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荔文


摘? ?要:針對云南西雙版納樟科黃肉楠屬植物的葉片性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研究,了解了影響樟科黃肉楠葉片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認識到其葉片的特性和作用。
關鍵詞:樟科;黃肉楠屬;葉片性狀
樟科植物可以追溯到第3紀的古新世,具有悠久的歷史。樟科植物屬于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綱,目前已知的樟科植物約有45屬,其中包括黃肉楠屬[1]。黃肉楠屬植物的用處有很多,其中一些種類可以用作建筑、家具、工業的木材,并且其樹皮與葉還可供藥用[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儀器
游標卡尺、電子秤、量角器、葉面積儀、顯微鏡。
1.2? ?試驗材料
峨眉黃肉楠、思茅黃肉楠、紅果黃肉楠等多種黃肉楠屬植物的葉片標本[3]。
1.3? ?試驗方法
1.3.1? ?宏觀
從每種標本中選出6片保存完好的葉片。用游標卡尺測量其葉片長度、葉片寬度、葉柄長、葉柄粗、葉尖長度、葉尖寬度及厚度[4]。
用電子稱測量單片葉片的重量。用量角器測量其主葉脈與左右任一清晰分葉脈間的度數及與左右葉片邊緣的度數,記為左右葉脈夾角與左右葉基夾角。數出葉片左右各有幾條分葉脈。用葉面積儀測量葉片的面積、長、寬、長寬比,每片葉片測量5次[5]。
1.3.2? ?微觀
選擇不同種類葉片樣本,將其切為小片并在顯微鏡下觀察拍照。調至20倍,數出每個區域中氣孔的數量,用軟件ImagineJ.exe(2)計算出氣孔的長度、寬度和面積。調至40倍,數出每個區域中上表皮細胞的數量,用軟件ImagineJ.exe(2)計算出上表皮細胞的長度、寬度和面積。
2? ?試驗結果
根據散點圖的計算,共產生36組量具有對應關系。其中,長寬比、氣孔數及厚度與任何數據都無對應關系。葉尖長與葉尖寬、葉脈數左與葉脈數右、葉脈夾角左與葉脈夾角右、葉基夾角左與葉基夾角右僅與彼此有對應關系。表1中所表示的皆為R?>0.9的數值,共有10組。
2.1? ?葉片的性質
從表2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每組都是對應葉片主葉脈左右部分的量。葉片以主葉脈為界,左右兩邊的部分對應性強,故樟科黃肉楠屬植物的葉片左右對稱,中間的主葉脈可以近似地看成其對稱軸。
2.2? ?氣孔數的分布
觀察不同種類葉片20倍微觀視角時的分布情況,發現不同種葉片中氣孔分布的疏密程度有所不同。面積相近的廣州黃肉楠與紅果黃肉楠,紅果黃肉楠中氣孔的數量約是廣州黃肉楠的1.5倍,故其氣孔的分布密度大于廣州黃肉楠氣孔的分布密度。
2.3? ?面積影響因素的分析
由表1可以得知,與面積相關的量分別有葉片的長度、寬度、周長、葉柄長和葉柄粗。葉寬與面積的關系要更明顯于葉長與面積的關系,故同為葉片面積的重要影響因素,寬的效果比長更為顯著。
2.4? ?葉柄長與粗影響因素的分析
與葉柄長及葉柄粗相關的量分別是葉片的面積和重量。葉柄是支撐葉片的重要器官,因此,它對葉片有著很大的作用。若葉片過重,而葉柄難以負擔,就會出現葉片脫落的現象,影響植物的新陳代謝;若葉片過大而葉柄過細,也會因無法支撐而影響植物。因此,葉柄長和葉柄粗與葉片面積及重量相關,并且呈現出近似正比關系。
2.5? ?氣孔面積與上表皮細胞面積影響因素的分析
影響氣孔面積的因素有氣孔長、氣孔寬和氣孔徑。計算氣孔面積時,可視氣孔為雙弓形或近似矩形,分別用扇形面積減三角形面積的2倍和長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因為它的圖案接近矩形,而不像葉面積那樣不規則,因此長度比寬度起到的決定性更大。而用另一種方法計算時,還需要考慮定值圓周率,故氣孔徑的影響略低于長度的影響。上表皮細胞面積也與這相差不大,且上表皮細胞的形狀比氣孔更接近于矩形,其影響因素有上表皮細胞長和上表皮細胞寬。與氣孔面積原理相似,故細胞長的影響大于細胞寬。
3? ?結論與歸納
第一,樟科黃肉楠屬植物的葉片具有左右對稱性,其主葉脈可近似看為對稱軸。第二,不同種類樟科黃肉楠樹屬植物的葉片氣孔數的分布密度不同。第三,樟科黃肉楠屬植物葉片面積與其長、寬、周長、葉柄長、葉柄粗有關,長與寬更加顯著,且寬的影響略大于長。第四,葉柄起支撐葉片的作用,樟科黃肉楠屬植物的葉片面積及重量與葉柄長度有關。第五,影響樟科黃肉楠屬植物葉片中氣孔面積的因素有氣孔長、氣孔寬、氣孔徑,氣孔長帶來的影響大于氣孔徑,氣孔徑又大于氣孔寬。第六,影響樟科黃肉楠屬植物葉片中上表皮細胞面積的因素有細胞長度與寬度,且長度的影響要大于寬度。
參考文獻:
[ 1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 2 ] 徐文斌,萬佳,吳風璨.武漢植物園樟科植物引種適應性評價[J].湖北林業科技,2016,45(1):20-22.
[ 3 ] 劉玉香.樟科主要屬種核型研究及其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 4 ] 陳俊秋.樟科潤楠屬植物系統學研究[D].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08.
[ 5 ] 李朗.樟科新木姜子屬系統學研究[D].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2007.
(收稿日期: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