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靜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農業作為我國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那么農業政策的變動會直接影響群眾的收入,進而影響國家農業經濟的發展。當前,怎樣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是全國較為熱議的話題,也是需要探索的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農村政策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提出了相關的推動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機制以及路徑,促使農村經濟能夠穩定可持續的發展下去,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
農業發展是中國的核心發展問題,也是我國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是農業大國,城鄉人口比重失調,農村的人均收入始終上不去,而且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成本高,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下制約農業的發展和生產方式拉大了城鄉之間的差距。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發展無限的農村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的上升化。需要不斷探索農業經濟發展機制和發展路徑,促進農業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一、農村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在大會中提出將小康社會作為我國農村發展建設的終極目標,因此就對于農村的發展基于重視和期待。根據近幾年的發展狀態來看,我國特別關注農村經濟的發展,經常提出一些建設農村發展的政策,農村政策的推出讓農村經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中缺乏金融產品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有農村交通不夠便利。優質的農產品不能及時運出去,農業產量增加的同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農業收入,出現了較大的農產品虧損。在市場經濟中,利用農村政策對其農村經濟加以明確,有序的讓勞動力進行轉移,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二、機制分析
1、農村政策帶動農村產業的浮動
我國傳統的農業發展大多都是以種植業為主,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出臺相關的農業政策,就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業模式。農業逐漸向農村商品化、社會化、國際化發展。調整了農業產品的結構。
2、農業政策的激勵作用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農業利益,農民就會像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參與者一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生產活動中。更快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獲得更高的農業收益。農民們根據政策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自己的生產技術、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總的來說,農業政策可以科學有效的帶給農業發展新的活力和生機。
三、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徑
1、合理規范的引導農業政策
要想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第一步就需要合理規范農業政策,積極引導農業政策的實施。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土地的利用,那么第二步就需要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將農業收益最大化,使土地的種植率可以達到最高。接著第三步就需要將農業產品,借助農業政策進行高效的推廣,在最短的時間內銷售出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最后,還可以對農業發展進行大力的宣傳推廣,吸引當代有文化有素質的大學生回鄉創業,利用高效的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促進農業的發展。
2、合理調整農業政策,城鄉結合
根據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討論之后,在進行農村政策的調整。以實際情況為主,推動各種農村制度的完善。然后依靠我國城市發展的狀態,進行學習,結合城鄉發展,調整農業與工業的用地情況,科學分配這種兩方面的投入。只有這樣農業經濟才會平穩發展。最后還要加強農產品的信息技術構建系統,減少中間程序小帶來的差價,降低農產品出售的成本,使農產品可以低運費高效率的銷售出去,以此獲得最高的銷售額。
3、大大激勵農業政策
想要提升農業經濟的收入需要激勵農業政策。需要對農業和農產品進行補貼,完善政策,促進農民可以積極的銷售農產品。其次,對于農業保險制度加以鞏固,如遇到自然災害農業遭受影響,農民可以根據國家政策得到相應的賠償。之后對農村現在的金融體制進行改革,不但要提供大量的生產資金給農民,還要促進農民的生產資金的合理運用,激勵農民擴大生產,促進農民發展農業獲得更高的農業收入。也要注重優化農業產業的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果業蔬菜業等等,優化農產品的品質,提高質量安全以及市場競爭力。實現大規模的經營,形成區域化的優勢,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4、整合土地資源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根本,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發展農業和提升農村經濟首先需要整合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將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是整合土地資源的前提。只有嚴格執行土地承包制度,才能調動農民開發土地的積極性。利用合理分配,將土地以承包或者轉讓的形式,讓農民進行分配種植,最終實現土地的高效的利用,達到土地的最高種植率,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農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在農業政策運行時結合以往經驗,針對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突出問題,抓住根本,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堅持走我國社會主義道路,走出一條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路徑,進而提升我國農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264300山東省榮成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