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選
摘? ?要: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技術對于玉米的高產和高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玉米種子的發芽速度并不是非常快,如果需要高產的玉米種子,要采用相應的催芽模式。所以,針對這一技術的研究和分析需要系統和完善,以便促進農業更快地發展。因此,針對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技術給出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被廣泛種植,因此需要綜合思量玉米選種工作、播種工作和玉米生長期所有的管理工作,維護玉米的高產和高質量。盡管玉米種子的催芽率是當前急需提升的,但相對來說,嚴格落實好催芽質量,通過理想的質量栽培強化生長,也是當前玉米種子栽培需要綜合分析的關鍵性問題。
1? ?玉米種子發芽的現狀以及應用的栽培技術
針對種子的高產來說,其中非常關鍵的技術便是發芽技術。通常情況下,玉米種子并不會有較快的發芽速度,如果為高產種子,需要借助催芽模式。篩選出催芽技術之后,結合種植區域和相應的栽培土壤環境。如在北方區域,催芽生長成植株,要分析植株的抗寒問
題[1]。經過玉米種子的催芽,能量之間會發生轉化。因此,種子成為植株之后,可解決早春以及北方冬天溫差大的問題。借助合理的技術,還能使產量提升。借助催芽,種子產生積溫伏態,從而早熟實現更高的產量。但是催芽玉米種子之后,還要大致估算生長空間。由于玉米密度的加大,土壤當中種子會出現競爭的情況,對之后的催芽以及植株的健康生長造成了影響。實施密植的有效前提為土壤合適,如果土壤有非常理想的肥力,可實施密植和統一催芽;如果土壤環境不理想,也沒有理想的通透性,在實施灌溉的過程中,水土失衡的狀況會比較嚴重。在玉米種子正常的生長階段,需要借助人工進行施肥,一般施肥為氮磷鉀肥,次數要多,每次少量。
2? ?玉米催芽技術播種技術的優勢分析
玉米催芽的過程,具體來說便是內部發生糖化的過程,借助淀粉酶的作用,淀粉可以水解成糖,在一段時間的晾曬之后,種子的外表便產生了糖化保護層。種子在入土之后,如有低溫的天氣,過大的土壤水分會導致種子內部的反應停止。因其糖化保護層所產生的作用,可防止種子繼續對水分進行吸收,有效避免了粉種的情況發生,使得保苗率有所提升。催芽之后的種子,還對萌動時期需要的溫度以及水分給予了滿足。入土之后的玉米,在有合適的溫度以及水分條件下,種子的發育以及出苗速度會更快一些。經過試驗數據比較,催芽播種和普通播種的種子相比較,會早6d左右出苗。催芽之后,種子的抗凍性更好,可合理進行早播。適期早播可保障玉米營養生長期向前進行延伸,對更多的營養物質進行積累,并對雌穗分化以及籽粒的需要給予了滿足;還可以促進早熟,有益于對籽粒灌漿過程中的溫度積存和果實飽滿給予滿足,并預防一些病害。
3? ?實現玉米種子催芽高質量的技術方法
3.1? ?合理整地
合理整地工作非常關鍵,有著較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不可隨意、盲目實施。整地工作的開展,是為了方便之后的催芽工作。當前,因為農業技術的推進,整地可借助半自動化的設備開展。但要注意的是,需要深挖40cm,保障土壤留出相應的空間,確保其透氣。此外,為了使玉米種子的生長質量更加理想,不但需要分析土壤的透氣性,還需要對根系的延展性給予明確。因此,深挖種植可以延伸玉米根以及保障透氣性[2]。
3.2? ?精密選種
玉米的種類不只一種。例如,北方的玉米種子,其適應能力要明顯高于南方的種子,導致玉米種子的含水量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催芽技術也要有所區別。結合所在區域的環境和作物的生長特征,對種子進行選擇十分關鍵。如選擇抗病性強的種子,便可參與到之后的催芽處理中。
3.3? ?明確播種距離,挑選合適的播種期
在播種過程中,要把控好播種距離,對于作物的生長非常重要。由于玉米種子的生長期長,在一定面積中對其進行種植,范圍以及數量會較其他作物多一些。所以,系統的測定工作必不可少,要明確最佳的播種距離和播種期。
3.4? ?養護管理
養護管理具體來說便是田間管理,屬于催芽的后期階段,是十分關鍵的。通常情況下,在出苗之后,在一段時間當中要實施養護管理,由專業人員對苗的質量以及高度統一進行觀察和記錄,明確根系生長情況等。如有病蟲害發生,可利用追肥對病蟲害進行治理,并做好觀察記錄。追肥要分階段實施,控制好每次的施肥量。
3.5? ?合理應用新技術
將傳統的技術與農業新技術進行結合,可使種子的生長效率明顯提升,提高發芽率。同時借助新技術,如催芽斷根技術可將播種期延后,也不需要直接暴曬種子。
總之,玉米作為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范圍廣泛,所以對于選種、播種以及生長期等要重點分析,保障玉米的質量和產量。當前應用的催芽技術使得玉米實現了更高的產量和質量,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姜國柱,丁作法.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9(20):57.
[ 2 ] 劉柏成.玉米種子催芽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農家參謀,2019(17):58.
(收稿日期: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