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信息化、高端化的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采暖通風工程技術也朝著精密化、自動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暖通風技術的發展現狀,剖析了暖通技術難以解決的技術性難題要點,然后從三個方面講解了信息化技術下的采暖通風工程技術的創新應用,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采暖通風;創新方案
一、我國采暖通風技術的發展現狀
1.1空調水循環系統紊亂
施工工人在進行采暖通風建設施工過程中,會設計出預留空間供后續管道的安裝,不同直徑、長度的管道在既定空間內相互交叉,導致水循環線路中出現氣囊,當氣囊積攢到一定數量時,會造成空調冷凍水的循環堵塞,進而阻礙空調的水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行。施工過程中忽視管道的徹底清理也是造成空調水循環系統紊亂的原因之一。
1.2.隱蔽工程施工技術要求高
在進行設備安裝過程中,隱蔽工程直接決定了采暖通風設備的安裝效果,如果沒有成熟的布線技術導致隱蔽工程安裝失誤,后續的維修難度會大大增大,因此,隱蔽工程的安裝對施工工人的安裝技術要求高,施工工人安裝過程必須嚴格遵守施工要求與技術標準。
1.3.空調噪音問題
隨著人們對舒適生活體驗的標準越來越高,有效降低空調噪音成為采暖通風工程的技術要點之一。有些空調過于追求價格上的低廉,空調缺少消音設備或者消音設備質量不過關,這種空調帶來的噪音是持續性的。其次,有些空調受制于狹窄的安裝空間,不得不選擇在休息區周圍安裝空調,給用戶帶來了不好的使用體驗。最后,一些安裝工程忽視了管道上的消音,而空調的管道會隨著空調循環系統的運行發生震動而產生噪音。
1.4.暖通空調技術缺乏科學評價方案
我國的暖通技術發展相比于發達國家較為落后,也缺乏對暖通質量評價的科學標準,使得科技落后的暖通公司沒有辦法了解到科技改進方向與詳細的質量要求。同時,我國目前采暖通風技術的應用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不符合我國綠色環保的生產理念。
二、信息化技術下的采暖通風工程技術應用
2.1.BIM技術的應用
BIM 技術是指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整合處理相關數據,并構建出立體的三維設計模型,可以準確做出風險預估與風險防控,提高了空調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實效性。采暖通風技術中BIM技術的核心是熱工信息數據的計算與分析,設計出合理、科學的管線鋪設路線,避免隱蔽了工程中的管道交纏問題。
BIM技術可用有效解決管道安裝問題。目前我國的暖氣通風技術主要是利用二維的平面設計方法,不同專業的線路設計方案是相互獨立的,容易出現線路交叉纏繞等問題。且地下管道布設需要在極為有限、狹窄的空間里安裝排布數量多、分類復雜的機電管線,管線會相互碰撞交纏,而BIM技術利用三維設計方法,使得不同專業的線路設計能夠同時進行,再通過Revit軟件實現三維可視,對隱蔽工程中管道碰撞問題進行科學預測,標出可能出現交纏線路問題的具體交纏點給施工人員提前做出提醒,同時也提高了隱蔽工程中地下線路設計的合理性。
BIM技術還可以解決負荷計算問題,采暖通風的主要目的為為了用戶在冬季可以調節自己舒適的溫度進行保暖,在夏季可以利用涼風降低室內溫度。為了維持舒適的室內溫度,暖通空調需要滿足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對空調的熱負荷狀況進行實時跟蹤來確保空調的正常運行。而BIM技術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處理,計算、預算出空調系統的熱負荷,方便空調的不定期維修。
BIM技術作為一種主要的三維立體模型設計技術,可以將采暖通風工程中的技術要求進行立體、直觀的展現,繪圖過程較傳統的CAD繪圖方法,繪圖效率高、圖像立體性強、圖像之間的關系緊密、反映問題更加直觀。
2.2.采暖通風工程的自我調節技術
隨著我國四季氣候變化,暖通空調的功率不是一成不變的,暖通空調需要根據溫度的變化調整自我的運行功率。變頻技術通過對室內環境狀況的實時監測,可以實現對采暖通風系統能量的科學調控。室內環境狀況主要是隨著陽光照射強度與室內人員個數變化的,當室外的紫外線照射增強,采暖通風設備就要提高變頻冷水調節機組的運行功率,當時室內人員數量發生大幅度增加時,采暖通風設備就要根據室內實際溫度開展自我調節,確保能量供應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同時,變頻技術的功率、頻率調節能力強,能夠減少大量的能源消耗。一方面,變頻技術實現了采暖通風工程的實時調節溫度功能,可以及時、快速調節系統水泵以及外部的溫度,即使在空調熱負荷很低的狀況下也可以實現自動變頻,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另一方面,變頻技術可以由不同設備單獨控制,其余設備的不良工作狀況并不會影響暖通工程運行效率,滿足了用戶的基本使用需求。
2.3.暖通施工項目的信息化管理
通過將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可以將分散、獨立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整合,實現暖通施工項目組的信息共享、實時監控。促進信息化技術與采暖通風技術的融合與創新,主要是將信息化的科學技術、新興技術與采暖通風設計相融合,利用一些先進的建模方法集成了功能建模和數據流方法,可以創建出三維立體的結構模型。在采暖通風的創新策略交流上,信息化共享可以促進不同領域公司的技術學習、信息交流,方便相關單位彌補自己的技術不足。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采暖通風工程在建筑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優質的采暖通風工程可以有效調節室內溫度與室內濕度,優化用戶的居住體驗。但是目前我國的暖空技術仍然存在技術性問題,缺乏對于空調水循環系統紊亂、空調噪音問題、隱蔽路線施工問題等技術難點的把控。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采暖通風技術的融合已經變成了主流發展趨勢,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BIM技術實現合理科學的管線鋪設路線設計、實時的熱負荷監控、三維立體的方案設計,利用變頻技術及時、快速調節系統水泵以及外部的溫度,利用施工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信息實時共享。
參考文獻:
[1]?劉芳菲.高層住宅暖通設計中的問題及改進方案[J].住宅與房地產,2019(31):88.
[2]?于秋陽.暖通設計中綠色理念和節能技術的運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8,16(23):92+94.
作者簡介:徐丹丹(1990—),女,遼寧省沈陽市人,研究方向:采暖通風、熱能與動力工程。
(作者單位:沈陽液化氣管道供氣設施安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