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摘? ?要:我國是玉米產量大國,玉米播種地域廣、面積大,但不少地區為旱作農業區,玉米生長期內嚴重缺水,導致其產量不高。近年來,現代旱作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改善了干旱農業區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玉米產量低的問題。介紹了旱作農業區玉米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概述了栽培技術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旱作農業;玉米栽培;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6-0041-01?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我國玉米栽培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6世紀中期。因其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可觀的產量,在南北方都有種植。隴東地區作為干旱農業區,采用傳統種植技術種植的玉米成本高、產量低,因此,研究和推廣應用旱作增產栽培技術,將為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作出一定貢獻。
1? ?影響旱作農業區玉米質量的因素
1.1? ?播種季節
農作物的播種季節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選擇好播種時期,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在玉米種植時,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水源。針對干旱地區,陽光過于充足,溫度過高,水分蒸發快,土壤缺水嚴重,經常制約農業區玉米產量。只有深入調研玉米栽培技術,選擇合適的播種季節,選擇耐旱品種和播種密度,才可以提高旱作農業區玉米的產量。
1.2? ?種植密度
在旱作農業區栽培玉米時,主要選擇喜光作物,種植密度是影響其產量的第2個因素,若玉米單株產量高,播種時可以掌控好株與株之間的距離,合理布局與玉米產量成正比,種植密度適宜才有利于旱作農業區玉米產量提高[1]。反之玉米種植過密、光照不足,則會影響玉米的生長,不利于提高產量。
1.3? ?合理施肥
任何一種作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施肥,施肥貫穿于玉米栽培的每一個環節,其可以為玉米栽培提供所需要的養分。目前肥料都是化學成分,若施肥過多,葉面和土壤中殘留大量的化合物,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長。施肥是有講究的,種植多少玉米,應使用多少化肥,也是有相應比例的。同時選擇肥料時,要注意不同的玉米喜好的肥料不同,合理選擇肥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
1.4?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是旱作農業區玉米栽培的必要因素,玉米生長周期短,在其生長過程中離不開水源。只有水源充足,玉米才能吸取更多的養分,幫助其發育生長。玉米生長階段應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利于玉米充分接受水分的滋潤,保證其健康生長。不同的玉米品種對水源的要求不同,合理把控灌溉水源,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的產量,提高農民收入。
1.5? ?玉米品種的選擇
近年來旱季較多,旱作農業區土壤干旱現象嚴重,很多地區都呈干旱和半干旱狀態,玉米種植受到很大限制。雖然當地的玉米栽培主要采用覆膜技術達到節水的目的,但是未選擇合理的品種種植[2]。因此玉米在選擇品種時一定要挑選具有抗旱特征,品種的最佳表現形式為種子顆粒大、根莖生產能力強、根系發達、入土深、能夠充分吸收土壤養分、根莖具有較強的伸長力。在旱季缺失水分的情況下,種子能自主維持光合作用,吸收養分且不會死亡。當前在生產過程中抗旱性較高的玉米品種是登海9號以及陜單609,具有很好的抗寒性、高產性,且單株穗大。
為使品種具備抗旱的特征,除了要選擇抗旱的品種,還要對選購的種子進行抗旱處理,進一步提高玉米品種的抗旱能力,具體可采用藥劑浸泡的方式,浸泡時間大約為48 h,浸泡后晾曬,曬干后5~6 h 即可播種,用藥劑浸泡的玉米具有良好的抗旱效果,能夠保證出苗率,增加玉米產量。
2? ?旱作農業區玉米的栽培技術
2.1? ?地膜覆蓋技術
近些年流行一種新的種植技術,統稱為地膜覆蓋技術,已應用于棉花種植,同時玉米種植也利用此技術,特別是旱作農業區,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地膜覆蓋技術可以增強地表溫度,規避種植播種時間,避免病蟲害發生,避免陽光過度輻射,減少水分蒸發,使其保持充足的水分,減少灌溉次數。為此,旱作農業區玉米栽培可以選擇該技術,實現播種一體化,節約種植成本,提高其產量。
2.2? ?打壟雙行種植技術
打壟雙行種植技術是雙行密植技術、打壟技術以及機械化技術三者相融合所產生的一種技術。該技術應用于玉米栽培領域,可以實現耕地、播種以及施肥等工作,節省了人力,改善了生產效率。然而不同地區之間還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因此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打壟雙行種植技術的選擇,旱作農業區玉米可選擇耐旱品種種植,打壟的壟距采用85 cm為宜,小壟為40 cm[3]。
2.3? ?保護性耕作技術
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提高農民對施肥的重視,由于玉米種植時,有些農民科學種植觀念不強,一再認為依靠肥料可以增加玉米產量,往往忽視了肥料中的有害物質,影響土壤的通透性。而保護性耕作技術對土壤起到了保護作用,旱作農業區部分玉米栽培利用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減少農民盲目種植,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
2.4? ?玉米病蟲害防控技術
旱作農業區在玉米的栽培中經常會遇到病蟲害的侵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玉米的生長和發育。針對病蟲害問題,僅依靠噴灑農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此玉米病蟲害防控技術問世。該技術減少了對玉米的傷害,降低了化學農藥的成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同時玉米病蟲害防控技術無污染,符合現階段農業的發展需求,降低農作物的生產成本,保護自然資源,維持生態平衡。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玉米栽培技術主要有地膜覆蓋技術、打壟雙行種植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玉米病蟲害防控技術,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特點,針對旱作農業區,應根據玉米栽培的不同階段和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提高玉米的生產水平,增加玉米產量,為農民創收,改善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 1 ] 王曉燕.玉米化控技術的應用研究與展望[J].新農村(黑龍江),2017(10):142.
[ 2 ] 劉楊.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9): 128-129.
[ 3 ] 任利生.淺談旱地玉米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2):136.
(收稿日期: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