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朝陽
摘? ?要:針對豐城市豇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以及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未來基地建設的目標和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豇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1? ?基地基本情況
1.1? ?生產條件
豐城市位于贛中平原,交通便利、水系發達,處在贛江中下游,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較短、生長期長,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降水量為1552.1mm,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4d,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1%,無霜期274d,2012年年平均氣溫為15.3~17.7℃,日最高氣溫≥35℃的年平均日數為27.9d,日最低氣溫≤0℃的平均日數為23.4d,2012年日照時數1935.7h,2014年總耕地面積8056hm2。豇豆種植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1400hm2,每年收種總量在3000t以上,采摘鮮豆角(供蔬菜用)約4萬t。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其中袁渡、白土小港、段潭等鄉鎮主要種植蔬菜、水稻,從事豇豆種子生產繁殖經營銷售的種業公司有38家,加工銷售的從業人員1500人左右,生產制種繁殖農戶約4000戶,有12000人。
1.2? ?生產銷售情況
豇豆種子面向全國20多個省銷售,銷售數量在3000~4000t,年銷售額約1.2億元,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1400hm2,60%以上在豐城市境內,其他還有分布在遼寧、新疆、海南、湖北、四川等地,通過土地流轉租賃承包制種。可為全國供種40%以上。
1.3? ?基地生產基礎設施情況
種植地為蔬菜用地、旱地、水改早地等。田埂道路和水溝灌渠沒有經過統一規劃修建,只能保證一般年份能灌能排,相對落后。曬場、倉儲等都是分戶或分公司就近就便,各自解決。
基地現狀:倉庫廠房3500m2,曬場21200m2,冷藏庫8個,精選機45臺,包裝機63合,農用運輸車44輛,專業技術人員120名,員工480人,基地種植從業農民3.5萬人,抽水排灌設施200余合,農機器材2500臺,豇豆架材(竹樁等)6000萬根。各公司都基本上按要求配備了3名以上的豇豆種子生產制種技術人員和取得認證資格的種子檢驗人員,各家各戶都有1~
2名種植豇豆經驗豐富的傳統技術人員。
1.4? ?基地所在地種子管理機構情況
豐城市種子管理機構成立較早,20世紀80年代就成立了豐城市種子管理站,為豐城市農業局下屬股級單位。在豐城市種子公司內,有兼職人員3~5名,2006年成立豐城市種子管理站(局),屬副科級單位,與豐城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合署辦公,在編人員23名,在崗在職人員9名。現有取得管理部門種子檢驗資格證的人員有9名,其中扦樣員3個、室內檢驗員5個、田間檢驗員6個。配備了簡單的抽樣、扦樣、田檢速測儀器,有高級農藝師職稱的3名、中級職稱的6名。
1.5? ?當地政府支持種子生產有關政策情況
豐城是農業大市(縣),對農業生產一直很重視,特別是對豇豆種子生產非常重視,鼓勵農民投入豇豆種子生產,成立了豐城市豇豆種子協會,豇豆種子種植合作社15個,創辦了38家豇豆種子公司。穩定豇豆種植面積,每年撥付“惠農資金”300萬元,管理工作經費10萬元。豐城市政府制定了豇豆產業發展及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并采取了豇豆生產保障措施,具體包括:①加強領導,建立組織保障體系。②強化扶持政策,建立資金投入體系。以財政資金作引導,以基地經營者投資為主體,以金融部門支持為依托,全力扶持基地資金投入和政策優惠,支持豇豆產業發展。③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建立科技創新和綜合服務體系,加強了科技隊伍建設。④狠抓質量安全,健全標準和檢驗體系。實行宣傳引導與標準化管理相結合,生產全程控制與市場監測相結合,分散生產與產銷合作組織相結合,大力推進豇豆無公害生產和認證。⑤實施龍頭帶動戰略,扶持龍頭企業發展。⑥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制定市場發展中長期規劃。建設豇豆批發市場,鼓勵成立豇豆生產公司,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袁渡豇豆蔬菜農經網,及時向農民和經濟實體發布供求、政策、價格、技術等方面信息。
2? ?基地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沒有統一規劃,種植面積連成“千畝大片”的很少,都是農民自發種植,不便肥水管理、田檢、花檢等田間管理。第二,田間基礎設施落后,道路田埂沒有硬化,不便機械化操作,溝渠配套不到位,容易受旱澇影響。第三,缺少成規模的豇豆種業大公司,沒有先進的種子管理和運作,無序競爭,沒有創出馳名全國的大品牌。第四,制種繁殖技術相對落后,品種更新滯后,沒有及時跟科研院所結合,沒有和國內、國際的先進技術接軌。第五,人員技術老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有待加強,種子貯備有待加強。第六,市場信息服務滯后,市場流通不暢,市場體系建設不健全,豇豆種子生產與銷售用種區未建立穩固的供求關系。
3? ?基地建設思路和目標
3.1? ?建設思路
以提高農民收入為核心,發揮資源優勢,面向省內外兩市場,突出抓好基地、加工、營銷3個環節,打好“三個牌”,即無公害牌、特優新牌、反季節牌;實施“三大戰略”,即科技人才戰略、龍頭帶動戰略、品牌戰略;抓好“三大體系”,即豇豆質量檢測體系、市場菅銷體系、農技推廣體系。發展無公害豇豆生產,提高產品質量,調盛產業結構,加強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大力發展豇豆冷藏保鮮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使豇豆產業成為農業領域輻射范圍廣、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支柱產業。
3.2? ?發展目標
發展以豇豆種植繁育為主導產業,以袁渡至佛嶺、袁渡至王洲、袁渡至三江、袁渡至白土4條公路為軸線的綠色產業帶的經濟發展格局。適度進行豇豆生產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到2018年,建立基礎設施配套完備、標準較高的豇豆種子繁育基地1333.3hm2,重點培育豇豆品牌35個,建立健全的豇豆產業質量安全、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政策保障等體系,力爭年產值超2億元。
(收稿日期: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