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岳雷
近些年,我們針對群眾的體育活動,做出了許多的探索與創新,但這些創新大多是針對城市群眾開展的,很少有針對城鎮群眾獨立進行的創新與探索。而城鎮居民因為運動器械較少,所以他們的體育發展才更應被重視。本文就針對城鎮群眾體育發展進行了探究,總結出了一些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對策,以期為城鎮體育發展提供依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生的生活空閑時間增多,對于健康以及體育運動的需求增長,所以對于體育活動的發展也提升了關注度。隨著現在網絡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人們更明白在滿足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上,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提升城鎮群眾發展、引導人們科學認知和進行體育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發揮政府作用,創新體育參與形式
城鎮群眾體育發展一定是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扶持作用,增設適合各種階段群眾鍛煉的體育設施,加強資金的投入。同時政府還要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城鎮群眾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逐漸將群眾被動參與體育運動轉變為主動的參與體育運動。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學校的體育運動來帶動群眾的體育發展,我們可以利用高校的平臺來改進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創設更適宜全體群眾的體育健身項目。最后,還可以創設一些無償但是相對安全的戶外體育鍛煉項目或者體育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活躍群眾的參與動機引更多群眾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提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還能在節省了開支的同時,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搭建平臺。
2 轉變群眾觀念,提高居民健身意識
因為城鎮居民的健身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個人經濟狀況所限,所以對于“花錢買健康”或者固定的鍛煉這種,還是不太能接受。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群眾的觀念提升居民對于體育健身的意識水平,激發群眾自愿自發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并不斷建立和強化體育健身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例如,我們我可以在城鎮中,向群眾宣揚體育運動的好處: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體感知能力的發展,使得大腦思維的靈活性、協調性、反應速度等得以改善。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還能使人在空間、運動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了腦細胞工作的耐受能力。同時體育運動還有減肥健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骨承受負荷、減緩骨質疏松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讓群眾了解的方式來轉變群眾觀觀念,從而促進群眾健康意識和城鎮體育的發展。
3 組織體育活動,豐富群眾體育項目
在城鎮群眾的體育發展中,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不同形式的體育項目,來提升群眾的健身熱情、豐富群眾的健身方式。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等概念得到人民的支持。例如,我們可以組織馬拉松比賽,創設迷你組、半程組、全程組,讓群眾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可以開展群眾乒乓球比賽,比賽項目有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兩種,供群眾選擇;可以開展趣味體育活動。比賽項目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自行安排,像:兩人三足、跳大繩、接力返程跑、保護基地等。我們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來豐富群眾的選擇,幫助群眾增加更多的體育活動趣味性。
4 利用身邊資源,增加體育鍛煉資源
體育建設的發展,還要懂得合理的運用身邊的資源:(1)體育活動中心可以適當的開放體育館,制定完善的制度,向社會人員實名制發放體育會員卡,利用自動購買的方式,適當的繳納會員費,并且要限量發售;(2)養成良好的城鎮群眾體育運動健身的風氣,引導靠近居民區的有體育場的單位以及公司,在上班期間適當的開放體育場所,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3)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強調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在河邊、公路旁或者公園等地方,可以建設一些雙杠、踏步機、秋千、單杠、滑板滑梯以及相對寬闊的“走跑兩用道”。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建設社區的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讓體育活動真正的走進生活、走進社區,并真正的讓體育運動得到發展;(4)發揮學校的體育設施和場地的優勢,動員各個高校開放場地,由政府出面協商解決場地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增加群眾的健身場所;(5)在廣場上,可以組織各種廣場舞和體操,讓群眾在開心、快樂的集體氛圍中,參與體育鍛煉;(6)規范住宅建設,增加實際的健身器材數量、品種和健身設施面積,真正為群眾體育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精神世界、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與探索城鎮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以此來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群眾體育生活需求。
科研項目:2018年榆林市社科聯青年項目,項目編號:YLSKGH2018-23。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