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政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靖州發展山區禾花魚養殖的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產業興旺。沒有好的產業,三農要發展,就是一句空言。要發展好的產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便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產業最基本的四個思路。
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靖州地處云貴高原斜坡邊緣,這里山清水秀,氣候涼爽,這里的稻田病蟲害相對較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也很少,禾花魚就生長在這得天獨厚的稻田里,取食禾花等餌料而得名。禾花魚又叫“埋頭鯉”,是鯉魚的佼佼者,適合在稻田中放養,靖州山區苗鄉侗寨都有在稻田中放養禾花魚的習俗。禾花魚肥美味鮮,細膩香甜,深受人們喜愛。
另外一方面,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于2018年全縣實現脫貧摘帽,如何確保貧困群眾在脫貧之后穩定的提高收入和更好地執行鄉村振興戰略,是當下緊迫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靖州作為湘西南邊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年輕勞動力到沿海地區務工的非常多,原本世世代代耕種的稻田荒廢的情況比較嚴重,確?;巨r田的耕種和解決留在農村的貧困群眾穩定提高收入就成為一個具有重大研究意義的現實課題。
雖然靖州山區禾花魚有悠久的歷史和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四集的拍攝,但是還沒有形成相當的規模和足夠響亮的品牌。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需要我們對其發展進行更多的政策推廣研究。
為此筆者先后到靖州兩個鄉鎮的養殖戶去進行了實地調查,分別到了靖州縣渠陽鎮艮山口便民服務中心戈村村(剛好筆者在這里扶貧)和靖州縣新廠炮團村。筆者首先走訪了自己的幫扶聯系貧困戶——渠陽鎮艮山口便民服務中心戈村村七組的村民劉世東。劉世東于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當年即脫貧。2018年通過扶貧小額貸款貼息貸款四萬元,對自家屋后2畝稻田進行了一些初級改造,當年即買了2000多元的魚苗進行試養。當年秋天即全部賣掉,賺了一千多元。2019年花了5000多元購買魚苗,今天秋天即以25元一斤的價格全部賣出,獲利3000多元。
由近到遠,筆者又來到了離縣城42公里的新廠鎮炮團村。村民胡開銀常年喂養各種水產魚,以養魚為生。他2018年還承包了30多畝耕地混養禾花魚,今年由于人手不夠,養殖規模減少到了10多畝。他平時主要在以新廠鎮為中心的幾個鄉鎮趕集賣魚,偶爾到縣城賣魚,但是離縣城賣魚距離太長,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比較高,他嘗試過幾次以后就很少去了,縣城賣魚有固定市場,競爭者多,他的價格也沒有優勢。山區禾花魚在地域上具有天然的劣勢。而且據胡開銀表示由于禾花魚在鑒定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吃飼料長大的普通鯉魚和真正吃水稻禾花長大的混合售賣的行為,這對市民的購買行為帶來了很大困擾。
接著筆者到了靖州農業農村局糧油站,糧油站站長楊紅桃也表示,靖州的禾花魚產業還屬于發展比較粗放的幼稚產業,和臨近的幾個縣來說,靖州的養殖規模還遠遠不夠,發展的潛力很大。
二、靖州發展山區禾花魚養殖的SWOT分析
(一)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的內部優勢。
根據走訪調查的總結和對于靖州山區禾花魚的初步研究,我們得出了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的內部優勢:
1、群眾樂于接受,喜歡食用靖州山區禾花魚。這也是和靖州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關,也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這是靖州山區禾花魚要發展最重要的優勢。簡而言之,有市場需求。
2、山區禾花魚和水稻混合種養模式能夠提高群眾種糧的積極性。靖州本來就有幾千年的水稻種植傳統,吃自己種的稻米,更加符合靖州苗侗群眾的習慣,也更加有安全感。
3、山區禾花魚和水稻混合種養能夠提高群眾的收入。
(二)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的內部劣勢。
1、規模太小,難以形成規模優勢,降低養殖成本。
2、沒有一個統一鑒定的標準,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打擊群眾購買的積極性。
3、沒有一個統一的品牌來營銷推廣,不利于擴大市場。
4、基本還在靖州本地范圍銷售,其他地區群眾沒有嘗試的機會。
5、禾花魚養殖時間短,保證質量的同時產量短時間很難大幅度提高。
(三)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的外部機會。
1、近年來靖州的旅游業越來越紅火,來靖州旅游的省內外游客越來越多。
2、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消費開始升級,禾花魚味道鮮美,可以極大的豐富群眾的餐桌。
3、靖州山區禾花魚產業還處于比較幼稚的階段,發展潛力巨大。
(四)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的其外部威脅。
1、中國水產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品種改良和開發越來越好,群眾選擇水產品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多。
2、混合種養禾花魚的模式在全國很多省市區已經發展多年,且規模大,具有規模優勢。
3、靖州臨近幾個縣市發展禾花魚養殖已經走在前面,且臨近縣市的政府非常重視禾花魚對于扶貧的重要作用。
三、靖州發展山區禾花魚養殖的相關發展政策建議
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能穩定地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收入,為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做大做強,形成靖州的一大特色產業;又能實現基本農田保護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值得政府部門和群眾齊心協力大力發展,需要更多的產業政策扶持。以下,是筆者的幾個比較粗淺的建議:
(一)政府組織培育產業基地,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
靖州山區禾花魚在靖州的產業里面還屬于幼稚產業,亟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培育相關的產業基地,達到一定的規模,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之后才能把農民吸引過來一起共享山區禾花魚的發展紅利。
(二)組織專業人才對農民進行相關養殖專業技術培訓。
傳統的靖州山區禾花魚養殖模式比較粗放簡單,就是把魚苗買來之后放到稻田里任其自生自滅。導致的后果就是禾花魚生長的極慢,產量很難提高。雖然禾花魚的價格比較堅挺,但是經濟效益一般。需要組織相關的專門人才對本地農民進行相關的養殖專業技術培訓。改變粗放的傳統放養模式,提高產量,以提高禾花魚養殖的經濟效益。
(三)針對靖州山區禾花魚的深加工,提高山區禾花魚的附加值。
傳統的靖州山區禾花魚每年只有一季的時間,其他時間想吃還買不到。禾花魚除了活魚現殺和做腌魚、魚干以外就沒有其他方式。只有針對山區禾花魚進行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禾花魚的售賣時間和附加值才能長久的促進禾花魚產業的發展。
(四)品牌宣傳和資金、稅收支持等。
靖州山區禾花魚至今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很多人也不知道有這樣好的食材。所以針對靖州山區禾花魚的品牌宣傳是接下來要發展禾花魚產業的關鍵所在。同時,政府也應該在資金、稅收支持方面對禾花魚產業進行一定程度的傾斜,這樣才有可能慢慢讓靖州山區禾花魚這樣一個幼稚產業慢慢壯大,直至成長為靖州的一個重要產業,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和提高群眾的種糧積極性,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