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
摘要:會計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有了長足發展,據統計,2013年我國有607所普通高校開設了會計學本科專業,2015年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規模超過了10萬人。國內眾多學者以“會計教育”為主題對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進行了探討,孫錚、李增泉認為,我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雷同,令人瞠目結舌;楊政等認為,高校會計學本科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無視人才市場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能力需求;何玉潤、李曉慧認為,我國會計教育改革在積極探索通識教育和實踐教學,但會計人才素質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以上研究表明,我國高校會計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尚不能令人滿意,但國內還較少有文獻對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差異提供相關數據支撐。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培養差異;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勢頭也如雨后春竹般強勁。金融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僅對我國經濟大環境提出了要求,還對我國專業性人才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一要求引起了會計行業的廣泛重視,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會計無法滿足國家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路徑
(一)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在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戰略的大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要融入高等教育各學科教學中。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先要將創新創業融入會計專業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會計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深入挖掘會計知識的創新創業素材,引導學生關注財會領域的發展方向,并尋找創新創業商機。另外,創新創業教育要與會計專業教育進行整合,通過會計通識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及技能。學生掌握了公司運營過程中的項目選擇、籌資、公司運營、利潤分配等知識,學生利用會計學原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并用專業會計人士的眼光和經驗對創新創業進行分析和實踐。
(二)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主要是公共課、通識課、實踐課三大部分,課程設置目的是培養學生會計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業實踐。一個企業的創立及經營,涉及前期的市場調查、市場環境分析,涉及企業類型的選擇,所以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企業注冊流程、企業融資、會計業務核算等知識。通過課程體系的創新,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內容,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和寬度,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學生重新構建會計知識體系。在知識體系的引導下,學生能形成創新創業思維,并增長創業能力,使會計知識與創新創業結合,提升綜合能力。
二、我國高校會計學本科專業的課程結構設置差異分析
課程結構屬于一種人為結構,是人們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在課程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是課程體系的主體部分。課程結構的合理設置是實現會計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前提,是培養創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課程結構設置的差異體現了高校培養會計本科專業人才的理念差異。本文按照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教育課程四大模塊對我國十二所高校設置的會計學專業本科課程進行了分類,其中,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語文、數學、體育、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包括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包括會計學、中級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方面的課程,實踐教育課程包括專業實習、認知實習和畢業論文等環節。我國十二所高校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40.74%,其中,四所綜合類高校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43.48%,四所財經類高校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41.81%,四所地方類其他高校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36.93%。我國十二所高校設置的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16.47%,其中,四所綜合類高校設置的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17.90%,四所財經類高校設置的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15.66%,四所地方類其他高校設置的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15.84%,我國十二所高校設置的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21.34%,其中,四所綜合類高校設置的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25.57%,四所財經類高校設置的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23.89%,四所地方類其他高校設置的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重的平均值為14.58%。以上數據表明:我國綜合類高校在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選修課課程的設置上賦予了更多學分,體現了我國綜合類高校在培養會計本科專業學生過程中注重“著重基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培養我國差異化的會計本科人才
(1)高校應發揮自身辦學特色,設置科學的會計學本科培養方案。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應堅持走有特色的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之路,在滿足會計學本科教育一般目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發展、所在區域,堅定不移地在會計學本科培養方案中發揮自身特色。(2)教師應結合自身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教師作為會計學本科培養的直接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緊跟我國高校會計學本科教育的差異,不斷提升自身知識結構、教學水平。(3)政府應構建明確的教育評估標準,持續地監管高校會計學本科培養質量。教育評估是保證會計高等教育質量不可或缺的制度性安排,可以兼顧政府審批與高校自主辦學的各自利益訴求。
結束語
我國高校培養會計學專業本科人才存在的差異,體現了我國不同類型高校的自身使命、戰略、特點和質量保障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是對培養會計學教育目標“高級專門人才”內涵做出的反應。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會計專業教師應當從不同層面上為培養我國差異化的會計本科人才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姚明.會計學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科技風.
[2]?蔣瑜峰.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培養差異研究[J].商業會計.
[3]?張妙凌.會計專業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4):90-91.
(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