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內蒙古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現狀,并提出加強內蒙古氣象服務防災減災作用的對策,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氣象服務;農業生產;防災減災
中圖分類號:S16;S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5-109-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5.046
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Inner Mongolia
HU Ri-cha(Meteorologic Bureau of Zhengxiangbai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Xilinguole, Inner Mongolia 013800)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Inner Mongolia was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Inner Mongolia were gave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y.
Key words???Meteorological servi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內蒙古位于我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呈狹長形,境內地勢較高,地形復雜多樣,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共同影響,干旱、冰雹、大風、寒潮等氣象災害頻繁出現,給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工作,增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水平,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當地氣象部門面臨的重大問題。
1 內蒙古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1.1 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效益顯著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綜合觀測基礎地位不斷夯實,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防災減災工作邁上新臺階。目前,內蒙古共有自動觀測站2 376個,較“十一五”末期增加225%。內蒙古穩步推進自治區、盟市、旗縣3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氣象部門與應急辦、農牧業部門、民政部門等相關部門的聯動更加高效。現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可通過微博、微信、收音機、蒙文服務網站、蒙文氣象短信等途徑及時傳遞給基層農牧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危害。
1.2 氣象部門與民政部門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合作機制
2018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與民政廳簽訂合作協議,在災前防御、災中救援、災后重建等方面深化合作。雙方建立合作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氣象部門及時提供天氣預報預警和風險評估信息,民政部門實時共享災情、損失調查評估、防災減災技術及工作情況等信息;共同開展重大氣象災害科學評估,建立完善聯合會商、調查和評估制度;建立綜合防災減災聯合宣傳工作機制,共同開展綜合防災減災宣傳;共同推進城鄉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合作共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工作聯系制度、聯合調查會商制度,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重點領域科研項目攻關和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合作。
2 加強內蒙古氣象服務防災減災作用的對策
2.1 提升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水平
隨著內蒙古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布局的標準化和產業化不斷推進。在農業防災減災中,最重要的就是氣象災害預報體系。氣象部門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社會力量和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氣象災害變化狀況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動態化的監測。構建科學有效的氣象災害預警機制,便于出現重大氣象災害時通過預警機制發布信息。同時,拓寬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傳播渠道,保證農牧民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以便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為不斷提升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能力,需盡快建立綜合性的氣象災害預警平臺體系,對現有的預警機制進行完善,體現預警平臺的可視化特征,以提升氣象災害預報準確率和時效性。
同時,應針對農作物、果樹、蔬菜、花卉等的不同特點,提供精細化的農業氣象預報,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氣象災害防御措施,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氣象部門應及時提供農業生產、輸送、銷售等過程中的氣象變化信息,以便相關環節的人員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降低災害性天氣的影響。
2.2 增強氣象災害處置能力
通過氣象服務信息可以制定科學完善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增強人工增雨、防汛抗旱等防災減災措施的科學性。每年汛期前做好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防止氣象災害出現時引起恐慌,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出現重大氣象災害時,應根據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強度,及時開展會商。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暴雨、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應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并及時發布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吸納優秀人才擴充現有的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團隊,定期維護和更新相關設備,保證設備可正常運行,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予以修復。
2.3 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工作
目前,內蒙古農牧民整體素質偏低,防災減災意識不強。為了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氣象部門需要加大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運用多種手段積極宣傳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增強政府職能部門和農牧民防災減災意識,為在農村地區開展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不斷完善技術培訓制度和科技咨詢制度,以氣象站、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技術學校為基礎,開展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增強農牧民的防災減災水平。
2.4 重視整理分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數據
隨著國家對農業氣象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農業氣象觀測技術快速發展,內蒙古氣象觀測站網覆蓋范圍不斷拓寬。氣象部門應重視整理分析現有的區域氣象觀測數據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準確的氣象防災減災信息。以縣級為單位,由縣級氣象局對縣域內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行綜合管理,以便后續隨時查閱;或者以時間為基準,利用加密采集的方式對綜合數據庫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縣域氣象綜合監測能力,保障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3 小結
做好氣象服務工作,能夠極大地推動農業生產快速穩定發展,提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內蒙古氣象部門應提升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水平,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工作,重視整理分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數據,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農業氣象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瑞.做好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的思考[J].南方農業,2015,9(33):208,210.
[2] 鄧舒敏,王萬超,蔣寧潔,等.基于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農業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4(7):181.
責任編輯:李楊
作者簡介 胡日查(1980-),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服務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