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興 鄒繼艷 汲紅軍 劉麗 吳軍成
【摘 要】有“工業的血液”之稱的石油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一大支柱。當今世界是一個重視工業發展的時代,而石油是許多工業產品的發展基礎,在國家工業發展中占據很大比例,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都很高。眾所周知,石油是深埋地底的流體礦物,開采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石油開采科研人員通過艱難的探索,終于提高了石油的開采效率。電動潛油離心泵是石油開采發展道路上的一塊基石,為石油開采做出巨大貢獻。電動潛油離心泵自出現以來被廣泛應用于石油開采過程,是實現油田高效率開發的一個重要助力。
【關鍵詞】電動潛油離心泵;采油工藝技術
電動潛油離心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簡稱為潛油電泵或者電潛泵(ESP)。電動潛油離心泵主要是依靠電動機的旋轉和多級離心泵(具有同樣功能的兩個以上的離心泵泵集合在一起)互相配合進入到采油井的石油液面以下抽取石油后將石油帶上地面的一種人工采油方法。電動潛油離心泵主要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工作,地面上的電源經過變壓器的轉換將電能通過潛油電纜傳遞給電動機,電動機在通過驅動離心泵旋轉實現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目的,機械能將井底的石油傳送上地面完成石油開采。電動潛油離心泵結構簡單,基本實現自動化,使用方便;相較于傳統桿式泵工作效率高,油井產油量遠勝傳統油泵。
一、國內外情況
石油作為國家工業發展的必須物資,在各個國家都受到重視。石油開采以來,各個國家的采油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各國的采油技術發展水平不均勻。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電潛泵慢慢被應用于石油開采且得到好評。美國是電潛泵采油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而前蘇聯則是石油產量最大的國家,大約有56%的石油產量歸功于電動潛油離心泵。電動潛油離心泵投入石油開采,加大石油開采效率,油井產油量甚至是傳統采油泵的2倍。近年來,國外的電動潛油離心泵發展仍在繼續,電動潛油離心泵朝著智能化,自動化以及遙控檢測的方向發展,可靠性,耐壓耐高溫能力增強,進一步提高了電動潛油離心泵的使用范圍,降低了生產成本。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從美國引進電動潛油離心泵及其散件以來,積極投身石油開采項目,在各個油田退廣電動潛油離心泵,給我國的中后期石油開采奠定了基礎。電動潛油離心泵在我國得到發展,我國也出現了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生產企業,甚至我國生產的電動潛油離心泵被出口到了俄羅斯等國家。未來我國的電動潛油離心泵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二、電動潛油離心泵采油工藝和技術發展情況
由于石油井底環境復雜,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石油開展工作會存在難以避免的問題。如在油井含氣情況下,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由于吸入氣體體積大于最大允許范圍導致電動潛油離心泵無法運轉,造成石油開采效率低下問題;電動潛油離心泵對溫度十分敏感,通常電動潛油離心泵的適應溫度在150℃以內,當溫度過高時電纜和電動機就會受到影響,造成電動潛油離心泵運行不暢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石油工業的進步,石油開采的科研人員對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發展研究也在深入?,F代科技發展的產物被不斷應用于其中,電動潛油離心泵取得飛躍式發展。俄羅斯伊熱夫斯克電動機械廠的科研人員通過分析研究石油開采時復雜的井底環境研制出一種EDN5型隔膜電潛泵,這種新型電動潛油離心泵可以起到節能作用,具有耗能低,采油效率高等優勢,受到石油開采工作者的青睞。此外,美國石油開采機構的科研人員還研究出可以根據輸出電壓和輸出頻率調整電動潛油離心泵的新型電動潛油離心泵—變頻驅動電潛泵這種新型離心泵能夠做到適應不同的輸出電壓工作,解決了石油開采過程中的電壓值起伏問題。還有能夠抵抗化學藥品腐蝕的新型電動潛油離心泵,這些新型電動潛油離心泵的出現表示在新技術的支持下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發展會迎來新機會。有更多功能強大的電動潛油離心泵正在被研制出來,這些新型的,改良過的電動潛油離心泵將會為石油開采帶來新的機遇,未來井下的石油開采會發展的更好。
結語:石油作為許多交通運輸工具的主要能源,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開采工作對于各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電動潛油離心泵的出現提高了石油開采效率,同時,一直在改進缺陷,不斷發展,給石油開采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石油開采做出巨大貢獻。新技術和新設備在電動潛油離心泵中使用,給電動潛油離心泵的發展帶來助力,未來,電動潛油離心泵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給人類工業發展帶來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潛油電泵的原理及使用[M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2]石油鉆采機械[M ].東營:華東石油大學出版社,1998.
[3]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大學.石油技術辭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4]李永太.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5]姚亦華,海上油可潛油電泵生產系挑優化設計與工現診斷[D].西南石油學院博士論文,2002
[6]師世剛等編著。采油電泵采酒披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作者單位:1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
2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二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