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石志媛
“農業奧林匹克運動會!”率領高規格代表團參會的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部長哈扎耶夫對第26屆楊凌農高會如此贊譽。歷時5 d,58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參會,中外“老鄉”166萬人次涌入的楊凌農高會,于10月22—26日舉行。
數以萬計的觀眾與嘉賓每天在楊凌農高會云集。有來自各地的農民,他們帶著“麻袋”走進現場,各種新型種子、新奇作物被他們“收入囊中”;有眾多的農業科技人員與媒體人士,他們不辭辛苦地“轉場”各高峰論壇,見證一波又一波的智慧碰撞;還有一批政府工作人員,他們在這里探尋農業發展的腳步,預見農業產業的明天……
國際種業創新論壇:把脈趨勢謀良策
各路大咖云集楊凌,共商種業發展大計。10月23—24日,以“國際種業創新技術運用與務實合作”為主題的第三屆楊凌國際種業創新論壇暨種業技術交流與項目合作對接會在陜西楊凌召開。
科迪華、巴斯夫、拜耳、先正達、德國佩特庫斯、安徽荃銀、北京金色農華、大北農、華大基因、中化集團、作物科學亞洲協會等頂級國際知名種業企業圍繞種業轉型升級、基因編輯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現代種子加工技術等發表主旨演講。先正達全球基因編輯技術首席科學家許建平作了題為《基因編輯研究與應用及先正達合作領域和需求發布》的報告,他指出,“當前,基因編輯技術等生物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育種領域,開啟了品種‘定制化——精準育種這個創新窗口。2018年,應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和基因編輯育種等技術的品種已經進入審定試驗程序,2019年乃至將來,中國品種培育技術將實現質的飛躍。”他認為,我國基因編輯技術最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產業化應用將賦予中國農業強勁的競爭力和美好的未來。目前國際上領先的種業企業像孟山都、先正達等在育種上都已經采用基因編碼、基因測序等先進技術,我國的一些高新科技企業也已經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探索。
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科技部農村中心等國家農業、科技部門還就植物新品種保護、種業政策、國際合作項目等進行了現場解讀與推介。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植物新品種保護處處長崔野韓作了題為《創新發展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報告。他指出,“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是企業發展的定心丸,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品種權保護也日益深入人心。通過授予新品種權,保護了玉米‘鄭單958、水稻‘Y兩優1號、小麥‘濟麥22等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綜合性狀良好的植物新品種,推動了品種更新換代,良種在農業科技貢獻率中的比重超過43%,為我國現代種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水稻、玉米、小麥、棉花、大豆五大主要農作物72%的主導品種都申請了品種保護,推廣面積占五大作物主導品種總推廣面積的78%,品種保護為糧食增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次論壇,通過農高會農業科學技術示范推廣的大平臺,使國際、國內知名育種企業、專家、行業主管部門集聚一堂,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分享全球最新種業技術成就與產業趨勢,集中研討、交流國際種業前沿技術與政策,在促進種業科技創新、務實合作等方面達成了許多有益共識。
智慧農業示范園:運用智慧巧種田
嘆為觀止的超大規模,大開眼界的科技應用,超前的園區設計,科學的種植體系,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成為楊凌農高會上不折不扣的明星。以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為中心,也引發了一場關于智慧農業的大討論。
在園區占地48 hm2的空間里,跨度在24 m與18 m的超大跨度大棚,豈是一個大氣了得;占地5.77 hm2的異型玻璃溫室,有人在感嘆它的恢弘,有人則在深思大規模種植背后的智慧農業全產業鏈解決方案;還有生態肥研發區,帶來的依然是不一樣的震撼……
“第一次見到這種模式的智慧農業示范園,以前根本不敢想,種地還可以這樣種!”一位現場的職業農民如是說。
“很激動,這為我們扶貧提供了一個范本,一個發展的藍圖!”一位拿著本子、抱著相機的政府工作人員表示。
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內,人們走走停停,拍拍記記,人氣完全不輸主展館。那么,這些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內流連忘返的觀眾,到底在“看”什么?他們鏡頭下的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
“這是一個自帶科技感的農業示范園”,一位90后農業相關媒體工作人員這樣來形容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小伙子拿出手機里拍攝的照片與同伴們分享,在這些照片中,負責統籌指揮、“指點江山”的陽光智慧服務中心內,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與運營服務方北京三潤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完成一個個數字化指令與操作,每天都會有大量數據生成,也會有大量數字化指令輸出。“你能想象遠程操控種地嗎?他們正在實現這些”,來自山東的小伙子談到這個集結了先進農業智慧的服務中心無不激動。
還有一個令小伙子倍感興趣的東西在物流中心里,這里有一個AGV戶外無人運輸系統。當無人運輸走進了田間地頭,不得不讓很多觀眾與小伙子一樣感嘆科技的進步。
楊凌農高會后,作為國家級農業示范區的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名聲大噪,這個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農科城”的園區,背后是6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近6 000名科教人員的有力支撐。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區成為傳遞智慧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一個關鍵窗口。
“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撲面來
“在一間展館里,看得見巨變,望得見美好,記得住鄉愁,值了!”10月22日下午,在剛剛開幕的第26屆農高會上,來自山東的王先生對C館外廣場的鄉村振興規劃展館贊不絕口。
在本屆農高會期間,還舉辦了鄉村振興楊凌論壇、楊凌制定的13項鄉村振興標準發布、全國首個省級鄉村振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地楊凌……
在鄉村振興(楊凌)論壇上,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田中智表示,楊凌牽頭制定的鄉村振興標準不但走在了全國前列,有效填補了國內鄉村振興領域的標準空白,也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高效實施插上了智慧引擎,為服務新農業、美化新農村、培育新農民奠定了良好基礎,開啟了陜西省鄉村振興領域標準化工作新時代。
“我們魯家村,曾是人均年收入不足2萬元、村集體負債150萬元、基礎條件極差的貧困村。近年來,通過“公司+村+家庭農場”的魯家模式建設美麗鄉村,把18個家庭農場串聯成一個大景區。2017年,魯家村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33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突破35 000元,村集體資產達到1.2億元”,浙江安吉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在2019鄉村振興楊凌論壇上分享經驗時說。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李錦柱、咸陽市禮泉縣袁家村的郭占武也同朱仁斌一樣,在論壇上交流分享了“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經驗,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經驗。
在農高會農展廣場的鄉村振興展區,來自漢中城固的金先生顯得格外認真,圍著整個展區美美地轉了一圈,“原來楊凌不光有農高會,還有這么多漂亮的村子,真是沒想到”,他一邊看著展廳一邊感嘆著。
2019年的鄉村振興展與往年不同的是,采用一體化多角度延伸設計,運用電子投影、VR、互動場景拍照、垃圾分類答題、LED全景大屏等現代化科技手段,搭配藝術化場景式造型效果,滿滿的互動體驗感,同時向參觀群眾免費發放王上、崔西溝等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宣傳冊,吸引參觀群眾深度參與話題討論、留言、拍照留念等活動。
在展區里,美麗宜居王上村、伏波古莊畢公村、生態民俗元樹村、民俗旅游馬家底等一批面貌煥然一新的農村紛紛亮相,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楊凌大膽突破、科學推進、先行先試,全力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樣板村,開拓了更多新的農村發展思路,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楊凌經驗”。
作為國內最高級別的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從楊凌農高會便可窺見中國現代農業的現狀與發展;作為2019楊凌農高會上的“重頭戲”,從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及三潤集團為示范園提供的智慧農業全產業鏈解決方案中便可見中國智慧農業園區的現在與未來;第二次在農高會上專門設置鄉村振興展覽,站在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視角格局,突出楊凌示范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效,全面展現70年來我國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楊凌農高會,感受其始終不忘服務“三農”的初心,守正創新、與時俱進的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美麗畫卷的美好愿景。“作別”楊凌農高會,我竟意猶未盡難說再見,那就留個念想吧,下屆農高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