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芽率是種子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農業生產上保證播種質量的主要依據之一。結合多年從業經驗,系統地闡述了種子發芽試驗的規范化操作流程,以及每一個環節的技術要領,供種子檢驗從業人員開展種子質量檢驗工作時參考。
關鍵詞:種子;室內發芽;試驗;操作流程
發芽率是檢驗種子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種子在購買和儲存之前,必須做好播種前的發芽試驗,以杜絕或降低種子萌發質量造成的幼苗損失甚至減產的風險,充分發揮栽培品種的豐產性能,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因此,做好種子發芽試驗對農業生產者和種子生產經營者是至關重要的[1]。
1? ?數取樣品
無論是哪一種作物,在做發芽試驗前,都必須先進行凈度分析,從凈度分析后的凈種子中用數粒板或人工隨機數取400粒種子進行發芽試驗。一般選中、小粒種子(如黃瓜、小麥等)以100粒為1次重復,設置4次重復;大粒種子(如玉米、棉花等)以50粒為1次重復,設置8次重復;特大粒種子(如花生等)可以設25粒為1次重復,共設置16次重復。
2? ?種子發芽床的選擇
一般采用小、中粒種子用紙上(TP)發芽床,中粒種子可在紙間(紙卷,BP)發芽,大粒種子或對水分敏感的小、中粒種子適宜在砂床(S)上發芽。但無論選用哪種發芽床,都必須滿足以下條件:①保溫、保濕、透氣性好,持水力強;②無毒、無害、無污染;③發芽用水pH值應在6.0~7.5;④如用砂床,建議使用新砂并且過篩,選取0.05~0.8mm的砂粒;⑤發芽所用器具事先應做消毒殺菌處理,防止器具帶菌影響發芽試驗
結果。
3? ?種子置床
種子要均勻分布在發芽床上,種子之間要留有1~5倍
的間隙,防止種子在培養過程中發霉相互交叉感染,同時也保證每粒種子都有充足的生長空間,最大限度發揮每粒種子的發芽潛能。無論是選擇紙床還是砂床,在整個發芽試驗中都要保持足夠的水分。充足的水分是種子萌發的主要條件之一。
4? ?標簽
在培養皿外側貼上標簽,標簽上要標明樣品編號、品種名稱、重復號、置床日期等信息,然后蓋好容器蓋子。
5? ?設定發芽溫度
種子萌發溫度通常分為最低、最適、最高3種。溫度過低會使種子生理活動延緩;溫度過高會使種子生理活動受到抑制而影響發芽,產生畸形苗;只有在最適宜溫度下,各類種子才能正常、良好地萌發、生長。同時,發芽期間發芽箱的溫度應盡可能穩定一致,溫度波動應控制在2℃之內。
6? ?培養和管理
將培養皿放入設置好溫度和光照條件的發芽箱或人工氣候室中。不同作物的種子選擇不同的發芽試驗環境,根據需要可選擇恒溫或變溫處理,在試驗持續期間,要安排專人每天檢查溫度和水分。水分不足時及時補充,使發芽箱內的溫度和水分與標準要求保持一致。如果在發芽床的種子表面有霉菌,可以取出用清水沖洗,然后放回發芽床;如果已經腐爛,應將其從發芽床上取出并進行登記。如果壞種子達到5%以上,則必須在種子消毒后更換壓力床或重新試驗。
7? ?發芽試驗時間
玉米種子萌發試驗持續時間為7d。其他作物根據《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的要求,保證種子萌發有足夠的持續時間。試驗前或試驗間用于破除休眠處理所需時間不作為發芽試驗時間的一部分。
8? ?幼苗的鑒定和觀察計數
每株幼苗必須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鑒定。第1次計數時,應將發育良好的正常苗從發芽床取出,通常對那些可疑的或損壞的、畸形的幼苗最后計數。在試驗室管理過程中,對于嚴重腐爛的幼苗或發霉的死種子,應結合觀察隨時清除并增加計數次數。最后,按照規程要求對幼苗進行鑒定,幼苗分為正常苗、異常苗、死種子3類。根據正常苗、異常苗、新鮮未發芽種子、硬實種子和死種子數進行分類,并在原始記錄表上進行記載。
9? ?結果計算
根據記載結果,分別計算了正常苗、不正常苗、新鮮不發芽、硬實種子和死種子的百分比。如果在一次試驗中重復4次的正常苗的比例在最大允許范圍內,則平均值表示試驗樣品的發芽率。其余部分的百分比是根據4個重復平均數計算的。
10? ?數值修訂
將正常幼苗的百分比修正為最接近的整數,0.5則進位,計算出不正常苗、未發芽種子、硬實種子和枯死種子百分率的整數并求和。如果和為100,則修改程序結束;如果和不是100,則首先找出4個組件的百分比小數部分的最大值,作為最終結果,計算其他組件百分比的整數并求和。如果和是100則修改結束,如果不是100,重復這個程序。除正常苗以外,其他4種成分相同,則優先為異常苗、硬種子、新鮮未發芽種子和死種子。
11? ?打破休眠和重測
在試驗結束時,當有更多硬實種子或未發芽的新鮮種子時,可使用KNO3、GA3等藥劑打破休眠并重新進行試驗。當種子被預測或懷疑處于休眠狀態時,除上述藥劑外,還可在第1次試驗前進行預先冷凍和開水燙種處理。當測試中出現下列條件時,應重新試驗:①砂床或土壤可用于試驗,因為由于真菌或細菌的傳播,結果不一定可靠;②當正確識別苗木數量時,可使用沙層或土壤進行重新測試;③當在測試條件、苗木鑒定或計數中發現誤差時,需采用同樣的方法重新測試;④當100粒種子重復間的差距超過最大容許差距時,應采用同樣方法重新試驗。
12? ?結果
在填寫發芽試驗結果時,應填入正常苗、異常苗、未發芽種子、硬實種子和死種子的百分率。如果這些結果中的任何一個為零,則在格中填充符號“-0-”。填報正常幼苗等百分率時,同時還需填報采用的發芽床種類及溫度、發芽試驗持續時間以及為促進發芽所采用的處理方法。
總之,只有嚴格按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規定進行發芽試驗,對檢驗人員嚴格要求并不斷提高檢驗人員技術水平,才能將試驗結果控制在容許誤差范圍內,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 1 ] 張桂堂,王東彬,劉瑞芳,等.種子發芽試驗規范化操作技術[J].種子,2009,28(6):117-118.
(收稿日期: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