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
結緣雙鷺藥業(002038)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是雙鷺如日中天的成長之后強弩之末的歲月,從2004年IPO上市之后,雙鷺藥業一直保持著投資收益和投資者關系非常優質的狀態,在資本市場是一段佳話。
到了2015年,由于國家醫保開始把王牌獨家品種輔酶列為輔助用藥,開始嚴控,用量和價格都是大幅下調,靠單一產品的短板就顯現出來,于是公司業務開始衰落,股價也是日漸西下,在這個危機時刻,2016年一個獨家強勢品種來那度胺在枕戈待發,所以讓這個明星股票,有了很多困境反轉的可能性,于是筆者進來了。三年多了,不斷的期望、失望,最后斬倉認錯,虧損出局。
我們總是一廂情愿想著過往優質企業會比一般企業更容易困境翻轉,但是忽略雙鷺過去優秀的本質在什么地方,雙鷺藥業從2004年上市以后,創造了依靠單一品種的典型逆襲的神話,從2004-2015年這段時間里,實現58倍多的收益,在A股市場絕對是頂尖優秀的公司,但是雙鷺氣勢如虹的本質是中國藥監局帶給雙鷺的紅利,沒有讓其他的企業類似的產品跟上(專利保護是一回事,但是沒有其他品種引進競爭)。因為獨家,醫院的招標價格不斷上升,由于過量用藥的原因,使得用量不斷攀升,10年來,好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2015年后的醫保改革,對輔助用藥越管越嚴,杜絕濫用,于是量價齊跌,后進的投資者很受傷。
常年靠一款爆款產品過慣了好日子,雙鷺比較于其他靠生物化學藥的競爭者們,研發基本屬于一個非常Low的級別。公司老板徐明波是從軍隊轉業的醫藥博士,對生物化學醫藥有了非常多的理解和布局,所以后來的重磅產品來那度胺算是用很低的成本從收購企業整合過來的,當然這是非常巧妙的借力整合,非常有遠見,但是正因為一直在布局,而屬于自己研發能力的建立遲遲沒有起色,前幾年研發費用只有區區一兩千萬,這對靠研發能力生存的醫藥企業來講,實在不能叫研發投入,于是從2016年的送審,到2018年的批文,來那度胺有了重生,然后呢,和被收購企業卡文迪許關于銷售權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給資本市場又造成了許多不確定性。
現在的醫保局為了實現部分抗癌藥的普惠性,不管創新藥和首仿,基本杜絕這種獨家品種的問題,所以會大力培養有類似產品的競爭企業進來攪混競爭格局,逼迫藥企主動降價,正因為如此,來那度胺自從上市之前叫囂的幾萬塊一瓶跌到現在的幾千塊一瓶,甚至還有更低的,遇到去年底的多省帶量采購的新改革,來那被公布的中標價格不斷下降,對雙鷺藥業來講,未來業績將會受很大打擊。股價因此一路下跌,從300億的市值跌到150億以下,光復時間遙遙無期。
這么多年來,筆者發現醫藥股的投資屬于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搞不清楚很多游戲規則,只能對收集到的現存信息進行解讀。筆者能理解的是,隨著中國進入嚴重的老齡化社會,醫藥行業在未來的幾十年來一定屬于不斷增長的行業,會涌現一批千億元,甚至千億美金市值的大藥企,以此反觀現在的資本市場,空間非常之大,但是對于我等散戶來講,真正理解一家公司的能力非常欠缺。(作者:鼎鼎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