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寅明

班會背景:
進入高中,學生中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學生在學習上和心理上存有很多的困惑:成績優秀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學習較差的學生有自暴自棄的傾向;而中游的學生努力了卻不見太多收獲,對于高中畢業后的路他們很迷茫。
活動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同學們明確了人生的奮斗目標,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并認識到實現理想的路途充滿艱辛,需要靠同學們腳踏實地,不懈地努力,才能實現心中美好的理想,使美夢成真。
設計思路:
一、歌曲導入:《仰望星空》
二、辯論比賽:理想的有無對人生并沒有多大影響。
三、填寫圖表:“個人的成長路線圖”及“個人病歷”。
四、總結發言,在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中結束
班會流程:
一、歌曲:《仰望星空》
班主任:斗轉星移,年華似水,7年前,我和我第一屆的同學們一起去迎接高考的洗禮,現在我又領著你們聽著一首勵志的歌走在高一,最終也要去迎接高考……四季輪回中我們正一點點地長大。當年同學們多已成家立業小有所成,而同學們你們的未來又將怎樣呢?今天,班會的主題就是:星并不遠 夢并不遠 只要你踮起腳尖。
二、辯論:《有夢才會有遠方》
流沙河在《理想》中描述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沒有理想的青春,就像沒有太陽的早晨。沒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臺沒安馬達的機器。對我們青少年來說,理想就更重要了,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胸無大志,那我們的國家未來就沒有希望了。
然而,許多同學認為,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并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也活得挺好的,可見,理想的有無對人生并沒有多大影響。
那么,到底誰對誰錯呢?請同學們展開辯論。(組織形式同正規辯論賽相同)
注意:極有可能反方獲勝。原因應該是學生認識的高度不足,老師可以從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來引導。如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青年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牛頓23歲創立“微積分”,愛因斯坦26歲建立“狹義相對論”,達爾文29歲提出“生物進化論”,馬克思30歲發表《共產黨宣言》。
三、圖表:《這一天我開始仰望星空》
1、學生暢談自己今后打算。
人活世上,誰不希望能有作為于社會,回報于家庭,慰藉于自己?幼時的我們曾經也有過這樣那樣的夢想,可是,歲月的風霜,世事的艱辛,人情的冷暖,使許許多多的人變得麻木漠然,不思進取,怯于奮爭……
但是,時間不為哪一個人停留,我們終究會走出少年,走進青年、壯年,走向老年,直至走完自己的一生!
現在請同學們填寫下面的圖表,這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路線圖,請你在年齡后的空格中如實填上你將在這些年齡時做些什么?
這一天我開始仰望星空
我的成長路線圖 “個人病歷”
16歲——18歲
19歲——22歲
23歲——26歲
27歲——30歲
1、分析當前班內形勢,指出存在的問題。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們現在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有旺盛的精力,有驚人的記憶力,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
同學們,我們該采取那些措施來使我們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呢?
對目標的確信(我一定能實現目標)→→→產生勇氣、能力、精力→→→解決問題的技巧→→自尊、自我價值的體現。
全班同學填寫“個人病歷”。
四、班主任總結發言:“為了夢想,拼了”
1、心中要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一個人沒有目標,人生必定以挫敗結局;有了目標,一切事情都會清晰、明朗地擺在你面前,為什么而做,應該怎樣做……人生就變得充滿意義,。
2、要有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進取的力量能把一個弱者塑造為強者,因為進取能夠逼迫一個人做自己極力想做的事,并且渾身充滿干勁。
3、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我們應該不斷總結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鋪平道路。
同學們,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早已知道,有些同學雖然速度不快,但是要他能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最后的勝利。有些同學速度較快,但如果他不珍惜時間,跑跑停停,仍會落后。希望大家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振奮精神,全力以赴,跑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最后,讓我們聆聽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相信只要付諸努力,未來便不再是夢!!!
老師寄語:
There is no fate, but what we make----------John Con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