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鍇
摘 要 歷史建筑是具有一定科學、歷史與藝術價值,充分反映了當地風貌特色的建筑物,不包含仿古建筑。而近代歷史建筑則依據中國步入近代史階段,即1840-1949年,中國建筑向現代化發展。近代建筑包含新材料設備建設的建筑,也包括保留鄉土特色的建筑,具有深刻的歷史價值,為保護建筑,基于此,本文將分析近代歷史保護建筑的修繕理念,探究相應的修繕工藝應用措施。
關鍵詞 近代歷史保護建筑;修繕;理念;工藝
前言
中國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對舊城區的改造進行新城市的建設,但是歷史建筑的拆除也導致歷史文化的消失。現今,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對于近代歷史保護建筑的修繕保護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1]。需要相關人員遵循修繕理念,正確應用工藝,從而做好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展現歷史建筑應有的風采。
1近代歷史保護建筑的修繕理念
在進行歷史保護建筑修繕之前,應當對保護建筑修繕保護理念具有正確的認識,是建筑設計師在進行施工技術及方案思路設計的首要任務。認定優秀保護建筑現行法,對保護建筑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歷史信息具有正確的認識,將保護建筑現行狀況全面掌握,了解建筑的修繕需求,才能以此為基礎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經濟性與安全性高的修繕方案[2]。
1.1 原真式修繕理念
以尊重歷史為基本理念,當修繕優秀保護建筑時,需要具有“修舊如舊”的成效[3]。添加材料或者修補保護建筑時,不能完全體現出現代氣息,而是需要保護建筑原有肌體的真實性,從而達到對歷史建筑保護的效果。若是通過加固即可解決,則不用修復。歷史建筑的形式、工藝、材料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修繕過程中需要應用先進的工藝理念與材料,并對歷史建筑的承受能力進行充分考慮,避免對歷史建筑造成其他損傷。
1.2 風格式修繕理念
讓原有建筑的主體結構保持不變,以其特有的歷史風格進行相關元素的增加與改動,完善建筑風格。此種修繕理念以歷史為基礎,綜合應用可以體現歷史建筑的歷史性材料進行修繕,施工工藝與結構則可以使用現代標準。眾多的近代歷史建筑中,其建筑材料可以使用現代化材料代替,以原有的尺寸、結構、外形特點做出原材料的替換材料,當替換完成之后,需處理表面,將其做舊。通過舊物用新物替代的修繕方式展現出修舊如舊的效果,利用再造肌理其表面在視覺上與原構件基本沒有差別,廣泛應用與目前近代歷史建筑的修繕中。
2近代歷史保護建筑修繕應用工藝
對于近代史古建筑的修繕保護,應當以開發再利用,承原舊史,展現現代功能的理念。當選定原真式修繕方法后,需要保證歷史建筑能夠滿足現有要求,符合法律規范,對于功能結構等也需要不同程度的進行調整,確保建筑在修繕之后主題結構滿足安全性需求
2.1 檢測技術
可以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相較于以往的人工檢測其精度更高,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還能避免出現人工檢測導致對建筑結構造成損壞的情況。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屬于具有高精度的繪測技術,原理是激光測距,對被測物體表面密集點反射率、三維坐標、紋理信息等進行記錄,實現實體與實景的三維數據采集,通過計算機將被測建筑的三維模型復建出來,為古建筑歷史風貌的保留提供了準確數據[4]。在古建筑結構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利用無損檢測技術檢測其內部是否存在缺陷或異常等問題,保障了古建筑后續修繕的可行性。
2.2 結構補強技術
古建筑構件出現損壞,可以使用環氧樹脂鞏固技術,其在國外普遍應用于文物修復中。環氧樹脂的修復分為兩大類,即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其中,非結構性主要應用與防止建筑內部腐爛、密封破裂與外觀修復之中,破裂處修復較為明確,只需要檢測其是否封緊即可;結構性修復則不能確定建筑的破裂位置,可能是損壞尺寸未知的內部損壞,為了保證修復強度,則需要在破裂空隙位置注入環氧樹脂。古建筑利用環氧樹脂修復通常在以下四種情況中:其一,端部劈裂,順著木理結構劈裂木材,通常在桁架螺栓處,或者是梁構材中;其二,內部縱向劈裂,近似第一種類型,此種劈裂在構材內部,通常不會影響拉力與壓力,但是能夠將抵抗撓曲強度降低,通常發生在梁與集成材膠合層;其三,構材割開,某些情況下構材可能會完全破裂,讓結構驟然破壞,導致木料拉力降低;其四,構材腐蝕,主要是由于過分潮濕而形成,腐蝕程度過于嚴重則會讓構材承受力全面損壞。
2.3 墻體修繕技術
古建筑墻體結構通常設計年限小于50年,由于當時物力財力與重視程度的影響,墻體出現或大或小的裂縫,需要加大修繕度。作為結構中常出現的問題,墻體開裂需要依據裂縫的性質與寬度進行相應的修繕。若是裂縫程度較小,則可以使用灌漿、剔槽的處理方式,若是裂縫較為嚴重,則使用雙面鋼筋網水泥砂漿的加固方法對墻體開裂部分補強加固,將砌體抗拉能力與抗剪能力有效加強,這兩種方法施工時需要注意監控,以免二次損壞老舊墻體。
而修繕古建筑內部時,若是涉及平面布局、空間分布等,就需要將原有結構布局拆除處理,需要使用現代化輕量級使用工藝設備,避免損壞建筑。
2.4 現代設備的安裝
古建筑的修繕與保護并不僅僅是將城市歷史文明保留小賴,展現出其藝術價值,更重要的則是讓其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們使用古建筑。但是,盡管近代史建筑與現代化生活較近,其建筑物大部分仍然保留著一定的古代歷史風格,將現代工具安裝其中往往會出現格格不入的情況。如何讓兩者不沖突的情況下實現現代設備的安裝,是古建筑修繕的重點內容。可以在實際施工中選擇隱蔽安裝的方式,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欄桿等結構遮擋,安裝與室內風格相近的保護裝置,不僅不會對現代設備的性能造成影響,還讓其從視覺上保持了古建筑的風貌。
2.5 建筑藝術修繕與清洗
古建筑由于其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存在木雕、磚雕等藝術,依據不同類別的古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通常是外加防護措施,不損害立面原貌進行清洗。清洗過程中應當對古建筑材質類型與氧化程度進行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清洗。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高壓水清洗,利用高壓水槍對建筑表面污垢進行清洗;滑雪清洗;使用碳化氨濃縮液15%濃度清洗建筑表面黏性物質;噴砂清洗,利用噴砂器低壓加水噴砂的方式對建筑表面存在的沉積物清洗。
3歷史保護建筑修繕的實際工程
很有幸,在2014年開始參與了河南省開封市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整治工程標準院落項目。
開封雙龍巷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善的四合院片區,位于河南開封,建立在清末民初,屬于藝術水平較高的近代建筑。作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集宋文化、都城文化、中原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近代文化為一體,是歷史上著名的七朝都會,宋都皇城,中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水色半城、清秀旖旎的北方水城,是五教并舉、民族融合的豫中明珠。該項目包括片區規劃、棚戶區改造及部分掛牌歷史保護建筑修繕。主要目標是再生與復興雙龍巷街區,展現出清末民初時期名宅風貌,實現城市記憶的恢復。
本次工程中主要使用現代化掃描技術對保護建筑進行檢測制圖,建筑數據如角柱、柱距等,木雕、磚雕等構件關系尺寸、梁架等詳細測量,繪制平面圖、立面圖、仰視圖、側立面圖、俯視圖比例為1:50,構件大樣圖比例為1:10,標明建筑各個構件名稱,分類進行編號釘牌,尤其是構件落架,若是出現位置弄混則會導致復原時不能歸位。
落架順序以古建筑建造特點與梁枋榫卯關系,從屋面開始,自上而下拆落,拆落過程中注意榫卯保證完好無損,不能使用鋸、斧等工具,拆下構件放在現場工棚中,嚴禁太陽暴曬與雨水侵蝕。挖補損壞、槽朽構件,利用環氧樹脂進行灌漿粘補,嚴重損壞的構件直接更換,由木工師傅依據原構件復原圖進行現場木雕安裝。加固開封建筑臺基基礎,使用紅砂石條壘砌,水泥砂漿粘縫,柱礎借助水準儀操平定位,單道石條連接柱位間。柱子中多被白蟻蛀空,柱徑外皮良好使用材料灌漿處理,對于墻體裂縫同樣進行灌漿處理,裂縫嚴重用雙面鋼筋網水泥砂漿的加固。
為了實現就建筑再利用,整體不居中雙龍巷街道兩側建筑保留,通常為一層,少數為二層,核心院落全部保留,并開挖地下室,將建筑面積提升。
4結束語
總之,近代歷史保護建筑沉淀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地域、情感等信息,因此,需要通過現代化技術,在古建筑修繕中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歷史建筑的修復必須經過檢測調查,獲得建筑物與環境的信息,提高建筑結構可靠性。本文從檢測技術、結構補強技術、墻體修繕技術、現代設備安裝技術、藝術修繕與清洗著幾方面出發,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推動我國近代歷史保護建筑修繕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齊帆,何雪鈺.歷史背景下的古建筑修繕與創新——評《歷史建筑保護及其技術》[J].中國教育學刊,2018,(02):120.
[2] 史波.淺談古建筑修繕保護理念和技術[J].現代經濟信息,2018,(22):396,399.
[3] 孫彥婷.近現代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以膠海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7,(11):83-84.
[4] 姚雨生.現代科技在歷史風貌建筑修繕維護中的應用[J].中國房地產,2017,(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