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生長適宜環境條件,對適宜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生長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得出鄂溫克旗最適宜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的氣象條件,結合當地的實際氣候條件,提出相應的氣象服務對策,對氣象服務當地的草原生態環境建設、指導人工種植黃花苜蓿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鄂溫克旗;氣候條件;黃花苜蓿;影響;氣象服務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6-0006-02? ? ? ?中圖分類號: S541.9? ? ? ?文獻標志碼: B
鄂溫克族自治旗(簡稱鄂溫克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端、大興安嶺西側,是呼倫貝爾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屬于中溫帶亞干旱型氣候區[1],其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嚴寒,夏季溫和、降水集中,春季干燥風大,秋季氣溫驟降,霜凍來得早。鄂溫克旗的畜牧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成功的經驗,旗政府確立了以奶牛業為重點的畜牧業發展方針,加快草牧業發展是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從20世紀70年代起,自治旗開始嘗試人工種草,并取得一定成功。黃花苜蓿是優良的豆科牧草,富含粗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各種家畜喜食的優良粗蛋白質飼料。其廣泛分布于歐、亞兩洲,我國內蒙古呼倫貝爾、錫林格勒盟、赤峰等地有大面積的野生分布[2-3]。在鄂溫克地區開展試驗研究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種植生長的氣候條件,對適宜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的氣象條件進行分析,得出最適宜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生長的氣候條件,結合當地實際氣候條件,提出相應的氣象服務措施,對進一步加強草原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鄂溫克旗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生長的氣象條件分析
1.1? ?氣溫
溫度是影響人工牧草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只有達到適宜的溫度條件,人工種植黃花苜蓿才能正常返青(出苗)、開花、籽粒成熟,從而保證黃花苜蓿產量的提高。鄂溫克旗每年4月上旬,土壤開始解凍,此時土壤積雪較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黃花苜蓿返青(出苗)時期對水分的需要。當氣溫穩定通過4 ℃、積溫>40 ℃時,黃花苜蓿進入返青(出苗)期。此后氣溫不斷回升,黃花苜蓿進入快速生長期。黃花苜蓿生長季一般在90~120 d。鄂溫克旗整體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1.5 ℃,日較差較大,最大日較差34.6 ℃。黃花苜蓿生長很容易受到低溫天氣的影響,生長期較短,對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的正常生長有一定的影響,黃花苜蓿生長旺季為夏季。
1.2? ?降水
黃花苜蓿屬于深根植物,根系較為發達,能夠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耐寒能力較強。其在生長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水分,需水量比禾本科牧草高。當溫度適宜時,降水多少決定著人工牧草產量的高低。春季氣溫回升快、日照充足,有利于人工牧草牧青(出苗)。鄂溫克旗年降水量較為327 mm,年際間變化較大,最大降水量591.2 mm,為1990年;年最少降水量180.0 mm,為1986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的69.4%,此時正是人工牧草生長的旺季,降水多少對黃花苜蓿的產量起著決定性因素。
1.3? ?日照
充足的日照條件有利于黃花苜蓿產量的提高,人工種植黃花苜蓿在返青(出苗)后,人工草場所受到的輻射量高,人工草場產出的潛力較大,輻射量大有利黃花苜蓿光合作用,便于黃花苜蓿授粉和傳粉混蟲活動,極大地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鄂溫克旗年均日照時數為2 896 h,充足的熱量能滿足黃花苜蓿生長發育所需熱輻射,有效積溫對黃花苜蓿生長期長短有一定的影響。
2? ?氣候條件對人工牧草生長的影響
氣溫、水、光熱直接影響黃花苜蓿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高低。近年我國氣候也在變暖,氣溫上升0.4~0.5 ℃,以冬季和西北、華北、東北最為明顯[4]。研究表明:鄂溫克地區的氣溫也在波動中上升。1962—2006年,近45年鄂溫克旗年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氣溫傾向率為041 ℃/10 a[5],氣候變暖對于鄂溫克旗黃花苜蓿種植有顯著的影響,隨著氣溫的升高,造成人工牧草萌動提前開始,而枯黃期延后,黃花苜蓿整個生長發育期得到了延長,干旱、大風和霜凍等氣象災害對人工種植黃花苜蓿生長帶來一定威脅。
2.1? ?干旱
旱災是鄂溫克地區發生次數最多、分布范圍最廣、影響程度最大的一種氣象災害,幾乎每年都有出現。由于鄂溫克地區降水變率大這一特點,易產生旱災。鄂溫克旗以畜牧業為主,所以春旱和夏旱是影響該地區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6]。春旱對人工種植黃花苜蓿返青(出苗)影響很大,此時空氣干燥、降水少而蒸發強,水資源枯竭導致人工草地蓄水能力進一步退化,極易引起土壤缺水,使黃花苜蓿返青(出苗)推后,縮短青草期,降低黃花苜蓿產量。春旱可以造成人工草地沙化,草地等級下降,對草品質影響很大。夏旱發生時,正值黃花苜蓿抽穗開花期,干旱會影響其產量。尤其遇到春夏連旱年份,會造成黃花苜蓿大面積干枯,加速人工草地沙漠化進程,對畜牧業和生態環境造成致命打擊。
2.2? ?大風
該地區易受到蒙古氣旋和地面冷高壓的控制,氣候干燥,多大風天氣,主要出現在春季,夏季次之,秋、冬季出現較少。大風天氣對黃花苜蓿生長破壞很大,長勢不好的黃花苜蓿易被風沙所掩埋,導致其正常生長受到抑制,對其產量和品質都有極大影響。大風帶起風沙對人工草地生態極具破壞,容易加速人工草場草原沙化進程,大風天氣發生在黃花苜蓿返青(出苗)時,會降低土壤墑情,使人工草場返青(出苗)受到很大影響。
2.3? ?霜凍
該地初霜日歷年平均值為9月11日,最早初霜日為8月30日,最晚初霜日為9月25日,極差26 d。終霜日歷年平均值為5月6日,最早出現在4月4日,最晚出現在6月5日,極差62 d。若初霜日提前或終霜日推遲,輕霜凍會使個別植株葉子變成褐色,葉子邊緣、葉尖受害;中度霜凍會使大部分植株的葉片、花序、花蕾、未成熟果實受凍;重霜凍會使植株全部凍死。
3? ?氣象服務對策與建議
3.1? ?合理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
根據氣候和草地植被狀況,對各生態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改善措施。如在退化沙化嚴重地區或沙地邊緣實行禁牧;中度退化草原以休牧為主,適度禁牧,實行劃區輪牧制度是減輕草原過度利用和保護的有效手段[7]。對干旱荒漠地區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禁止放牧牲畜,并進行人工舍飼;干旱季節和地區禁止放牧或縮短放牧時間,減少放牧牲畜,以保護草地植被生長。
3.2? ?加大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力度
在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中,注重種植品種的選擇,因地制宜根據鄂溫克旗高寒的氣候特點,選擇營養成分高、抗逆性強的優質牧草品種,如黃花苜蓿等。同時,加大宣傳、生產技術指導和綜合技術服務工作,增強牧民種植飼草料的積極性。
3.3? ?完善草料儲備制度
通過人工調節飼草料來適應氣候波動造成的草地產草量的波動,減輕畜牧業損失。一是完善可持續的運行機制,由政府、企業、牧民共同參與,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飼草料保存時間,使飼草料保存期延長至2~3年。
3.4? ?加大對氣候變化的研究
氣候變化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然而,目前對其成因和發展規律模擬預測方面還存在許多不明確性,直接影響畜牧業發展政策的制定,進而影響畜牧業生產以及國民經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廣大氣象科技者必須加強氣候變化規律和科學預測的研究[8],制定各種措施和途徑保護草場資源和環境,深化氣象與各涉牧部門合作,通過開展氣候資源普查,對牧區進行合理區劃。
3.5? ?加強氣象監測預警,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做好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信息的發布,充分利用氣象科技如衛星、天氣雷達等先進技術設備,全面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能力,提高氣象預報精準度[9]。針對影響黃花苜蓿生長的干旱、冰雹天氣,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展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使氣象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畜牧氣象災害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規律,氣象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對畜牧氣象災害的研究。
參考文獻: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氣候區劃名稱與代碼氣候帶和氣候大區:GB/T 17297-199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 2 ] 耿華珠.中國苜蓿[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 3 ] 王銀,劉英俊.呼倫貝爾植物檢索表[M].長春:吉林科學出版社,1993.
[ 4 ] 王馥棠,趙宗慈,王石立,等.氣候變化對農業生態的影響[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 5 ] 姜鳳友,包春嶸,梁占武,等.鄂溫克旗近45年氣候變化特征[J].草內蒙古氣象,2007(6):20-21.
[ 6 ] 張敬超.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存在的主要牧業氣候問題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5):68-70.
[ 7 ] 趙春花,曹致中.退牧還草工程對內蒙古鄂溫克旗經濟社會效益的影響[J].草業科學,2009,26(12):19-23.
[ 8 ] 韓晶霞,王躍勤,白國平,等.包頭市近50年氣候變化及對策[J].內蒙古氣象,2011(4):7-8.
[ 9 ] 何蓓蓓,劉奎軍.氣候條件對牧草生長的影響及氣象服務對策[J].自然科學,2018(2).
(收稿日期: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