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肖知潞
2018年貴州藍莓種植面積達16.3萬畝,產量達3.5萬噸,目前已成為中國藍莓第一大省。
盛夏時節,麻江烏卡坪藍莓生態循環產業示范園內,藍莓掛滿枝頭,這里的群眾迎來了“甜蜜收獲季”。
貴州藍莓從2000年首次在麻江引種試種成功,經歷攻克育苗技術難關,目前藍莓產業全面“開花結果”。從小小的藍莓鮮果到藍莓酒、藍莓酵素、藍莓干、藍莓膠囊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藍莓產品進入市場,一個個小漿果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走向大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麻江縣龍山鎮共和村甕安寨村民龍國本,2009年開始整理自家的荒坡地,種植藍莓15畝,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現在每年有18萬元的純收入,家里蓋起了小洋樓,買了小汽車,當地村民都稱藍莓為“致富果”。
而在2004年,還在浙江商人經營的麻江藍莓基地里打工的龍國本沒有想過,有一天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藍莓園。“因為當時藍莓種苗的價格太高了,要形成規模化的種植,普通農戶根本承受不起。”龍國本雖然看到了藍莓巨大的經濟價值,但是因為種植藍莓的成本巨大而止步。
怎么讓首次在貴州試種成功的藍莓形成規模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不適宜采用嫁接繁殖,扦插又極難生根,藍莓種苗繁殖較難。
2004年,時任麻江縣果品辦公室主任、現任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所長的聶飛帶領研究團隊,在麻江縣金竹寨建立200平方米的鋼架塑料大棚和20平方米全光照自動旋轉噴霧育苗裝置。團隊通過2年的反復試驗,攻克了大田種苗快繁技術難題,使當時國內居高不下的藍莓種苗價格從每株20元以上,降到每株5元左右,到2006年,藍莓的規模化種植成為現實。麻江通過這一技術突破開始了引苗招商之路,快速地將浙江、香港乃至韓國的企業都吸引了過來。同時,低成本的種苗也讓更多普通群眾通過種植藍莓增收致富。
隨后的十余年,聶飛帶領的團隊先后引入了100多個藍莓品種進行栽培,開展了一系列栽培試驗研究,篩選出了主栽優良品種15個,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的山地高效栽培技術成果,在麻江縣建立了我國南方第一個藍莓引種試驗示范園和種苗繁育基地,為藍莓在貴州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藍莓種植實現了規模化,要種出品質上乘的藍莓果實卻非易事。苗木繁育、土質改良、技術管理等樣樣都有高要求。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鏈的不斷延伸,麻江藍莓產業也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藍莓植株死亡、果蠅防控、藍莓貯藏保鮮等問題。
最近,麻江縣賢昌鎮營山村農戶蔡國忠有點煩心事,他種植的藍莓遇到了果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了藍莓的品質及產量。看著新鮮的藍莓果實因果蠅幼蟲的蛀食,逐漸軟化、變褐、腐爛、脫落,蔡國忠十分著急,向設在麻江縣藍莓產業園區里的貴州省藍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求助,沒想到立刻得到了解決方案。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藍莓團隊的副研究員劉曼帶領團隊從兩年前開展了藍莓有害生物生態防控研究,重點攻克藍莓果蠅和蠐螬的生態防控技術。他們在產區自然環境中找到了生態防控果蠅的方法和防治地下害蟲的天敵——白僵菌,給藍莓有機栽培提供了生物防治保障。同時通過果蠅誘捕吊瓶、鋪設反光膜等方法防蟲,經過兩年反復研究試驗,劉曼及其團隊的生態防控法使其試驗田的果蠅蟲害發生率由60%下降到20%。“在藍莓的生產中,果蠅的防治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其生產效益。”劉曼說,目前貴州藍莓產業技術團隊正在對果蠅的生長環境做評估,通過研究果蠅的生長喜好進行防治,使果蠅蟲害發生率下降到20%以下。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所長聶飛(右)與科技人員探討藍莓育苗管理技巧。

麻江縣藍之靈公司工人正將一顆顆藍莓分揀、裝盒、打包。
“為了農戶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科學種植的技術指導,麻江縣在藍莓產業園區建立了‘貴州科學院麻江藍莓工程技術中心’‘貴州省藍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麻江縣藍莓辦公室主任文光忠說,正是貴州藍莓產業技術團隊為企業、農戶、地方政府的“把脈送藥”,從生產技術服務、產品質量把控到產業發展規劃提供科技服務,為麻江藍莓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藍莓扎根貴州,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伴隨著藍莓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藍莓酒、藍莓酵素、藍莓果汁、藍莓干、藍莓膠囊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走進人們視野。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依托藍莓深加工,不斷提升藍莓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藍莓產業附加價值,助力小小的藍莓做成大產業。
“經過多年的實驗研制,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藍莓花青素膠囊、藍莓面膜、花青素精華液等產品的研發,藍莓花青素新產品的面世,將大大提升藍莓產業附加值。”貴州省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徐青一直帶領團隊開展藍莓花青素、多糖的提取分離和純化研究,目前,徐青團隊在實驗室分離純化的花青素純度達45%以上,超過了歐洲36%和美國40%的標準,取得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引領貴州藍莓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
“目前把藍莓加工成果汁、果醬、釀酒只是簡單的深加工,我們想通過研發更有科技含量的藍莓高端產品,吸引更多優秀企業進駐貴州,通過科技引領貴州藍莓產業逐步變強,從而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帶動更多百姓就業。”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所長聶飛說,貴州藍莓產業技術團隊已成為引領中國南方地區藍莓產業發展的主要科技支撐力量。當前,團隊正以創建省級藍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契機,把藍莓產業鏈做大做強,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為貴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據初步統計,貴州全省從事藍莓產業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有300多家,產業覆蓋人口超過200萬人。2018年貴州藍莓種植面積達16.3萬畝,產量達3.5萬噸,目前已成為中國藍莓第一大省。根據《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水果產業發展推進方案(2019-2021年)》,到2021年,貴州省藍莓種植面積將達到22萬畝,將為中國藍莓產業鏈發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