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信 周小安
摘? ?要: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進行了詳細分析,探討了植物新品種保護中存在的矛盾,針對目前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加強植物新品種評審和檢測的技術支持體系,盡快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加強對新品種植物保護和新品種植物深化的培訓和指導,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機制。
關鍵詞:現代種業;植物新品種;政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6-0127-01? ? ? ?中圖分類號: D922.4? ? ? ?文獻標志碼: A
鑒于育種技術已成為越來越多競爭國家的最高技術點,是確保農業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必要改進刺激育種創新的制度。如果只實行低水平的維護,對我國農業的育種創新和長遠發展沒有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從利益平衡的角度分析新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的優勢是極其重要的。
1? ?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關鍵因素
為了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協調育種者和其他各方的利益,有必要修改法律制度,保護植物多樣性,以實現其社會效益。國家建立多元化保護體系時,必須考慮以下關鍵因素,以實現新的利益平衡。
1.1? ?植物遺傳資源現狀
豐富植物遺傳資源,在培育和使用新品種方面利用其領先的育種技術,有利于在各個主權國家推廣植物遺傳資源。在不同的植物保護體系中,使跨國種子公司無法控制談判掠奪其遺傳資源,許多國家都有機會獲得遺傳資源和分享利益。
1.2? ?農民生活條件
新的植物品種即商品,必須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生產性農民是交易過程的最終用戶。因此,保護植物新品種的能力必然會影響到生產性農民的切身利益。在作物生長緩慢的國家,機械化程度較低,如果允許像農民這樣的用戶自由種植和轉換,其無疑會攻擊育種者的創新動機[1]。因此,發達國家和作物產業高增長的現代農民要求對植物新品種給予高度保護,而發展中國家則鼓勵傳統農民種植低增長作物。
1.3? ?育種業發展水平
育種業在發達國家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加上其在生物技術方面的強大研發能力,育種業在發達國家已趨于成熟和市場化。世界十大育種巨頭均來自發達國家,說明發達國家的育種業很強。為了保護國內企業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在全球市場的稅收收入,發達國家必須為建立保護植物多樣性的高水平體系作出貢獻。與發達國家不同,育種業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薄弱,育種研究和開發水平較低,在許多國家,當地種子公司面臨跨國公司兼并的風險。因此,為了保護國內種子企業,發展中國家已經禁止種植者為當地企業的成長提供緩沖期的權利,并將不可避免地采取保護植物新品種的標準制度。
2? ?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政策措施
2.1? ?完善新品種安全制度,爭取專門立法
按照推進分權放權、整合管理、完善服務、事故后控制的改革思路,完善新物種安全體系,爭取專門立法。一是簡化審批流程,特別是要改進和提高對驗收核實、復制資料、收付控制等不同權利類型的考量效力;二是擴大對各項權利的保護,按照“權利用盡”的原則,保護范圍從種子材料到采集材料無所不包,提出除留種權外,界定農民對農村土地的所有權,簽訂為內部承包經營制度和自用權選擇權;第三,建立衍生起源制度,加強對本土育種創新的保護[2];四是擴大安全名單,增加潛在重點植物清單的收集和列報,為農民和農產品運輸結構提供適當的制度保障,為調整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增加農民收入將奠定基礎;五是規范進一步打擊侵犯和偽造各種權利行為的措施,盡快處理侵犯農業植物多樣性權利的案件,解決與農業植物多樣性權利有關的問題,解決各種侵犯權利和偽造案件的程序。
2.2? ?推動建立植物新品種審定技術支持體系
保持新的植物品種需要不斷改進技術支持系統。一要不斷完善多樣性檢測指南和鑒定標準,推進檢測指南標準化,推進DNA鑒定品種鑒定方法研究、親本鑒定方法研究,在植物品種保護方面,應加強分子生物技術的應用;二是不斷推進植物新品種保護信息、各類權利的運用,及時有效地對不同權利的信息公開和公共信息服務進行審查、測試、許可和數字化[3]。
2.3? ?促進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培訓和宣傳指導
要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育種者、種子生產者、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和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全面完善種子鏈各環節以及農業機構多樣性權利的使用、管理和保護,建立健全新型保護制度和組織。指導和執行各種宣傳戰略,以促進研究和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通過這些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社會各界對保護植物新品種的認識,為創造和保護植物新品種廣泛權利創造有利環境。
2.4? ?深化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國際合作交流機制
近年來,經濟已經進入全球化階段,推動了植物新品種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植物品種進步。因此,為了我國植物新品種的發展,在種子保護領域發揮其作用,必須不斷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合作交流機制。首先,需要將國家、地區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機制完善起來,進而為國際間種子交流提供溝通途徑,使種子信息資源共享,提供種子交流合作機會。其次,需要經常參與國際舉辦的UPOA會議,緊隨國際新品種的發展趨勢。此外,還需要不斷組織國內種子界的專業人士進行培訓交流活動,促進種子新品種的開發、研究以及推廣,使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得到推廣應用,使我國在國際種子界具有一定影響力。再次,緊隨國家發展戰略,制定植物新品種發展戰略,完善植物新品種維權制度。最后,為了植物新品種國際間的合作,需要創建植物新品種出口審批系統。
3? ?結論
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的研究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到國際和國內的問題,包括育種創新、糧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等。以植物新品種的現代發展戰略為基礎,以利益平衡的理念,系統地論述了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問題,希望為當前制度和未來研究作出一些貢獻。
參考文獻:
[ 1 ] 陳紅,楊雄年.現代種業發展戰略下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政策措施[J].知識產權, 2017(11):86-90.
[ 2 ] 史平臣,胡景輝,崔智勇.河北省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5(3):164-167.
[ 3 ] 溫雯,唐浩,崔野韓,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助力現代種業發展[J].中國種業,2018(3).
(收稿日期:2019-10-09)