工分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高層建筑平面控制網應分為兩級控制,首級網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網。次級網是建筑物定位和放線的依據,應盡量靠近建筑物。高程控制網是施工場地內地上、地下建(構)筑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1.5 建筑物定位和放線
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內布設的控制點定位,要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后視點)為依據,也可以建筑紅線為依據定位,還可以已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軸線定位測設應在建筑四周布設軸線控制樁。
1.6 變形觀測
按規范要求選擇好變形觀測點,要與設計者溝通確定觀測點位置。
1.7 測量控制樁的埋設和保護。
一般應埋設在距基坑放坡線3m以外的堅固地方,樁頂周圍應砌筑20cm高的保護臺或設置其他保護措施[1]。
2施工控制網的建立
2.1 平面控制網
由于施工場地存在各種影響因素,控制點易受到破壞或者產生沉降,應當采取分級布設的方法,在下一級控制網出現問題時及時由上一級控制網復測恢復。首級網應在離施工區域較遠不易受到施工影響的地方布設,且應選擇在點位穩定、觀測條件好的地方。根據工程大小可以采用全站儀導線或GNSS技術進行布設。二級平面控制網應該在施工場地建筑物周邊布設,用于建筑物定位和基礎放線。二級網就布設在施工現場,特別容易被破壞或沉降,所以應定期進行校核檢查。進入到二層以上各樓層施工階段后,在各樓層上還應當布設三級平面控制網,以便于建筑物內部的細部位置定位,主要是各樓層軸線的定位。
2.2 高程控制網
與平面控制網相同原因,高程控制網也應設置兩個級別。高程控制網通常采用水準網。一般高程建筑的水準網可以采用三等水準網,超高層建筑則需要采用二等水準網。首級水準網離施工場地較遠,不能直接用來為基礎工程施工抄平,所以還得在施工場地內布設次級水準網。在基礎施工完成后,應該在基礎上布設水準點,為后續高程放樣服務。超高層建筑則主要是在核心筒外壁上測設水準點,并以此為基礎控制整層樓的標高[2]。
3軸線投測和標高傳遞
3.1 建筑物軸線投測
高層建筑基礎軸線可利用二級平面控制網用全站儀直接放樣,待基礎起來后在基礎底板上設置控制點,在其上的各樓層對應位置預留20cm*20cm的孔洞,在控制點上安置激光鉛垂儀,激光鉛直儀視線穿過各層預留孔洞在其上的施工樓面接受靶上打出軸線控制點在該樓面上的投測點。為提高精度,可以分別在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分別進行投測,以四個點的相互連線交點作為該樓層最終確定的軸線控制點。各層所投測的控制點應經過閉合校驗并合格,然后以這些控制點向建筑物細部和有關邊界線擴展。如軸線、墻、柱、梁、門窗洞口等。為提高校驗控制點的精度,對于超高層建筑,可以采用GNSS測量控制點的坐標,與設計坐標值比較,進行檢核。
3.2 標高傳遞
從建筑物的第一層開始,每層均需要在施工面測設水準點,且數量不少于3個,這些水準點同樣要進行復核,要求是三個點之間的高差值要小于3mm。然后以此為依據確定本層建筑細部的標高。向上傳遞時可用鋼尺直接測量進行,也可以用懸掛鋼尺法和全站儀天頂測距法。要求每層測量均應該從基準點傳遞,不得使用下一層的標高點傳遞。高程傳遞上來后,還應該和下一層的標高點進行對比檢查。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只有50m鋼尺,則鋼尺直接量的話對于50m以上的建筑就要分段向上傳遞,會增大誤差,效率也低,并且在測量過程中鋼尺會受風力影響不穩定。故使用全站儀天頂測距法相對要簡單一些,且受到的影響要小一些[3]。
4結束語
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節約了土地,也成了城市中的風景。由于高度較高,導致其施工難度較大,施工測量難度同樣變大。但只要認真編制好施工測量方案,按照方案進行,認真做好每一步驟,則不管是平面控制的精度還是標高控制的精度均可以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的要求,保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參考文獻
[1] 賈小凱.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5,(9):116,119.
[2] 覃始貴.對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16):27-28.
[3] 謝建樹.高層建筑防水工程的要點分析及質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7,(24):98.
作者簡介
程媛(1971-),女,重慶墊江人;教授,現就職單位: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及測量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